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运仙 肖素芳 关磊
◆单位:1.台山市向星饲料有限公司;2.广东金朝生物科技有限公3.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黄鳝(Monopterus albus),俗称鳝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肉,性味甘,大温,具补中益血、补虚损,对血气不调、风湿痹痛有疗效。经研究,黄鳝鲜鱼含肉率达75.12%,水分62.9%(王杨科等,2002);成鳝肌肉蛋白含量19.4%,脂肪3.53%,总氨基酸含量86.13%,其中必需氨基酸35.36%,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1.05%,鲜味氨基酸35.53%(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1.26%(舒妙安等,2000)。黄鳝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尤其是呈味氨基酸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与药用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国内养殖规模也逐年上升,2010 年我国黄鳝产量为27.29万吨,2019 年达 31.38 万吨。
本文通过查阅黄鳝营养相关资料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实践,对我国黄鳝的营养需求以及饲料制备做一综述,为黄鳝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黄鳝隶属于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亚热带淡水鱼类,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尤其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为常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省水域是我国黄鳝的主要产区。
我国黄鳝主要分为四类: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土红大斑鳝、青灰色鳝。
1.1.1 深黄大斑鳝
体圆且细长,体表深黄,其上伴有褐黑色大斑纹,大斑从体前端至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连接成数条斑线。基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肉质佳,养殖效果好,是目前我国发展黄鳝人工养殖的首选鳝种。
1.1.2 浅黄大斑鳝
生命活力较强。但其生长速度不如深黄大斑鳝。该鳝种群中数量最多,发展人工养殖、解决鳝种的重要来源。
1.1.3 土红大斑鳝
该鳝体色土红,尤其两侧明显,其他特征与深黄大证鳝相似。是优质鳝种,但数量少。
1.1.4 青灰色鳝
该鳝身体细长,体呈青灰色,其上也有细密的褐黑色斑纹。该鳝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生长速度较慢,个体相对较小,一般不宜选作人工养殖的鳝种。
穴居性:黄鳝以底栖生活鱼类,多栖息于湖泊、河道、稻田等底部,以腐殖质较多的泥底最为适宜,喜钻洞穴居,昼伏夜出。
喜暗性:黄鳝眼细小并有皮膜,视觉不发达,喜暗避光,嗅觉与触觉相当灵敏,觅食多在夜间,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觅食。
喜温性:黄鳝为变温动物,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2℃~25℃,低于10℃时开始冬眠,高于32℃则钻于洞穴中。
杂食性:黄鳝在野外环境主要以小鱼、小虾、水生昆虫为食,特别喜食水蚯蚓、蛆、昆虫幼虫等,偶尔也吃浮萍、有机碎屑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鱼浆、蚕蛹、小鱼小虾、动物内脏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
贪食性:黄鳝贪食,夏季活动旺盛时,在食物充足下,常见食物多吃而胀死现象;黄鳝也耐饥饿,长时不进食也不会死亡。
黄鳝是雌雄同体动物,从胚胎开始到第一次性成熟为雌性,产卵后卵巢逐渐转变为精巢,当第二次性成熟时则变为雄性,称性逆转。繁殖季节为5-9 月,多集中在6-7 月,一年繁殖一次。
蛋白质是鱼类维持正常生长以及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黄鳝作为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饵料中蛋白质需求量是配制黄鳝配合饲料的重要基础。不同规格黄鳝对蛋白质的需求有差异,杨代勤(2000) 发现体重在 50~75 克的野生成鳝最佳生长所需要的蛋白为35.7%。程玉冰等(2009)以进口鱼粉和膨化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制作不同蛋白含量的配合饲料,饲喂体重为 37.8~39.75 克的黄鳝120 天后,发现,蛋白为40.5%~41.5%时生长性能最佳。李瑾等(2001a)用鱼粉与豆粕为主要蛋白原饲料饲养幼鳝,结果表明蛋白为40%,动物性蛋白含量为70%时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王育峰等(1996)研究表明,幼鳝最适蛋白为37.3%,总能为14.14MJ/kg,且饲料蛋白质利用率最好,经济效益最高。陈芳等(1998)对体重为 25g 的黄鳝饲料中发现,蛋白为37.18%时增重率与成活率最高;郑必锦等(2003)对同规格的黄鳝(25g)研究则表明,最适宜的蛋白为45%;闫建林等(2009)研究发现,蛋白高达55%时,黄鳝的生长速度缓慢;张国辉(2007)研究表明,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雌鳝繁殖力、产卵量、孵化率以及仔鱼的增重率与成活率升高显著,饲料蛋白40%时最为合适。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品种、规格、养殖环境等有关,但总体最适蛋白水平维持在37%~40%,具体见表1。
