浅析政治秩序的内涵与特征

2021-04-15 01:31常林亚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秩序利益规则

常林亚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一、对政治秩序内涵的剖析

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中,社会秩序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一定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即所有社会成员都被纳入到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系,每一个人都被置于一种确定的社会地位,各成员及各种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都被社会明确规定。第二,各种社会规范得以正常施行和维护。第三,把无序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1]社会秩序作为一个比较广泛的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以及其他秩序,政治秩序遵循着社会秩序的基本内容,只不过政治秩序是限定在政治范围之内。政治秩序的主体并非完全是社会成员,而是具有政治身份的政治主体,各政治主体被纳入到基于利益关系的政治体系之中,每一个政治主体都有明确的政治地位,而且各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都是被政治制度或者政治规则明确规定,这就意味着政治秩序是一定的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另外,在政治秩序中,各种政治规则、规范得以正常遵守和维护。再者,政治秩序也是将无序和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稳定、有序的政治状态。

由此可将政治秩序界定为:

1.它由统治阶级主导构建。政治秩序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政治关系的外在突出表现,而政治关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关系便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因此,政治秩序必然由统治阶级来主导构建,并且以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为基准,对政治秩序内的各个政治主体的政治生活进行系统安排。

2.政治秩序必然内含其存在的利益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与经济上的关系逻辑,这种利益主要是经济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逻辑。人们在政治秩序中主要是为了维护和发展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统治阶级与其他政治主体皆是如此。利益关系是特定政治秩序存在的根基,不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行为都是不坚定的,由此形成的政治秩序也是虚妄的。

3.政治秩序以统治阶级的政治理念为价值基础,并以由此而制定的政治规则和政治制度为系统框架。只有规定了系统的政治制度框架,不同政治主体的利益关系得以在此框架中进行调和,不同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在此框架中得以规约,各政治主体才得以有序地进行政治活动,任何的政治冲突和政治暴力都要在这个框架内得到解决。

4.政治秩序是一种偏向于和谐、稳定且有序的社会政治状态。福山明确地指出,“政治秩序的存在首先就是为了克服暴力”[2],这说明政治秩序不是一个中性概念,那种冲突的、暴力的社会政治状态是为政治秩序所不容的。但也并非说政治秩序是克服暴力的主体,而是政治秩序中起主导作用的政治主体对破坏政治秩序的社会行为进行控制和惩罚,以达到政治稳定的状态。

5.政治秩序是政治过程和政治状态相互关联的统合体。“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过程是状态展开的过程。”[3]政治系统是政治静态和政治动态的集合体,它时刻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及时对外部需求输入进行处理,并及时作出政策输出和接受外部环境的反馈,这是一个连续的政治运作过程,同时在每个节点上表现为一种静态的政治状态。政治秩序不仅仅是对政治静态的描述,政治过程所呈现的运行动态也是政治秩序的外在表现,即政治秩序是对政治过程运行状态的反映。

由此可见,政治秩序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主导的,一种各政治主体为维护和发展各自的利益,由统治阶级根据特定政治理念制定一系列的政治规则和政治制度,并在这种政治规则和政治制度下,各政治主体之间形成普遍较为系统、和谐有序与安全稳定的良性政治发展过程及其所展现的政治状态。这种政治状态表现为不同政治主体及其政治地位之间的关系状态、现有政治规则和制度的运行状态、政治系统结构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及政治状态和政治过程的统一。也就是说,政治秩序必然由统治阶级来主导构建,体现了统治阶级对其他政治主体的控制作用,这种控制作用是政治秩序的直接实现因素。另外,在政治秩序中,其他政治主体也对政治秩序发挥一定的政治作用。处在政治秩序中的政治主体必然是以发展和维护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关系为目标,在这种目标激励下,政治秩序才得以存续。与那些将规则和制度等同于政治秩序的观点不同,这里的政治制度和规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理念,而由这种政治理念制定的政治制度和规则是整个政治秩序形成的制度框架和规则基础。在这种规则和制度框架内,各政治主体在被纳入的特定政治关系中所形成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系统是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是政治过程的动态与政治状态的相对静态的统一,也是各政治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的表现。

二、政治秩序与其他政治概念的关系

在人们固有的概念中,政治秩序经常与政治稳定、法律秩序及统治秩序等政治概念相混淆,这种先入为主的判定对政治秩序的研究而言,会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因此必须区分与其相混淆的政治概念。

