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丽
统编本高年级教材选编了很多小说体裁的课文,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在教学小说时,如果教师能紧扣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就能让学生把小说理解得更为透彻。笔者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谈谈紧扣人物教小说的三个策略。
一、紧贴外貌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吸引读者,所以少不了外貌描写,紧扣外貌描写去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金色的鱼钩》中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共有两处,第一处在第2自然段:“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脸上布满了皱纹。”为什么老班长会有这么显老的外貌特征呢?在学生的疑惑中,教师出示红军长征的背景资料,介绍他是一位老红军战士,经历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这样浮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位吃苦耐劳的老班长,学生都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第二处在第23自然段中:“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是什么让老班长在短短的几十天里如此衰弱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不难发现草地上的行军条件非常差,而老班长牢记部队首长的嘱托,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三个病号身上,长时间睡不好,吃不饱,才弄垮了身子的。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正是他心系革命的伟大形象的体现。
二、紧贴语言描写,感知人物思想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言为心声,不同身份的人所说的话也各不相同,生动的语言描写会让人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因此,紧扣着语言描写来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人物思想。
文中老班长和“我”之间有多处对话,当“我”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老班长摸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自己一起鍋就吃,他之所以要撒谎是因为钓到的鱼儿不多,不想因为他没吃鱼汤而让战士们担心。当“我”发现老班长嚼草根吃鱼骨头后,老班长先是支吾着说话,试图掩饰真相,后来见无法隐瞒下去,就用各种理由说服“我”帮他保守秘密,反问句“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充分表现了老班长忠于职守的思想品质。当“我”知道老班长不喝鱼汤的真相,心情沉重喝不下鱼汤时,老班长严厉地批评了“我”。当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因为体力不支而倒下,奄奄一息的他还在鼓励战士们要有信心走出草地。这些语言描写,使老班长为了完成革命任务而不顾自身安危的光辉思想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明朗。
三、紧贴神态描写,感知人物品质
神态描写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准确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的变化。贴着神态描写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人物的品质。
草地上行军条件艰苦,找到的食物非常有限,为了把野菜和鱼汤让给其他同志吃,老班长只能嚼草根和鱼骨头,吃的时候是“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从这个神态描写中可以感受老班长吃这些食物时的痛苦,也才会导致“我”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的难受。老班长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看到“我”心事重重,不好好喝鱼汤,他就收敛笑容,眉头拧成疙瘩;看着战士吃完鱼汤,他脸上的皱纹会舒展开来,嘴边会露出一丝笑意。尽管他骨瘦如柴,身心疲惫,却时时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们;牺牲前,他只能微微睁开眼睛,却还在想着叮嘱我们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这些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在《金色的鱼钩》教学中,教师紧扣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去教小说,让学生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他们的形象特征,精准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在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涤荡自己的心灵,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市金台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