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杰
幼儿教师的群体特点和教育对象特有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师德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师德建设需要立足社会需求和幼儿阶段教育特点、立足幼儿教师群体特点和师资队伍现状,从思想引领、制度保障、行为践行三个维度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育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幼儿教师师德修为。
一、加强思想建设,营造和谐向上的生态文化环境
创新培育方式,推进师德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并轨同行,才能更好地培育教师的大格局和主动提升师德修为的内驱力。
(一)创新学习方式,致知师德内涵
1.学习中感悟。开学第一课,带领教师学习“规范、法规”,通过学习与讨论明确师德要求,理解新时代师德内涵。“虐童事件”发生后,“以案为鉴,反观内省”,在案例剖析中从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找出自身和园所师德行为的薄弱点;《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颁布后,采用互动演绎的方式理解每一条准则的内涵、立足现状找准“准则”目标达成的制约点,激发自主规范教育行为的愿望。
2.见贤中思齐。从榜样身上寻找共性的师德闪光点,会直接触碰教师内心,激发教师反观自身师德问题的主动性。每年教师节,组织教师在观影中感悟“平凡中爱与责任的坚守,对孩子专业的解读和支持”是最好的师德修养;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师德事迹报告会,从身边榜样身上寻找自我修德的着力点;为助推师德榜样敦行的常态化,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辟“师德故事”专栏,管理者、教师、家长互相讲述师德故事,“见贤思齐”成为学师德榜样、促自我提升的重要助推力。
3.植入中领悟。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师德,管理者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来为教师树立榜样。这就要求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发挥非权力影响力,敦促教师攀升更高的师德境界。为契合幼儿教师敏感细腻的群体特点,采用“以文化人”的培育方式,将师德要求丝丝入扣地融入充满真情的文字中,以文传情,以文激情,以文引行。每次大型活动,以开篇祝福语的方式传递对师德行为的期许:“执一颗安静的心,体味‘静水深流举重若轻的意境”主题寄语,传递坚守初心、静心从教、厚积薄发的理念;“做‘思有路行有度的教师”主题寄语,传递做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风度教师的追求。每一篇思想深厚、耐人寻味的文字,都引领教师在享受教育成功和幸福的同时,增强反身内省和道德自律的意识,进而在良性循环中自然形成高尚的师德情操。
(二)夯实文化浸润,铸就高尚师魂
文化创建的过程是教育渗透、理念认同、价值引领、共同组织观念形成的过程,更是激发教师提升师德修为内驱力的过程。
1.文化创建中的引领。办园思路、践行园风大讨论,园徽、园歌创作都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建园10周年,邀请退休和调离的“园所开拓者”回园,新老教师“畅谈园风对话未来”,老教师娓娓道来的是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折射出的是他们对工作、对孩子深沉的爱,是一种“坚毅执着合心向上”的精神;年轻教师心怀热情与向上的动力,与老教师共话成长、共话园所未来,传承师德师风。
2.团队活动中的培育。以主题方式开展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在有目的、持续化的活动中,通过体验、互动、浸润等方式,提升师德素养。“爱在园所德满家园”主题活动:“家风篇”共同感悟家风对小家和教师人文素养的影响,对园所大家庭发展的影响;“园风篇”共同寻找新时代践行园风的关键路径、方法;“班风篇”在活动中感悟师德对班级文化营造、对幼儿品德培养的重要作用。
“在一起寻标对标”活动:与陶行知、杜威等教育大师“对话”,解读他们的教育思想、讨论如何践行;与于漪、应彩云等新时代名师“对话”,在分析其成长路径中寻找名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品质;与身边的榜样“对话”,进行岗位对标和换位思考,建立自我发展目标。
这种借助先进的园所文化,指引良好师德的推进思路,使文化创建过程与师德建设并轨同行,实现了师德建设与教育追求高效融合的理想境界。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师德监督评价机制
师德建设需要依靠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自律的“软约束”,同样需要道德规范与评价监督的“硬约束”,需要建立和完善外在的、具有导向性的长效激励、评价机制,将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明示为一系列规则和规范,使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好地为教育本身服务。
(一)借助多元评价发现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建立合理园本师德建设机制的关键。每学期引领教师以“师德规范、师德准则”为标尺,依托教师形象自己看、教师形象同伴看、教师形象幼儿看、教师形象家长看四个维度开展师德评价,查摆师德问题。
(二)借助多元形式解决问题
师德建设中,定期对存在的师德现象进行剖析、汇总,用多样化的方式破解可能引发师德问题的教育现场、教育行为制约点。如以“问题沙龙”的形式收集教师在家长工作中的困惑问题,通过“家长工作辩论会”让教师明确适宜做法;组织“家长工作故事会”,从故事中分析可能得到的经验教训;开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擂台赛,引领教师掌握幼儿特点、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学科知识,提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理念落地生根的专业能力。
(三)抓牢核心要素制度化问题
一方面,结合师德问题及新形势下社会和家长对师德的要求,出台“幼儿活动中的师德要求”和“家长工作中的师德”两项师德制度。为便于教师操作,将制度文本分解成具体、明确的《实施细则》,提升了行为践行的指导性;后期,针对再次查摆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创作了动态化、简洁化的“师德公约三字令”,进一步提升了他律、自律的可操作、可观、可感性。另一方面,建立師德建设的长效、联动机制,将师德制度内容纳入激励、评价体系及量化考核标准中,让教师在工作中行有所依,动有所指,让规范变成自觉的行动。
三、加强行为建设,构建师德师能并轨提升的培育体系
师德建设是一项需要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常抓常新”的工程。思想引领和制度规范的主要作用是将师德理念和规范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一种“浸润、渗透式”的策略与之相匹配。
(一)常态教学中对接,追求师德要求和教学实践的知行统一
在日常管理中,将近阶段存在的“对幼儿的教育缺乏耐心细致、个l生化引导方法单一”等可能引发师德问题的做法,融入到各月重点活动中,用讨论等方式让教师发现问题、梳理解决问题。如结合“9月常规培养月”开展“常规培养中的师德建设”专题研讨活动,教师在明确常规培养目的、各年龄段核心目标和后疫情期常规培养特殊性的基础上,商讨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培养策略,提升了教师自主规范言行的意识和教育能力。
(二)专题活动中育能,提升师德行为实践落实的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的师德问题关键点之一在于能力欠缺。因此,“提师能促师德”显得尤为重要。
1.针对问题开展专题培育。针对教师日常活动表现出的“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等专业行为问题,开展“诠释偏爱”主题交流,引领教师正确理解偏爱可能对幼儿造成的危害,掌握消除偏爱的具体方法;开展“我和特殊孩子的故事”主题交流,正确认识特殊孩子独特的行为表现和背后原因,学会理解、尊重,学习支持陪伴的方法,使自身教育行为更加符合师德的要求。
2.针对层级水平开展专项引领。不同层级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专业水平不同,引发的师德行为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关注不同水平教师教育行为中存在的真实师德问题,抓实引发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和践行策略上的引领,以增强专业自信、专业自豪感和专业能力。
立足于幼儿教育规律、教师群体特点和园所师德建设实然问题的师德培育体系,从理念引领到思想植入、从制度保障到行为践行,让幼儿园师德建设走向模式化、体系化,从整体上营造了“和谐向上、自我规范”的师德建设氛围。立足三个维度,打造相得益彰的长效机制,构建践知践行的师德培育体系。
(责任编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