1.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有所区别。政治秩序是一种偏向于稳定、安全和有序的政治状态,故而有人将其与政治稳定相混淆。从概念的范围上讲,政治稳定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政治状态,而政治秩序不仅涵括这种稳定的政治状态,它还囊括政治过程与政治结构,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政治稳定只是政治秩序追求的一种政治状态,除此之外,政治秩序还追求政治系统运行的动态有序状态,强调政治秩序中各政治主体的利益冲突能够有效化解的动态过程,这也是对政治秩序中的政治规则和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2.政治秩序与法律秩序有所区别。作为法理学的基本概念,“法律秩序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在人们之间所产生的动态化、条理化、规范化、模式化和权威化的社会生活方式”[4]。还有学者指出,法律秩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现象,所以没有必要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在梳理法律秩序的结构时,其认为:“法律秩序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社会关系是法律秩序的内容;法律行为是法律秩序的客观条件;主观目的性是法律秩序的主观方面。”[5]而政治秩序是以统治阶级的政治理念为前提,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关系是政治秩序的主要内容,不同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是政治秩序的客观条件,各政治主体维护和争取各自的利益是政治秩序的主观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秩序包含法律秩序。政治秩序不仅包括法律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还涵括政治统治者分配给社会各政治主体以不同的利益,来促进政治发展达到一种平衡的政治状态。

3.政治秩序与统治秩序有所区别。“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斗争的胜利者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6]统治秩序的范围要更广泛一些,统治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还要体现在经济秩序、思想秩序和文化秩序等社会秩序方面,政治秩序只是统治秩序的一个方面。但是在统治秩序中所运用的统治手段,大都是为了达到一个运行良好的政治秩序,最终要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并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另外,在政治秩序中运用的治理手段也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所以政治秩序体现着统治秩序,只不过统治秩序更为隐蔽,而政治秩序则外显在各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之中。

三、政治秩序的特征阐释

政治秩序的特征可以在政治秩序内涵的基础上来阐释。政治秩序主要有以下方面特征:

1.建构性。政治秩序是由统治阶级主导构建的,它并非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秩序,而是人为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理念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建立的。如亨廷顿在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中就指出,创建一个政治秩序就是要创建一个高效而有威权的政府,来顺利完成现代化,以至于不会出现政治动荡。另外,福山也是通过梳理政治制度的发展来构建他的政治秩序论,他认为,国家、法治和民主负责制是构建政治秩序的三个基本要素,不论是从国家的起源还是到现代国家的建立,都是通过人为依据一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2.政治性。政治秩序是政治关系的外在体现,而政治关系中最为核心的关系就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政治秩序的构建必然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和意志,因此政治秩序体现了它的阶级性。另外,政治秩序是由处在政治结构最为核心的国家政治权力主导构建并维护的,由统治者制定的规则和制度必然在社会中被强制推行下去,各政治主体必须遵循各种政治规则和政治制度,这种强制和服从的政治活动无不反映了这种政治性。

3.系统性。不同的政治主体在建构政治秩序的过程中,以系统的方式,通过排列组合的运行程序来应对外部压力。各政治主体如若在政治秩序下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和有序的政治运行状态,其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并在特定的政治结构中进行有序的政治活动,这种有序的政治活动也就体现了政治秩序的系统性。

4.相对稳定性。政治秩序的政治状态以及其内部相对有序的政治活动均体现了相对稳定性,而这种相对稳定性通常表现在政治稳定上。政治稳定在于政治系统或政治体系在治理能力的范围内能够承受外部环境对它的压力,“当一个权威性分配价值的系统受到极其沉重的压力,以至于再也不能承受时,该系统就会崩溃”[7]。在福山看来,政治秩序的存在首先就是为了将各种冲突性活动或者无序性活动控制在不影响大部分政治主体的政治生活的范围之内。在政治秩序可控的范围内,各政治主体之间相安无事,或能够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化解利益冲突,故政治秩序呈现的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状态。

5.动态性。政治秩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相对静态和动态的统一。在政治秩序中,各个政治主体都是为了发展和维护各自的经济关系而存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利益的分化或聚合,各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因此在面临多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主客体时,政治结构和政治制度会相应进行调整乃至改革,以适应多变的利益诉求和不同的利益格局,政治秩序也因此会随之不断变化发展。

猜你喜欢
秩序利益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秩序与自由
让规则不规则
孤独与秩序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