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耦合分析

2021-04-13 10:50唐立军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融合政治

唐立军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文化是民族之魂、国家之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典上指出:“我国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有睁眼看世界,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1]。可以说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化的需要。青年时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的代表,让大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类国民教育的各领域和各环节。[2]在此背景下,各阶段学校逐步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之中,学术界也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刘跃认为传统文化是筑梦之基、是价值之基、是育人之本,他认为要通过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营造学习传统文化良好氛围、丰富传统文化课程等途径加速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3]杨静以茶文化为例分析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价值,他认为茶文化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变其教学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4]杨柳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建立,但是高校当前的融合工作面临许多困境,他提出要提升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改善路径。[5]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多为理论分析,侧重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分析,缺乏对融合现实问题的调研,文章问卷调查法梳理二者融合的困境并提出相应措施,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特征与价值

(一)概念及特征

传统是与现代相对的,“传”本意是指传递,经过后世不断发展,延伸出传播之意,“统”是一以贯之之意,传统从古至今代代传承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因素。传统文化是指在人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并被代代传承至今的人类生存方式。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征与面貌,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与品格。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四大特征,其一是价值性与稀缺性。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诗歌、小说、戏曲等形式,能够极大丰富世界文化,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能够凝聚民族自信心,其特殊的价值决定着其稀缺性。其二是继承性与创造性。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辩证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环节和契机。其三是开放性与包容性。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融汇东方智慧的显著特点。其四是生命力与凝聚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具有丰富的生命力,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能够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利于民族团结,提升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内容,“礼之用、和为贵”的和合观教育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中庸之法;“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知行合一”的德育观教育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都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能够极大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6]

2.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学习传统文化是构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文化语境的必然要求,它能够培养大学生语言文化;其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再次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和现实性的重要内容;最后学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3.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传统美德的养成。中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也是一个美德之邦,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内容。当代大学生多数为90后、00后,从小就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增加,在大学生中出现了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等缺乏诚信的现象。将我国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借助传统文化力量,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传统美德,有利于大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

二、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困境

为充分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现实困境,文章选择辽宁、广东、湖北、河南等地22所高校作为调研对象,为突出不同类型高校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困境,选取的高校包含了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既有公办也有民办大学,包含了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问卷采取线上的形式进行发放,共计发放2000份,回收1537份,问卷回收率78.65%,通过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二者耦合的困境。

(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不到位

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础,本文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哪些形式感兴趣的多选题中,只有32.18%的大学生选择传统文化,这反映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有一定的肯定态度。但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表1所示,13.10%的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持非常不赞同的态度,26.57%持不赞同的态度,39.67%的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说明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取舍的态度上多数学生倾向于选择个人利益,由此可知大学生并未真正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推崇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规范的内化,在价值观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表明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到位。

表1 大学生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态度

(二)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不够

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二者的融合呈现符号化现象,抑制了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对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33.18%的大学生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无所谓态度,8.58%的大学生无兴趣,1.97%的大学生毫无兴趣。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活动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是很多高校采用机械式的教学理念,单向的将我国传统文化输入到学生学习内容中,导致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偏弱。

表2 大学生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兴趣

(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不牢

互联网时代,我国有8.54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1.20%,我国传统文化如果不能借助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则必然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承效果。文中大学生群体,主要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在进行“年轻人过洋节、吃洋餐、追捧外国剧”的调查中,结果显示仅5%的大学生认为这是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西方文化渗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较大,不应该助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35.10%的大学生持肯定态度,39.52%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余大学生持不确定态度。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并没有占据网络的主流阵地,无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影响。

(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效度低

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国内很多高校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但融合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就融合效果进行打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度

如表3所示:34.08%的师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度的打分在61至70之间,而8.39%的师生认为二者融合效度过低。

三、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耦合路径

(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改革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思想政治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其次,高校应该主动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取消其中的过时内容,增加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比重,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注入教材中,通过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潜移默化影响其价值观,使其明白传统文化的作用。最后,逐步开始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在哲学、思修等课程中增加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引领学生形成高尚品德。

(二)构建我国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

首先,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实现实践教学与我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同频共振。实践教学是引导大学生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外化为其日常行为的重要环节,高校可以使用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教育基地等场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全景化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兴趣。其次,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寻找皮影、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到学校,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可以组建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班,利用学生会等组织号召学生主动加入我国传统文化学习班重点学习传统文化。最后,组织学生暑期到传统文化诞生地进行调研,通过追寻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足迹,对传统文化进行追根溯源,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实践调研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状态,达到大学思政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添加“新翼”

首先,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学习平台。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建设思政“第三学堂”,使线下和线上教学融为一体,“第三学堂”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传统文化,要包含名师在线课堂、学习测评以及日常一学等多个版块,只要本校学生注册账户就能随时进行学习,充分满足每位大学生的个性化思政学习要求。其次,充分利用“慕课”,打开传统文化新学习方式。我国慕课数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有3000多门慕课线上学习平台,学校要以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主线,借助慕课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最后,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仿真的思政“金课”,让大学生现场听孔子讲课,体会传统文化的辉煌,通过传统文化的立体化呈现,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理解力和亲切感,由此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以及教育精神,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但是,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度偏低,难以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价值观融合政治
我的价值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