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多维视域及方法论启示

2021-04-14 20:49
理论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

程 银

1925年的重要历史关头,一部极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应时而生。这部堪称革命时期的导向性著作的经典作品,基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从经济形态、政治形态、革命形态等方面深刻地剖析了旧中国的社会阶级,阐明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特征和革命属性。批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的右倾机会主义,以及“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1〕进一步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和团结的力量,解决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革命性问题,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基本路数。深受学界重视。著作蕴含的深邃思想和革命战略智慧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时隔96年,从不同的维度再次研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我们深刻地分析当今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和更准确地把握国情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多维度视域

国内学界对毛泽东有关中国社会阶级论述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论述的目的、主体思想、阶级划分的标准、各阶级的特点、著作文献的版本、“题注”献疑等进行,并分别从社会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发展脉络等视角深入解读和阐释,为我们进一步研读提供了不同的维度和视角。

1.思想史的维度:毛泽东思想萌芽的胚胎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的四大环节。而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正值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的大革命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后世学者的不同的反响。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有如下三种:一是郭润宇等认为该文“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科学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创立中国革命理论,发展马列主义的第一篇重要文章,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标志”。〔2〕二是马忠蕾认为该文“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探讨革命策略的重要文献,也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发端之作”。〔3〕三是郑英年认为这篇文章“对城市资产阶级和乡村农民所作的分析,对我们党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及巩固工农联盟,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但没有涉及农民如何起来对地主进行斗争的问题”,因而它只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胚胎”。〔4〕从文章和学界探讨的观点不难看出,学界争议主要聚焦在该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并无跨区间性的阶段性争议。结合该文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脉络来看,笔者更倾向于认同该文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胚胎的观点。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文章,而从对农民问题的论述上和这两篇文章撰写的时间逻辑上看,它们有着较大的内容差异和时间差距。故而,也不难从该文中读出毛泽东思想发展的逻辑和中国革命的实践逻辑。

2.唯物史观的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开创

列宁曾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5〕毛泽东正是立足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视域和革命的历史走向出发,深入社会各领域中进行调查,深刻了解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政治态度和革命走向。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科学地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并以经济状况和政治态度为基本的划分依据,把中国当时的阶级大致划分为五大阶级,进一步阐明了各阶级的特征和革命性,以及各阶级中包含的各阶层。譬如,在分析中产阶级时,毛泽东就一针见血地道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深受外资的打压及军阀的压迫,需要革命时主张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6〕进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中间阶级就会很快地分化成革命派和反革命派,革命派是我们需要争取的力量,反革命派则是我们打击的对象。对于小资产阶级,包含“自耕农、手工业主、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小资产阶级的范畴。但他们之间又有三个不同,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和劳动力,发财观念极重,胆子小,对革命取怀疑态度;第二部分为经济上基本可以自足,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方能维持生活,对革命保持了中立态度,并绝不会反对革命;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数量较多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7〕而小资产阶级的这三部分虽然平时对革命的态度各异,但待革命高涨时,他们都会参加到革命中来。

可见,毛泽东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时,并不是从静态的角度去分析,也不是仅仅为了写作而分析,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立足中国社会的实际而深入分析,并把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革命时期中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革命立场动态地展现出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阶级的革命取向也不尽相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不了领导阶级,也充当不了革命的主力军,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革命争取的对象。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于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的实践性开创。

3.革命实践的维度:走向革命成功的基本路数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达百年之余。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虽历经了几十年的救亡图存,但革命斗争的成效仍是微乎其微。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赶跑了封建地主的皇帝,可随之扑面而来的是军阀割据的混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没能找准革命的真正敌人和革命的主要力量,敌友分得不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8〕《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分清敌友,使革命者真正认识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以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中国革命如何才能团结到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呢?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认识的两种错误路线,以及国民党内右翼势力企图抛弃国共合作战略肆意排挤共产党员的戴季陶主义,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和走向深刻地分析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内涵和特征,阐明了各阶级的革命性和政治性,分清了敌友问题,指明“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9〕彻底批判了“忘记了农民却不知革命力量来源”的“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论述了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的主力军和最忠实的同盟者的革命战略性问题,并进一步明确了革命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国革命实践逐步走向成功的纲领性著作。

二、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蕴含的思想智慧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中蕴含深邃的思想智慧和革命策略,话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典范。

1.“首要问题意识”的深邃思想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贤哲或古希腊的哲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遨游,并不断地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重要的就在于先贤哲人有超乎常人的“问题意识”,能够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中发现问题和探寻规律,从而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在各种自然问题和社会矛盾问题错综复杂之时,仅有“问题意识”是不够的,人们对各种突出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会难以理清,从而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妨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大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志士和先进知识分子冲在革命的最前头,解决革命中力量薄弱的难题,找到通往革命成功的路径。但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救国思想,无数仁人志士败倒在了反动派面前。这不能说他们无“问题意识”,而是在众多紧迫的矛盾问题中,他们没能弄清“革命的首要问题”,或者说是缺乏“首要问题意识”,因而在革命中难以找到正确的途径。

正当革命的紧要关头,党内仍存在右倾和“左”倾两种错误倾向,没能认清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以超乎常人的独特视角,抓住了“分清敌友”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写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文中对各阶级、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革命的策略的分析无不蕴含毛泽东“首要问题意识”的思想智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不仅解决了中国革命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其“首要问题意识”还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巨大意义。

