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鹏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
慕课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教育)英文缩写MOOC的音译。慕课概念最早于2008年提出,2012年迅速兴起席卷全球。慕课所具有的大规模性、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特征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巨大震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慕课背景下该如何面对挑战和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基于慕课应用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模式之一。
目前国际上通常慕课的授课模式基本上包括分段式观看教学视频、阶段性小测验、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网上提交和批改作业、网上社会讨论、虚拟实验室等教学环节。我国从2013年开始引进慕课,并已建成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多个中文慕课平台,上线课程基本涵盖了高等教育阶段的大部分学科。虽然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但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取代高等教育的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我们对待慕课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态度也不应该是“非此即彼”。
在此背景下,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成为慕课在高校推广、普及和应用的主要方式。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就是利用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借助网络媒介(慕课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与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2020年初开始全国的高校都史无前例的开展了大规模的网络教学,也让慕课几乎成为每一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都接触的教学模式,真切的感受到慕课所体现的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的,体验到慕课所具有的大规模性、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以此为契机,许多高校在回复线下教学后,仍然积极鼓励教师继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和探索,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课堂。一方面,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师素养提出诸多挑战;另一方面,慕课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慕课浪潮下需要完成的必答题。而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建设高水平的思政慕课,是多数高校和思政教师的应选之路。
在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除了具备慕课普遍具有的特征外,还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教学反馈交互化。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一般都是大班授课,教学反馈存在滞后和单向的不足,而在慕课的运用则使反馈呈现出交互性。互联网的社交功能提供了虚拟学习社区,使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快速便捷的交流成为可能。大数据的分析也使得教师能够有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关系从原来的“一对多”转换成“一对一”或“多对一”,甚至实现实时交互。
二是教学地位平等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放在强势话语的位置,偏重于理论的灌输,使得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不平等,进而造成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慕课让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两端实现了平等,让师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激励和影响的非线性作用。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的沟通交流才能完成思政慕课的教学活动。
三是教学空间无阻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是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室为空间、以教师时间为逻辑线索的时空确定性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但网络化的慕课却给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自由平台,并且具有快速的传播能力,不受时空限制,使思政课实现了无阻化。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开展延展性学习和深度学习,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四是教学进度自主化。传统的思政课教学通常是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师主导教学进度。但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离不开有效的自主学习。基于慕课的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自主掌握学习进度,体验学习乐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基于慕课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但能否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发挥慕课的优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对高校和思政课教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是高校要有鼓励思政慕课建设的相关政策。思政慕课的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的实现离不开优势的课程资源。短期内普通高校可以借助成熟慕课平台和知名高校学者的优质课程,开展混合式思政教学。但从长期发展和自身建设角度考量,学校还是要通过建立科学公平的优质课程选拔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引导和鼓励广大思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思政慕课建设。
二是思政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思政教学,一方面要求思政教师能够推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质课程,将自身打造成“明星教师”和“网红教师”;另一方面也要适应线下教学由原来的“讲授”转向“答疑”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很多普通思政教师需要适应在“学习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带来的落差和自我否定。
三是思政教师需要具有前瞻性发展思维。慕课背景下的混合式思政教学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元、更优秀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普通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以应对学生更高的辅导要求。同时思政教师还要关注思政领域的前沿问题,具有前瞻性思维,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构建富有特色的思政课程。
四是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不管是指导学生有效利用成熟的慕课资源,还是积极构建自己的慕课课程,都需要思政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对思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0后“移动互联”一代大学生较高的信息素养也对思政教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这些都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否则很难使用慕课时代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