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的探究式实验教学

2021-04-15 16:03孙淑芬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3期
关键词:实施高中生物

孙淑芬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重视实验教学,倡导探究式教学,本文以“被动运输”的教学为例,探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施  探究式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34-0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1] 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该课程标准的(一)课程性质中,对学生的学习生物学提出要求:“主动地参与学习”、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提倡“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1]; 在(六)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实验教学是促成学生达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式实验的学习机会,通过亲历实验,自主学习的过程获取生物学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实验探究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挑选、挖掘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验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生物学必修1的第四章第1节“被动运输”中,问题探讨的“渗透现象”“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教学内容,是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好素材,本文以该教学内容为例,探讨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如何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

一、演示实验,探究式进行“问题探讨”

教材的“问题探讨”介绍渗透装置及实验结果,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通过分析教材插图“渗透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渗透作用”,而导入新课学习,学生是通过图片和理论来认识渗透装置及渗透现象的实验结果。事实会是这样的吗?学生心中是存在疑问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改“看插图说实验”为让学生动手动脑,“亲历实验”,通过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来认识渗透装置及原理,达到“做实验探究学习”,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首先,教师做好课堂实验器材、材料的准备工作:  1.制备半透膜:上课前2天,把两个鸭蛋(为防止操作失败,可以多泡几个)洗净,放入装有醋的容器中浸泡,醋要完全没过鸭蛋(醋如果多一些,蛋壳钙质溶解的速度会更快)静置1~2天,待鸭蛋壳的硬壳钙质完全溶于醋中,用清水轻轻地冲洗蛋膜表面的物质,获得由蛋膜包被的,软软的鸭蛋。用剪刀把在蛋膜剪破,倒出蛋清和蛋黄,再用清水冲洗鸭蛋膜,洗净后,即可获得半透膜(鸭蛋膜)。2.取2个半透膜分别套在2个长颈漏斗口,用橡皮筋固定。3.配制50%蔗糖溶液,量取30ml装在小烧杯中,在溶液中滴加几滴染液,把溶液染成颜色,编号①;另一小烧杯装30ml清水,编号②。4.另取两个大烧杯,盛等量的清水,分别编号A、B;准备2个铁架台用来固定长颈漏斗。

其次,演示实验,创设探究情境。“生物学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实施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课堂环境和良好的氛围”[2]。用实验来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实验探究学习。

考虑课堂教学时间较紧的问题,在课前组织学生做好如图的实验装置:1.取两个长颈漏斗,将长颈漏斗口(有半透膜的一端)分别浸入盛有清水的两个大烧杯中,A装置长颈漏斗装入30ml的蔗糖溶液,B装置长颈漏斗装入30ml(等量)的清水中。2.把长颈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调节长颈漏斗内外两侧液面等高。3.装置静置一段时间。上课时,直接展示实验装置,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组实验中,长颈漏斗内溶液的液面和外界清水液面的高度差,A组的长颈漏斗液面上升,明显比烧杯清水液面高,B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与烧杯液面等高。为什么两组液面不一样了?实验小组的学生补充说明实验前的准备,两组实验装置中长颈漏斗内的溶液的区别。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激起学生展开分析讨论。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自主探究。在操作、观察、讨论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下列的问题:1.为什么A组的长颈漏斗液面会上升,而B长颈漏斗液面保持不变?A组的长颈漏斗液面会不断上升吗?2.A组的长颈漏斗液面不再上升时,长颈漏斗内外溶液的浓度是否相等?3.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A组长颈漏斗液面会上升吗?4.如果大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与A组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A、B两组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满足渗透装置的两个条件——半透明、膜两侧有浓度差,为进一步探究学习渗透吸水和渗透失水的知识奠定基础。

二、探究实验,体验“质壁分离和复原”

学生在学习“渗透作用”“水进出动物细胞的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先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探究的知识背景:展示成熟的植物细胞模式图,回顾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大液泡等细胞结构,解析原生质层的结构组成,理解水进出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

在实验操作之前,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指导:学生体验分别泡在清水和盐水中萝卜条的大小和硬度,观察萎蔫的和新鮮的蔬菜。提出问题:1.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2.吸水和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吗?如果是,植物细胞中,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什么?3.除了观察萝卜条的大小和硬度外,你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直接观察植物细胞是否吸水或失水?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针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问题探讨作出假设、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及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制作填写实验现象的表格,通过全班交流完善。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观察讨论:1.观察紫色洋葱的紫色色素存在什么结构中?找出原生质层的结构?2.比较滴加蔗糖溶液前后细胞液泡的大小、颜色变化及原生质层的位置发生什么变化。3.画一个失水后的植物细胞图,并标出各部位的结构。4.从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分析,植物细胞失水是不是渗透作用。5.随着植物细胞失水,与细胞壁分离的结构是什么?6.失水后的细胞,滴加清水,细胞的原生质层、液泡的大小、颜色又发生什么变化?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讨论,逐步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认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出被动运输的特点,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三、拓展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需要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完成实验教学目标的内容外,可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或运用所学原理,继续深入讨论探究。(1)用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无紫色部分)做实验,是否能观察到实验的结果?用紫色部分做实验有什么优点?(2)把30%蔗糖溶液换成30%甘油溶液实验,细胞原生质层会发生什么变化?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如果把滴加30%蔗糖溶液,改为分别滴加5%、50%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发生变化吗?(4)用叶肉细胞的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依次滴加30%蔗糖溶液和清水,气孔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对植物有什么意义?学生必须理解真正渗透作用的原理,才能对以上问题做出解释,实现知识的应用迁移。

此外,教师精心设计以背景材料引导思考探究的练习、图片,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知识原理,解决其他联系实际的相关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探究欲望,开拓学生思维。如,讨论质壁分离实验在下列几种应用的原理: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不是活的。2.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高低。3.标签脱落的两瓶蔗糖溶液和硝酸钾溶液,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鉴别。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整合质壁分离实验的选材、原理和操作,能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实验教学,符合“生物学科以核心素养为宗旨,教学过程重实践的基本理念”。为使在课堂中切实可行,特别需关注几个问题:实验探究的问题要有课堂操作的可行性,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和问题讨论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学习的态度;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具有“探究性”,而不是看着热闹;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是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关键;教师适时的引导和评价,保证教学高效进行。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说:“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 [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劉恩山,曹保义.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

[3][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商务印书馆.1996.224.

猜你喜欢
实施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