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表达:说明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2021-04-13 04:18邓丽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例子说明文自然段

邓丽艳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以了解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为主,以学习写说明文作为主要目标。本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太阳》,这篇课文语言风格平实,抓住了太阳鲜明的特点,将太阳介绍得清楚明白,是说明文中的典型范例。如何将阅读与表达巧妙关联?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桥梁呢?笔者就以《太阳》这篇精读课文为例,谈谈说明文在关注文体形式、把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推进的表达策略。

一、概括性表达——检索、摘要

本单元的导语页上非常明确地指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即通过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分门别类地介绍事物的一些特点,一般都是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相关联的意思。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说明文的典型特征,在初读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检索和摘要的能力。

检索是指从文本资料、网络信息等信息集合中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资料的过程。说明文介绍的内容比较集中,比较有针对性,所以学生对于知识信息的把握是比较精准的,提取的过程是比较简单的,可以说,检索难度不大。摘要就是提要内容,摘取要点。结合说明文的文本特点,提取要点的过程也是一目了然。教学时教师可用“聊读”的方式,以“这篇文章介绍了太阳的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个大问题统领,在学生速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的信息,并在师生对话中提取关键信息,将这些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本内容。

不管是检索还是摘要,都需要一种概括能力。其实学生有一定的概括基础,但在概括知识内容时,如果过分强调其知识性,那学生会被某些专业的术语限制住思维,课堂效果可能会沉闷无趣。所以,在关注概括性表达的同时不要缺失趣味性。如教学《太阳》时,教师在厘清课文脉络的环节,通过“一站到底”知识抢答的形式,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自然呈现出来,做到了概括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二、条理性表达——关联、推理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说明文在表达形式方面,更严谨,更有条理。教学时需关注行文的谋篇布局,对于句与句的关联要明确,要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结构,学会推理和演绎。

如《太阳》在介绍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时,从正反两方面来写,“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对应结尾段的“没有草、木、鸟、兽”,另外作者具体写了雨、雪、风的形成,与结尾段“没有风、雪、雨、露”相照应,文本的条理性表达本身就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的推想过程。教学时可结合这样的叙述层次来展开,可以设计这样的流程:

1.自由朗讀第4~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说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的特点的?

2.生交流,明确作者是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这一特点的。

3.重点讲解煤炭的形成原理。提问:能不能不举这个例子呢?让学生明确:即使是埋在地下的煤炭,居然也和太阳有关,有力地证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如果没有了太阳,将会怎样呢?用“如果没有太阳,(   )就没有了”练习说话。

5.师小结:原来,植物、动物,生活中人们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用的等都与太阳有关。作者用举例子的方法,先列举了我们很熟悉的例子,再列举了一些特殊的例子,说明白了太阳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6.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再如太阳热的特点,作者先写太阳像个大火球,再用列数字的方法写表面温度高,最后举钢铁的例子形象化说明。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因果关系一目了然,教学时可以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来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说明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不仅要有科学的依据,还要有严密的推理。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让人信服,让人毫不怀疑,让高深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教学时也要给予学生层层剖析知识的极大满足。

三、儿童化表达——视野、思辨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太阳》用平实的语言,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其儿童化的表达更接近学生,需要用心体察,如果教学时忽略了这一点,说明文往往就会异化成科学课了。

一位教师执教《太阳》第2自然段时,有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2

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太阳很大的特点。

师:太阳到底有多大呢?文章是怎样说的?

生: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师:作者把太阳和地球进行

比较,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比较。

(生齐读“做比较”)

……

不难发现,整个教学环节,是以了解说明方法“做比较”作为推进的目标,只是纯粹地告知学生,并没有给予学生思维状态的进阶,要知道,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没有学《太阳》之前,学生就已经知道了,并非零起点。

其实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将第2自然段进行再设计,重新设计的教学环节如下:

师: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的是太阳大的特点,作者是如何将这个特点介绍清楚的呢?

生:“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者把太阳和地球进行了比较,让我们感受到太阳确实很大。

师:那我能不能把太阳和火星、水星做比较呢?

(出示两句比较的句子:约两千三百万个水星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约四百万个火星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生:不能,因为我们对地球更熟悉,而火星和水星我们不是太熟悉,这样比较,我们还是感受不到太阳大的特点。

师:是的,做比较时,一般我们都会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这样更容易介绍明白。

其实教师在具体讲解时是以了解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和重点,关注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本质需要,以儿童的视野来进行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这样的方式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才是适合儿童的。

四、生活化表达——拓展、运用

习作单元指向表达,指向写作,其精读课文的目标就定位在学习表达方法上。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其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习其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严谨的表达方式,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简单来说,就是在课堂上凸显实践性,提供操练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运用。

1.把握即时读写的联结点

如学习了太阳离我们的距离很远这个内容之后,教师出示了两段资料:“自行车每小时约20千米,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的路程大约要骑850年;高铁时速约400千米,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的路程大约要开40年。”学生结合资料马上又举了两个贴近生活的实例,然后教师将物体时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即步行、自行車、高铁、飞机,让学生鲜明感受到太阳远的特点。

2.整合文本资源的训练点

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就是要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即热身活动,也是对前期教学的一次实践操练和检查诊断。在教学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和资料,用刚刚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然后,尝试对整个文本的迁移运用,可加大训练的难度。出示月球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写出月球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在交流时,将月球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分段罗列,让学生认识到搜集了相关资料,合理地使用说明方法,也能写成一篇说明性文章。

3.链接深度学习的拓展点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虽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束了,但是关于这一领域的相关内容的了解远远没有结束,学生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等方式继续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尝试着介绍太阳的其他特点。教学《太阳》结束时,学生利用搜集的相关资料,仿照相关的句式进行表达和运用。

说明文的表达魅力是独特的,我们要以“语文”的方式落实相关的语文要素,让表达方式真正为学生所掌握,为学生之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例子说明文自然段
说明文阅读专练
秋天
美丽的秋天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商界求生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