黄鳝对蛋白质的利用取决于蛋白质中氨基酸水平与比例,因此,饲料中氨基酸的平衡决定了饲料的养殖效果。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等10 种必需氨基酸也是黄鳝的必需氨基酸,为配制营养平衡的饲料,就必需要明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氨基酸的需要量。目前关于黄鳝氨基酸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可采用肌肉氨基酸模式来为黄鳝配合饲料中氨基酸平衡提供科学指导。舒妙安等(2000)取不同规格的黄鳝肌肉进行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18.79%~19.93%,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98%,具体见表2。
黄鳝肌肉中氨基酸含量为饲料配制过程中氨基酸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可以采用必需氨基酸指数法来确定饲料的氨基酸平衡性。
必需氨基酸指数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Penaflorida (1989)的计算公式计算EAAI 值:
Oser(1959)提出,利用EAAI评价饲料原料或饲料的氨基酸平衡性的标准是,当EAAI 值大于0.90,则表示平衡性较好,是优质蛋白源;当EAAI 值位于0.7与0.9 之间,表示该蛋白源平衡性一般;当EAAI 值小于0.7,表示该蛋白源或饲料的氨基酸平衡性差,饲养鱼虾动物时生长性会受到影响。
李瑾等(2001b)利用幼鳝肌肉氨基酸组成作为饲料配制的氨基酸营养标准,利用必需氨基酸指数法提出了幼鳝饲料中(蛋白40%)必需氨基酸模式:赖氨酸3.83%、蛋氨酸0.96%、精氨酸2.81%、组氨酸0.87%、苏氨酸1.61%、苯丙氨酸1.72%、亮氨酸3.36%、异亮氨酸2.4%。胡亚军等(2019)研究发现,在黄鳝低鱼粉饲料中添加2g/kg 的不同形态的蛋氨酸,均能显著提高黄鳝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降低料肉比。
鱼类难于利用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对脂肪的利用率高,因此脂肪是鱼类能量的主要来源。饲料中适宜的脂肪含量可促进黄鳝的生长,如果脂肪含量不足,则需要消耗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饲料蛋白质下降;还可能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色素等的吸收,影响生长。但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又会导致黄鳝产生代谢紊乱,体脂肪沉积过多,容易诱发脂肪肝,降低免疫力。
杨代勤等(2000)研究表明,黄鳝饲料中总能为11.5~12.5kJ/g,脂肪3%~4%时生长性能最佳。袁汉文(2007)的结果相似,黄鳝饲料中添加5%的磷脂油时生长最快。但王松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当黄鳝蛋白为35%时,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升高,生长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脂肪含量为10%时生长性能最好;蛋白45%、脂肪10%时对黄鳝的生长性能最好。这可能与不同规格黄鳝对脂肪需求不同导致,王松的研究对象是26.96 克,而杨代勤的研究对象为65.76 克。
脂肪内的不饱和脂肪酸是鱼类重要的生命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调控机能。黄鳝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有18 种,其中高不饱和脂肪酸有9 种,占脂肪酸总量的 19.15%(舒妙安等,2000)。杨鸢劼等(2008) 研究发现,C18∶3n-3 是黄鳝生长的第一限制性脂肪酸,C18∶2n-6 与EPA、DHA 是第二限制性脂肪酸;其中C18∶2n-6 是影响肥满度的主要因子;杨鸢劼等(2008)还指出,黄鳝对不饱和脂肪酸C18∶3n-3、C18∶2n-6、EPA+DHA的最适需要量分别是1.3%、1.55%、0.25%,可显著提高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朱长生等(2013)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7%的EPA+DHA 可促进黄鳝的脂类代谢显著提高生长、繁殖性能。
周秋白等(2011)研究了不同脂肪源对黄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豆油、鱼油、猪油、亚麻油、ARA+花生油、花生油。张燕萍等(2007)给黄鳝亲鱼添加不同比例的鱼油发现,当鱼油添加量为2%,饲料脂肪为8.45%时,生长性能、性成熟指数、绝对怀卵量最高,饲料系数最低。
