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思源,陈远森,康斯亮
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 深圳,518115)
高血压属于常见慢性病,可使机体学流动力学及脉血管形态发生改变,是肾、脑、心等器官组织造成病理损伤的直接因素[1]。颈动脉与心脏、大脑相连,且位置浅表,属于最易牵连动脉之一,颈动脉一旦出现粥样硬化,极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血压越高血管所受血流冲击则越强,进而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极易使管壁内膜中沉积脂质,逐渐产生斑块,引起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最终诱发一系列脑血管并发症[2-3]。超声是目前临床早期评估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基于此,为进一步证实高血压对颈动脉病变的影响,本研究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抽取2018 年4 月~ 2019 年6 月收治的6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病例组,另择取57 例同期无高血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年龄61~75 岁,平均年龄(67.41±5.71)岁;对照组男性31 例,女性26 例,年龄62~76 岁,平均年龄(67.91±5.09)岁;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高血压者,且年龄≥ 60周岁;②无心脑血管疾病史;③生命体征平稳且神志清晰;④无沟通障碍者;⑤无其他重要器官组织发生器质性病变者;⑥对本研究知情,且积极配合者。
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无法自理生活者;③并存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④有检查禁忌症者;⑤精神疾病史;⑥配合依从性欠佳者;⑦存在认知、理解、视听等功能障碍者。
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飞利浦EPIQ5),引导患者呈仰卧姿势,将垫枕放于颈后,头往后仰使颈前部充分暴露,探头频率设置为7.5 MHz~11 MHz,由上至下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扫描,颈总动脉分叉下方1 cm 处,测量RI、IMT、D,观察管壁并仔细留意血管是否光滑,IMT 是否存在硬化斑块,并对斑块大小、部位、形态特点以及内部回声、外部回声等进行记录;在颈总动脉管腔中放入2~3 mm 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对其SR、PSV 进行测量,SR= 峰值流速×2/血管半径(D/2)。
以SPSS 22.0 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展开分析,通过t 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0.05。
病例组颈动脉狭窄率为88.33%,斑块形成率为80.00%,两组有明显差异(P <0.05),见表1。
病例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IMT、D、RI 均较对照组高(P <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形态学差异Tab.2 The difference of carotid artery morpholo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颈动脉形态学差异Tab.2 The difference of carotid artery morpholo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 n IMT(mm) cD(mm) RI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病例组 60 1.07±0.31 1.30±0.71 6.31±1.07 8.64±1.80 0.65±0.31 0.70±0.30对照组 57 0.64±0.12 0.71±0.21 4.84±0.49 7.49±0.62 0.51±0.12 0.57±0.13 t 9.796 6.027 9.470 4.571 3.189 3.01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情况Tab.3 Hemodyna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情况Tab.3 Hemodyna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 n SR(/s) PSV(cm/s)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病例组 60 264.27±25.91 231.67±20.79 46.58±5.17 57.19±7.96对照组 57 325.19±40.18 310.15±29.17 55.17±6.01 75.26±9.02 t 9.795 16.823 8.300 11.503 P 0.000 0.000 0.000 0.000
病例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SR、PSV 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颈动脉病变属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动脉斑片状内膜出现增厚现象,若进展为粥样硬化斑块,易阻碍正常血液流动,使组织器官灌注明显减少,进而诱发出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4]。有研究表示,颈动脉是脑供血重要途径,与颅内血管关系密不可分,颈动脉分叉位置是斑块易发部位,属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是否遭受损害标志之一[5]。高血压颈动脉病变早期并无明显形态学异常,极易被忽略,不仅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还易引发一系列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在诊断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病变情况时需利用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6]。尽早发现病变性质,确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有助于临床及时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有重要价值。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便捷、可重复、无创伤以及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病变情况诊断中,不仅能有效显示颈动脉详细情况,包含斑块、血栓、结构以及硬化情况等,还对斑块性质有较好鉴别能力,进而可对颈动脉狭窄范围、狭窄程度以及血流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甚至还能提供更多病灶信息,为鉴别颈动脉病变情况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7-8]。有研究显示,IMT 厚度增加是颈动脉遭受损伤的标准,而IMT 厚度增加极易使颈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或堵塞,进而减缓血流速度[9]。谢科[10]研究结果显示,经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率为84.15%,斑块形成率为61.00%,本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颈动脉狭窄率为88.33%,斑块形成率为80.00%,与上述研究有一定差异,可能因所选病例个体差异而至,也进一步表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颈动脉病变情况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魏奇龙[11]研究中显示,颈内动脉、颈总动脉D 以及指标远较健康组高,且其颈内动脉、颈总动脉SR、PSV、RI 均较健康组低,RI 属于反应血管顺应性敏感指标,若颈部动脉血管壁一直置于高应力血流的作用之下,极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而血管内膜一旦出现损伤,极易沉积脂质,进而导致血管壁变硬、增厚以及血管弹性降低,并逐渐形成斑块,最终导致管腔狭窄[12]。本研究利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展开诊断,发现病例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IMT、D、RI 均较对照组高,且病例组颈内动脉、颈总动脉SR、PSV 均低于对照组,与魏奇龙结果相似,表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颈动脉病变情况,能够有效检出颈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诊断中,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评估颈动血流动力学情况及颈动脉形态学,且准确率高,可为制定治疗方案及病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