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雪云
【摘要】历史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越来越丰富且多元化的文化和知识涌入社会生活当中。原来传统的教育方式,即由历史老师单方面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于学生的教育;也不能为更多具有历史素养的、具有历史感的历史人才打下基础。在新课标下,这要求初中历史老师要重新建构专业知识,帮助培养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历史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意在研究在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遇见的阻碍及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等困惑,再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创新型解决方法。
【關键词】新课标下 初中历史老师 专业知识建构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1-0021-02
在如今初中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以往的教学经验不再适应优秀历史人才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历史老师需转换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当中解脱出来,注重对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和历史思维的训练。历史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以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世界。
1.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没有进行革新
在新课标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初中历史老师并没有响应国家新课改的号召,依旧沿用旧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你讲我听或你讲重点我划、然后再背;课堂上问答尽量少。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一堂既让学生有所收获,又让老师心满意足的课堂必须是双方都主动参与且互相输出、互相输入。如果只有老师输出,学生被动输入话,那么课堂氛围就缺少活力,显得死气沉沉。再者,一部分初中历史老师完全照本宣科,把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内容从书本上用自己的逻辑顺一遍就原原本本地教授给学生,至于历史内容的难易程度或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老师本身也不担心。课堂索然无味,学生也味同嚼蜡。学生没兴趣,又怎么会投入到历史教学当中去,只会把历史教学当一个负担,一堂被逼无奈然而自己必须要学的课程。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说,上历史课就是折磨,下历史课就等于解放。至于上课内容是什么完全不担心,考试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而实际上,历史大部分就是很多枯燥的文字堆出一个个事件和故事的学科,它很抽象、不具体,让一群活泼的孩子一直坐在教室单纯听课,在一个本就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年龄段,这其实挺困难的。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新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历史思维的创新型人才,陈旧的教学方式针对的是应试考试,不再具有培养创新型人才这种功效。
1.2老师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在初中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加上历史老师总是一板一眼、乏味地教授,两相碰撞,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就是两条永不相交的河,你流你的,我走我的。然而很多历史老师并没有考虑或意识到这一点,教学内容严谨细致,但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其实在初中这个阶段,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过多或过深的历史内容,这个阶段仅仅是为以后的系统历史学习打下铺垫。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才能在以后枯燥的历史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冲劲、保持活力;学生才能主动去思考历史问题,在课上回答问题,积极地与老师互动。当然,也不排除部分老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往往图方便,图简单,并没有担当历史与学生之间的一个桥梁这样一个职责,纯粹就是为了应付而应付。
1.3主客颠倒,学生被迫学习
我们要明确的一件事是,尽管老师对于课堂很重要,但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老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学生需要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需要吸收知识,然后输出知识,实践知识,反馈知识。然而,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在有些学校初中历史老师却在课堂当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如在课堂当中老师把所有知识点完完全全地总结之后,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背,不可否认这样做的效果短期内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然而这样老师嚼烂,学生吞咽的方法却留下了很多弊端。一来培养了学生的惰性,这会让学生每次考试时都会省略自己思考和总结这一步,直接就下意识地去找老师索要复习资料,老师工作时间增加,而学生只会越来越懒惰。二来学生建构不了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感觉。学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勾勾划划,它需要学生本身主动去寻找历史逻辑,去思考,去联想,去比较,去寻找历史规律。如果学生把这一步都省略了,谈何去构建历史思维。老师是引导者,越俎代庖往往只看得见一时的利益,若要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还需要改换思维,切勿主客颠倒。
2.构建初中历史老师知识思维
2.1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方法
时代在进步,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对于历史学人才的培养,如果依旧沿用旧的模式,只会内耗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彼此消亡。笔者认为需要在新课标的历史背景下,紧跟时代脚步,更新初中历史教学的模式和观念。对于你讲我勾,你说我背的陈旧教学模式,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打破守旧思维,建构多种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课堂当中加入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以及音频结合的方法,结合时代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点。比如在讲授抗美援朝的这个历史事件时,就可以结合电影《金刚川》来讲述,或直接结合电脑来放映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触和对历史的兴趣,更激发了属于中国人埋藏在骨子里的爱国情怀。老师也应改变在初中教授历史仅仅是为了考试的思维,这要求老师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老旧的思维里,历史仅仅是一门关注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的课程。然而在如今,它也看中学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各种历史知识和历史逻辑思考能力。因此,老师必须在注重历史知识积累之余,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把历史熟练运用到生活当中。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红色根据地或其他地方,可以把现代的衣食住行和古代的衣食住行互相比较,充分吸引学生眼球;或在班级里组织历史小故事演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魅力。老师要不拘泥于形式与方法,打破传统思维和模式的束缚,大胆一点去主动创新,去积极引导学生。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大胆地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对历史知识与个人的生活实践才有一个更深刻且直观的认知和理解。教学方法的改变引起的变量很多,老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实践和适当调整。有时候老师的个人魅力也会感染到学生,并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充满极大的好感。
2.2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朱熹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过去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只会杀死学生本来就不多的兴趣。兴趣是活水,所以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老师要主动去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就要求初中老師在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去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接地气。社会生活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历史教学当中,老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去寻找历史与实际生活的相似点,只有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才能更放松,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历史。历史并不总是枯燥乏味的,它也有属于它的温度,它也可以很鲜活、生动。同时,笔者认为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借鉴《百家讲坛》里易中天老师的教学风格。在讲述历史时,他的语言朴实幽默,又不乏精辟凝练,整个过程引人入胜。他把历史当做故事来讲,而不是一个学术论坛在发表学术观点。面对普通观众,他常常把教学式的高山流水演绎为通俗化的粗茶淡饭。这让百家讲坛的受众覆盖面广,且广受欢迎。面对初中学生,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把教学当作和学生的聊天,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里的影响力,尽量让自己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聊天的轻松氛围当中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语言生活化,历史教学内容也要生活化,比如在课堂之下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历史博物馆之类的实践活动。让历史从书本当中走出来,走进生活。
2.3平衡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主动
既然学生是主体,就让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这并不是说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而是老师要做学生背后的推手,让学生在课堂当中主动去学习历史,去主动寻求老师帮助。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班级分组,形成互相对抗的历史小组。在每次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通过回答问题都有分可加,最后会对分最高的组进行奖励。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也使课堂氛围更加自由轻松。在这里面,老师仅仅是引导者,并没有去主动传授什么,而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对自己答疑解惑。当然,老师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必要时,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对一些大家都模糊或不知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老师也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讲解历史课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历史老师需要结合本班学生特点,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
3.结语
初中历史老师专业知识的建构需要与时代背景相结合,需要明确时代需要什么历史人才、怎样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等问题。在新课标下,针对“旧的传统教学模式该何去何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困惑,以学生为主体,初中历史老师只有在创新当中寻找方法,学生才能在历史学习中享受历史的乐趣才能培养更多历史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国英.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J].散文百家,2019(5):182.
[2]姬洪韬.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导学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