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精准开展议题式教学的三个基点*

2021-04-14 03:47蒋兴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摘   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倡导构建活动型思政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主要以选定教学议题、创设教学情境及设计探究问题为主线,直接指向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终极指向学生关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议题式教学  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倡导构建活动型思政课程新理念,强调借助“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方式逐步孕育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顾名思义,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色在于活动的设计,而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开展的关键在于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实践已初步表明,议题式教学可有效破解思政学科“内容的庞杂性”“知识的枯燥性”及“学生学而不信、信而不笃”等教育顽疾,进而焕发思政课堂新的活力与生机,让思政课堂的教学越发简约、灵动与高效。

议题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及素养立意选定议题,再以议题为线索,创设结构化情境,设置序列化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通过问题解决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体系,其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教学议题的精致选定、教学情境的精巧创设、探究问题的精准设计等要素(见图1)。它既服务于学科内容的落实,更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

一、选定教学议题

议题的选定是议题式教学实施的首要环节,“议”与“题”二者相辅相成,“议”是“题”展开探究的方式,“题”是“议”的实施载体与对象,它们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即“以讨论引发问题辨识,以碰撞促进观点认知,以质疑矫正政治判断,以反思实现价值引领”。

1.选定的议题应彰显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

思政学科作为一门德育特色鲜明的学科,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中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它试图通过学科的教学,逐步孕育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议题式教学中所选定的议题须内具极强的政治诉求与价值引领功能,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奠基。

2.选定的议题应显现鲜明的学科价值取向

新时代的素养教育之目的在于涵育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但这种品格及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科系统知识的滋养。因此,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选定的议题应体现学科教学的重难点,精准地服务于学科内容的有效落实,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养成,借助“学科内容议题化”的方式,达成“议题教学素养化”的目的,充分展示议题式教学“形散神聚”的鲜明特色。

3.选定的议题应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理念规引下的议题式课堂教学实践,试图通过“课堂让学”破解“学生被学”及“有教无学”等教育顽疾,真正实现“为学而教”。因此,选定的议题应立足学生的学情,既要让学生能“议”可“议”,又要能够激发学生“议”的兴趣,保证议题式教学向纵深循序推进。

笔者在讲授《经济与社会》中“我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时,结合所授内容的特点及素养立意的要求,选定“如何正确再认‘国退民进这一经济现象”为议题。一方面,此议题兼容整合了我国公有制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民营经济相关的学科知识,且顺应“国企混改”的时代大势;此外,该议题还可有效突破《哲学与文化》中“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主次方面”等重难点知识,体现极强的学科知识融合性,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复习课的优质高效。另一方面,此议题的引入,可引导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深化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认识,进而增进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同,逐步涵育起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學情境的创设可有效规避教材知识的平面性、静态性及枯燥性等弊端,将学科知识以立体、灵动、鲜活的面孔呈予学生。

1.情境的创设直接服务于所选定的议题

议题往往是抽象、干瘪的,而情境则是具体、丰满的。既定的议题若脱离情境的润泽,终将失去灵性甚或生命;创设的情境若与选定的议题无关,亦将失去魂魄,议题与情境间实为“鱼水式”的共生关系。因此,情境的创设应紧紧围绕议题展开,即以“题”定“境”;同时,创设的情境也应为议题的破解服务,即以“境”破“题”。

2.情境的创设应坚持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为充分凸显情境“作为执行特定任务和运用学科内容的背景与依托”“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的功能。因此,议题式教学中的情境在内容的选材上,应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其可源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的工作与经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社会的时事与热点等(见图2)。

3.情境的呈现应坚持形式的多样性

思政课教材内容的抽象与晦涩,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生学科学习的内驱力,这要求议题式教学中的情境应适切学生的审美需求。因此,创设的情境可以是静态的文字或图片,也可以是充满动感的视频或影像,可以是在相对封闭的室内进行角色模拟等活动,也可以是走出教室、迈入鲜活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