不同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率不同,一般而言,草食性高,其次是杂食性,肉食性。黄鳝饲料为膨化饲料,需要一定量的淀粉才能进行膨化。但若饲料中碳水化合特含量过高,又会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杨代勤等(2000)对捕获的野生黄鳝进行相关研究,当饲料中糖含量为24%~33%,能蛋比 31.6~38.9 时黄鳝生长最佳。
表1 最适蛋白质含量的研究结果
表2 黄鳝肌肉氨基酸的含量[g.{100g}-1 干重]
维生素是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非常重要的一类微量物质,是营养物质重要的调节与调控因子,然而在黄鳝体内不能合成,需要内食物提供。目前对黄鳝维生素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VC、VD、VE、胆碱这几类。饲料中添加400~800mg/kg 的 VC 时,黄鳝能获得最好的非特异性免疫(曹志华等,2008)。研究表明,当饲料中 VE 含量达到 275mg/kg 时,黄鳝的性腺指数、产卵力以及孵化率达到最高,之后差异不再显著,因此张国辉等(2006)建议黄鳝饲料中添加200mg/kg 的维生素E。杨代勤(2006)指出当饲料中胆碱含量低于0.8%时,会显著降低饲料效率和影响黄鳝生长性能,饲料中胆碱最适宜添加量为0.8%~1%。而陈芳等(2004)的研究表明,黄鳝饲料中胆碱最适添加量为0.8%~1.2%。李超等(2013)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1000IU/kg 的VD3能显著提高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改善肉质。黎德兵等(2013)研究得出,在饲料中添加 500 和 1000IU/kg 的VD3,能增强免疫功能,VD3的过高或缺乏都会导致免疫力降低。
矿物质可作为机体渗透压调节剂、酶的辅助因子、生物电子传递物质、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作用是多方面的。杨代勤等(2000)指出,黄鳝饲料中无机盐的适宜添加量为3%。何志刚等(2014)研究表明,饲料中磷含量为1.10%时,生长性能最佳。刘瑜等(2020)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不断上升,黄鳝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铜的最佳需要量为 44.29~45.84mg/kg。
徐海华等(2007)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对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但可以提高免疫应答。曹志华等(2011)在黄鳝饲料中添加壳聚糖表明,添加量为0~1.5g/100g 时,可提高黄鳝血液中的溶菌酶活性,但添加2.0g/100g 时,出现明显下降。田芊芊等(2015)发现,在饲料中添加0.02%植酸酶的效价与添加0.75%的磷酸二氢钙相当。郭印等(2019)在饲料中添加0.4%的纳豆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生长。陈芳等(2007)在饲料中添加2%的EM菌生长速度最快,饲料系数最低。谭凤霞等(2020)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600mg/kg 的抗菌肽可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黄光中等(2013)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籽发现,当添加量为20~30g/kg时可显著提高生长性能,过高会抑制生长。车常宝等(2020)发现,在饲料中添加0.05%穿心莲内酯+0.05%三丁酸甘油酯+0.02%胆汁酸+0.04%甘露寡糖可促进黄鳝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阮国良等(2005)在饲料中添加不同中草药表明,五加皮、茯苓、黄芪及此三种混合特均对黄鳝增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以五加皮效果最好。互花米草富含矿物质与黄酮类物质,周文宗(2015)在饲料中添加0.5%的互花米草生物矿物质液时,可显著提高黄鳝的增重率。
目前黄鳝养殖以网箱养殖为主,网箱规格为2×2×2 米为主,每网箱放苗20 斤左右,内种植水花生或水葫芦。黄鳝饲料以膨化饲料为主,主要以鱼粉、肉粉、发酵豆粕、豆粕、菜粕、多维、多矿等混合配制而成。黄鳝的采食以吞食为主,且对饲料有选择性,即长期饲喂一种饲料后很难改变其食性。目前仍以鱼浆+饲料投喂为主,比例以 1∶1、2∶1、3∶1(鱼浆∶饲料)为主。在适宜条件下,幼鳝投喂5-6 餐/天,成鳝1-2 餐/天,投喂率4%~5%,以夜间投喂为主。经大量走访发现,拌喂鱼浆主要目的是提高诱食,促进采食。目前有部分饲料厂家推广粉料(类似甲鱼粉料),由客户自己加水打料后投喂,但养殖效果仍无法与鱼浆蓖比。
现阶段,因黄鳝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缺乏,饲料仍不成熟,诱食差,导致鱼浆比例过高,水质恶化严重。目前人工饲料还不能完全满足黄鳝养殖的需求。近年来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潘阳湖禁捕10 年,沿海禁止投喂冰鲜等,终将影响或打破目前黄鳝鱼浆的养殖模式。除要不断丰富黄鳝营养需求方面研究以外,也要加强诱食方面的研究,开发出适合黄鳝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配合饲料,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