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体系探索

2021-04-15 00:48吴谋丽曹贤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理论体系

吴谋丽 曹贤平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含的内容颇多,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等,将其与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体系相融合,不仅能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有效对教学感染力进行增强,还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促进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思想  高校思政课  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053-02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得以强调,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可以更好地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在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体系中,应该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思想的融合,在依托于教材大纲的前提下,着力对理论水平进行提升,让习近平生态思想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始终,保证学生在快速内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生态观,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增强的具体需要

在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加强对绿色发展的重视,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有效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保证学生能具备良好的绿色发展观念,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贡献。而对于高校来说,其对学生教育和培养起决定性作用。在实际的教学阶段,思政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一方面,通过对习近平生态思想的进一步分析可知,有效地将其与思政课理论体系相衔接,学生可以深层次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以了解,明确其完整性以及系统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充分认识,熟知其对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进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及使命感[1]。

(二)是大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实践的主要路径

近年来,时代在飞速进步的同时,社会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而若想让社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和发展,必须加大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强化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加强对各方面的建设,诸如经济、政治等,让生态环境能维持平衡的状态,保证天能更蓝、地能更绿。同时,有效对生态环境进行改进和优化,为美丽中国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而高校作为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重要基地,必须要将自身梦想与实现中国梦有效衔接在一起,以强化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以便学生的个人价值能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相吻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将实现个人价值与美丽中国奋斗目标相联系,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观念,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2]。

二、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体系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以真育人

1.对融合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专题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构建。在具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水平充分了解,并在依照课程教学理论大纲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以便专题模块化教学的各类资源能被充分地利用。

2.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合理对教学模式进行利用。为了能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着力对自身的生态文明修养及知识水平加以提升。在日常教学阶段,深層次地对教学中的生态文明要素加以挖掘,着力对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及知识素养进行提升,合理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选择和利用,保证学生可以精准了解习近平生态思想,确保其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更加合理。

(二)强化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1.对“第二课堂”的合理应用。对于生态教育来说,最主要的便是实践。通过对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合理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的生态体验能更加直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强化自身素养及能力的提高,保证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可以有效彰显。因此,为了能让习近平生态思想与高校思政理论体系融合得更加合理高效,应该将生态文明理念与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相衔接,保证生态思想能更好地贴合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确保学生能深层次了解习近平生态思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念[3]。

2.将习近平生态思想与大学生宿舍建设有效融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将思政课有效延伸到课外,让习近平生态思想与大学生宿舍的建设有效衔接,保证可以更好地贴合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并且,在依照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科学对宿舍文化建设水平加以提高,让学生能做到身体力行,从而形成节能的生活习惯。

3.强化对多样化校园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该依托于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生态文明能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紧密衔接在一起。

(三)强化对教学资源内容以及体系的丰富

在具体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将习近平生态思想有效融入到理论体系中,教师要首先做出改变,能借助合理且科学的教学手段,强化对现阶段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不断对课堂教学资源加以丰富和创新,对数据库中的各类资源进行筛选,科学地加以补充,保证高重复率以及体系不完整等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同时,在具体地融入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及时地对国家的控制政策以及需求加以了解,以便可以随时地对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内容进行改进和更新,不断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以便课堂教学能与国家发展能始终保持一致,可以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对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明确,深层次地对理论知识展开分析和研究,让学生可以解读不同知识语境背景,保证学生能深入且全面地对习近平生态思想进行了解[4]。

(四)强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1.强化对生态文明教育与网络宣传平台的建立。高校可以结合当前思政教育现状,科学地对生态文明教育与网络宣传平台加以构建。并且,应该依照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时代特征,以更为便利的方式对习近平生态思想加以宣传。

2.有效构建思政理论和专题网站,加大习近平生态思想宣传力度。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得知,专题网站的合理建立,能彰显出针对性以及时效性特点,互动效果非常好,有利于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宣传。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有效性,让其与习近平生态思想高效衔接在一起,应该在日常教育期间,选择一批生态文明校园先进个人或者团体,合理对网站专题或者板块进行开设,有针对性地对该思想进行宣传,将生动事迹以及模范人物展现出来,确保大学生在网络学习期间,思想上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五)强化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想将习近平生态思想与高校思政的理论体系有效融合,必须要有教师作为支撑。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指导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还要对生态思想有深入的理解,否则很难将二者有效融合在一。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高校应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合理对培训内容加以制定,并做好集体备课工作,以便教师可以对生态文明理论快速熟悉,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确保教学工作的开展能相对顺利。同时,强化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元素,合理的激励机制能讓教学有序。所以,在实际教学阶段,可以设置专项课题、评奖评优等手段,在精神或者物质层面对教师进行奖励,让教师能深层次地对课题加以探索,加大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力度,以便能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各学科之间的教师应该加强交流,采用教师沙龙或者跨院系讲座等形式,加上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思政课教学能进一步提高。

三、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高校思政课理论体系中,借助相对科学的方式以及手段,有效地将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其中,无论是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还是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在思想融入过程中,需要对政治原则精准把握,不断对系统思维进行强化,对理论功底全面加深,有效地将教材边界加以打通,保证习近平生态思想的融入能更加合理,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方面,确保学生在对知识快速理解的同时,还能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念,可以为建设好美丽中国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艺.习近平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体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82-84.

[2]汪慧英,周仲秋.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8,19(6):56-60.

[3]熊玉坤.五课联动:当前高校思政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142-144.

[4]朱玉利.“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集体备课模式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9):109-114.

作者简介:

吴谋丽(1986年2月18日-),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曹贤平(1984年11月5日-),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理论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