笔者在实施“如何正确再认‘国退民进这一经济现象”的议题教学时,借助网络平台创设了一则“习近平主持召开民企座谈会”的视频与文字情境。首先,该情境的选材新颖,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其次,该情境的内容深度融合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系列知识,具有贴近教材的优势,激活了教材的内容,因此,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探究兴致,自然地取得了较好的课堂预期效应。此外,笔者在选定“我们该追求怎样的人生”的议题后,选取彼时流传于媒体的一则“林俊德生前完成五小时最后冲锋”的视频影像作为创设评价情境的素材,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素材作了必要的删减与结构化的处理。该情境的选材典型且立意深刻,它以鲜活真实的人物及其感人事迹,将抽象、静态的教材知识具象化、生动化,学生经由视频的分享与文字的阅读,深深为林院士的敬业、奉献精神所折服,进而对人生价值的内涵、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及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知识深入把握,并完成专题知识的体系建构,自发地孕育起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可见,议题的情境在帮助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形象感染、情感体验及智慧启迪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设计探究问题

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应立足既有的评价情境,搭建序列化的问题支架,开展系列高质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获得知识生成及运用的真切体验,促进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

1.探究问题应以情境为重要依托

议题式教学中所确立的问题应直接取材于信息量丰富的评价情境,通过对情境内容的准确提炼,设计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问题链,直接服务于既定议题的破解,最终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

2.探究问题应关涉多重价值诉求

活动型课程定位下的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其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坚持知识导向、价值取向及素养指向的有机统一,旨在积极回应学科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落地等价值诉求。

3.探究问题应承载多样性的学科任务

一个精准的问题应承载着学科“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具体任务中的一项或多项,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等维度设计问题(见图3),在系列问题的“真探究”中高效突破学科重难点知识、孕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此外,问题复杂的程度应力求贴近高中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在完成相应学科任务的过程中,涵育起学科的核心素养。

笔者在“如何正确再认‘国退民进这一社会现象”的议题教学中,依托彼时“习近平主持召开民企座谈会”的情境素材,创设了下列探究问题:“①我国民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哪些困境?②党和政府为何如此关注民企的发展?③民企应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④有人认为,“国家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将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你是怎么认为的?请选用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予以阐释。”上述四则问题的设计以民企的发展为话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等维度切入,旨在深化学生对我国民企发展现状的认识及前景的预期;在学科任务的执行上呈现多元性特征,依次表现为“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类型;在设问的难易上梯度分明,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学生浓烈的探究兴趣,既能有效地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引导学生充分地体认民营经济在我国社會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增进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强烈认同中,孕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及科学精神等素养。

4.探究问题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规引下的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应凸显学生的主体角色,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供问题的参考答案。这样做,学生能够尝试从命题者的视角,将学科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能在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涵养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在“我们该追求怎样的人生”的议题教学中,指导学生依托“林俊德生前完成五小时最后冲锋”的情境素材,尝试自主创设探究问题。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形成两则问题:①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林俊德院士的人生为何能够绽放异彩?②有调查发现,部分网友留言认为,“作为普通的公民,我们不应也没有必要肩负太多的社会责任,毕竟自己只是沧海一粟而已。”请从《哲学与文化》的角度分析该类网友与林院士对人生价值在看法上呈现差异的原因。问题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切入,考查学生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学科知识,既启迪学生自觉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进而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聚焦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及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②使学生亲历自主辨析的过程,在价值冲突中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不同观点的探讨与争鸣中拓展视野并提高认识,以真正实现有效的学科价值引领,孕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同样,在问题的破解上,更应凸显学生的“主场”作用,而教师则扮演辅助的“救场”角色,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问题的探究过程,方能保证课堂探究活动的信度与效度,方能客观地评价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真实水平。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实践,应将学科知识寓于议题之中,既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更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通过教学议题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探究问题的设计等主要环节,锤炼学生的思维,涵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孕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0-51.

[2] 蒋兴春.议题式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1):49-51.

[3]王礼新.对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再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2):13-17.

[4] 姚永刚.探寻议题实施路径  践行活动型学科课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1):14.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