2.“革命策略”的战略智慧

学界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题思想的见解有两种:一种见解认为该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另一种见解认为该文蕴涵着的是“革命策略”而不是“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事实上,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看,该文从对各阶级的剖析中阐述了中国革命的策略问题,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分清了“敌”“我”“友”的革命性问题,找到了革命的主要力量,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革命的策略问题。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10〕他们最为集中,经济地位低下,深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封建军阀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穷得只剩下了劳动力,因而他们的革命性最强,最具有革命力。而中产阶级中的左翼势力是我们争取的中间力量,中产阶级中的右翼势力随着革命的发展则会走向反革命派,是我们攻击的对象。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是革命同盟的主力军。“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11〕之前革命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正确的革命策略,未能分清敌友,把部分敌人当成了朋友或把部分朋友当成了敌人,搞错了团结或打击的对象。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阐明中国革命策略问题的同时,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在文中虽没有明确提到领导权的字样,但他两次提到了无产阶级是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在强调“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时,已触及“我们去领导革命”的问题。此时,毛泽东没有在文中明确提出领导权的问题,而是通过对各阶级的分析意蕴出来,做了巧妙的处理。这正是毛泽东革命策略的伟大和英明之所在。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典范

马克思主义自俄国十月革命传入中国后,为中国的救亡图存送来了新的革命道路。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先驱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扛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术话语只有知识分子才能读懂、看懂,其他阶层群众,很难真正读懂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很难真正地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如何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传到群众中去,使广大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所面临的难题。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扎根于中国的本土,转化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才能把基本原理宣传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掌握。在前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艾思奇等先后撰写了大量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文章,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虽不是专门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而撰写的文章,但在对中国的革命策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巧妙地通过白话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植于中国文化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特征,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使广大人民认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走向,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话语风格上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广泛运用了去粗取精的中国传统文化话语,文字简练,表达通俗易懂。同时,恰当借用民间俗语,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诉求展现得淋漓尽致,譬如在论述小资产阶级时巧妙地用了“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等,形容半无产阶级经济状况时使用民间易懂的“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12〕的话语,说到了无产阶级的心坎,道出了他们的愿望。话语通俗朴实,幽默风趣,恰当地把马克思主义抽象的原理融入具体的实践中,使人民群众易于接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典范。

三、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当代社会的方法论启示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最大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正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矛盾分析方法中国化的先期典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1.阶级分析的方法

“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13〕“区别各阶级的基本标志,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14〕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传入中国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尝试着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当时的社会阶级,杰出代表人物有陈独秀等,但他们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把握不准,不能有效地将马克思阶级划分的性质和标准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复杂环境中来,往往只能是顾此失彼,最终弄出一个支离破碎的阶级分析画卷来,分不清敌友,找不准自身的位置。

毛泽东对此紧扣中国国情,采取了化繁为简的解决办法,对各阶级的生产关系属性略而不论,转而代之以内外对立和贫富对立为划分标准,突出民族矛盾和贫富矛盾,而淡化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差异。从经济地位和政治形态上划分社会阶级,并明确了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及大地主阶级的属性,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大的敌人,是最为反动的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并在阶级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阶层划分,指明资产阶级为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为自耕农、手工业者进而小知识阶层,半无产阶级为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个阶层。更加明晰了敌和友的问题,找准了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位置,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毛泽东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我们今天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阶层结构及社会发展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城乡出现了个体劳动者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农民阶层也更具有现代性,大量农民加入了“农民工”群体,出现了具有高知识水平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更加活跃。面对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我们应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立场来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把新生的社会阶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社会阶层分析中,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形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阶层利益关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才聚力。

2.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哲学论著《矛盾论》中首次以哲学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并以“两分法”“两点论”为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逻辑,恰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5〕事实上,矛盾分析方法作为共产党人的思想利器,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毛泽东开篇就点出了“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并将社会阶级为两个派别,革命派和反革命派。认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16〕一面是红色革命的大旗,另一面是白色反革命的大旗。中间阶级必定会分化为革命派和反革命派,革命高潮的到来必将促使他们没有“独立”的余地。其次,毛泽东从重点论出发,深入分析社会各阶级间的关系和矛盾,指明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的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是革命最主要的对象。同时,又将中产阶级分为右翼势力和左翼势力,并阐明了它们各自的经济特征和革命趋向。得出了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左翼势力是争取的对象,右翼势力是攻击的对象的结论。最后,毛泽东在文中概括指明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问题,先点主要问题,然后再分后总,道出了革命的对象和走向。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贯穿着矛盾分析法的认清形势和解决问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主线,对我们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清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抓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3.调查研究的方法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7〕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主张和工作作风,他在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前,就深入中国的农村、城市各阶层及革命运动中开展调查研究,实地了解中国农民及其他各阶级的状况,深入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明了以往革命斗争失败的基本原因,对社会各阶级的把握和分析极为正确,这也是为长期以来的革命实践所证明了的。毛泽东在文中对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的分析和判断符合当时国情和革命实际的需要。对无产阶级的数量的判断也是源于他前期所作的调查和收集,“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中国因经济落后,故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下。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18〕“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19〕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毛泽东在文中以其丰富的案例对各阶级的状况准确地分析,并以数据和事实展开论证,这些丰富的案例和数据都源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调查,获取最能体现当时状况的一手素材,这些正是毛泽东能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作出正确分析的依据。

毛泽东的后期著作,尤其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更是运用了大量调查研究的方法,从而对革命的形势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革命战争时期,调查研究方法是我们党取敌制胜的革命法宝,是我们党开展革命工作始终坚持的方法。新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我们发挥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以事实为依据,以依据做决策,保证每项决策和每项工作的正确性。因此,对于不注重调查研究而夸夸其谈的不正之风,以及闭门造车不实地考察编写空洞材料和文章的现象,我们要坚决摒弃。

总之,深入研读和分析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思想,需结合毛泽东所处时代的历史状况,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去研究其中的奥妙,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所饱含着的哲学智慧和战略视野,至今对我们研究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所蕴涵着的思想精髓更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我们开展社会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