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支架式教学的实践
——巧建支架、引出精髓、攀升思维

2021-04-13 10:26朱丽萍
读与写 2021年6期
关键词:框架导图支架

朱丽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五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中考试题情境化是不争的事实,以2020年社会与历史杭州市中考33题为例“分析成贵高铁修建大量桥梁和隧道的自然原因。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角度说明贵州种植茶树、果树等经济林木的作用。”仅从这个试题来看,看到了对学习的以下要求:(1)聚集社会热点问题,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科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性。(2)学习能力的综合运用,已经不只是就历史说历史,就地理说地理,而是跨多个学科的整合了。(3)凸显革命建设文化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凸显科学发展的观念。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建设中国,发展经济的理,需要学生灵活地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题目分析中去。(4)立足学科特色,强调从史出发,史料、史论三结合的原则,要能基于真实的情境,联系背景,解读史料,获取准确的信息,从而培养从正确历史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基础知识的扎实,仍然是致胜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社会与历史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帮助学生在纷繁芜杂的历史、地理和社会内中,建立起一个个知识和能力的框架,引导学生找到线索结点,学生通过行读材、找点、解材、分析、综合、修改和定论的整个过程,最终完成主题的探讨过程。

1.社会与历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1.1 社会与历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内涵。“社会与历史的支架式教学”指的是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基于学情,创设问题情境,搭建研究支架的基础,并引导学生找出具体研究的节点,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逐步攀升,完善整个主题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的支架搭建①。它可以分解、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引领学生熟悉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

1.2 社会与历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外延。这里所说的支架式教学的实践外延包括三个方面:巧建支架、引出精髓、攀升思维。

(1)巧建支架的主要实践者是教师,在社会和历史教学中,这种支架可以是真实史料的支架,也可以图片支架,可以是思维导图支架,可以是社会热门事件支架,也可以是热点话题支架……但最根本的原则,是支架基于教材,支架基于学情。

(2)引出精髓是师生一起合作的教学活动。教师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导引,能够找出支架中所有问题的关节点。而学生则要通过教师提供的抓手,准确地开始搭建支架,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框架②。

(3)攀升思维是学生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2.巧建支架、引出精髓、攀升思维--支架式教学的研究过程

2.1 巧建支架--基于学情的支架基点研究。首先要找到社会课堂支架设置的基点。而这基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随堂观察了七、八年级的社会课堂,发现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内容安排杂乱无序、导入大而无当、背景介绍多而杂乱、材料解读缺少逻辑思维、课堂详略安排不当、学生学习参与主次不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情境。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以下支架式教学的实践:

(1)目标当先,有的放矢。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体现出支架式教学,以知识为框架,以能力为抓手,以学生自主攀升学习,获得学习增长的理念。结合《昌盛的秦汉文化》教学设计的目标设计为例,进行阐述:

例一:《昌盛的秦汉文化》支架式教学的目标设计。

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突出了支架式教学的以下特点:首先向学生强调要系统的运用搭框架的方法来形成知识体系,向学生强调社会历史学习系统性的特点。其次结合实际需要,利用自学、表格梳理、图文资料、师生合作等方式,来完成知识框架的搭建和能力的培养。第三,帮助学生在分析原因上,进攀升,明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突出了学生学知识、会知识、用知识并长知识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的设计,帮助学生从学习的无序走向有序,无论历史还是地理,内容浩瀚,涉及范围广大,只有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搜寻各类所需要的信息。

(2)巧用资料,埋引基点。如何在社会与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埋下基点,又引出基点?埋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确定课眼的过程,而引则是根据学生的学情,顺利地抛出本课时教学结点所在的过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具体阐述:

例二:《昌盛的秦汉文化》的基点的埋和引。

如何来导入支架?例二体现了基点埋和引的以下特点:

其一创设基点生存的背景,用史论、地图的变迁,用一句“奠定模式的独立阶段”,引进了对“昌盛”和“文化”的研究。其二用鲜明的手法类比或者对比,激发起学生搭建框架的兴趣,在引用的材料和图片中,都运用了类比和对比的手法,既让学生明确秦汉文化在世界历史发展上的地位,又培养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上。其三用好史论,为学生探究提供方向,材料中引用了李宗桂的史论,点出文化的宏富现象,引导学生从文化方向进行探究,梳理秦汉先民的智慧和一些传之后世的经典。

埋引基点,不仅仅是整个教材要有全局观念,更要包含史学、史论甚至图片、影视资料可能引发的问题,找出最能统领全局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研究下去。

2.2 引出精髓--精解资料,搭建支架。有了支架教学的基点后,学生如何借助教材和各类学习的资源,自主搭建好学习支架,这是整个学习的关键。这过程中,教师借助相关的支架搭建手段,至关重要,如何帮助学生做好社会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呢?我们主要通过学习单和思维导图填写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

(1)创设学习单子,帮助学生梳理支架。支架式教学的学习任务单,是帮助学生梳理整个知识体系的,所以每个任务单子,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什么?要进行何种分类?他们有怎样的共同规律又有怎样的独特性?”,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例三:《昌盛的秦汉文化》的学习任务单设计。

以上的表格设计,看起来非常简单,似乎是对秦汉文化成就的一种综合性概括。但实际上,做好支架式教学,这样清楚的表格梳理,是必须的,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其一:把纷繁的知识井井有条,帮助学生从诸多的资料中,把最要紧的东西摘除出来,使学生明白,学习要抓住关键的。

其二: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这是教给学生分门别类归纳事物的方法,尤其是通过时间为抓手或者通过地域为抓手,或者是通过类型不同为抓手进行的概括,更是指导学生如何根据相关需要梳理事物的能力。

其三:任务单的完成,有助于形成简洁而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任务单子,一步步搭好整个课的知识框架。

支架式教学的设计中,学习任务单是一个重头戏,因为一份针对核心知识点的有效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在探究的环节中,学生因为框架清楚,环节明确,在解疑时,才会更有独特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框架的搭建。

(2)创设支架式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支架。思维导图是让思路清晰的最好工具,历史和社会教学中如果用好思维导图,知识框架的搭建,就顺理成章。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前自学,会布置学生自绘思维导图,以便课内交流的作业,结合实例进行说明③。

例四:中国古代(夏-元)的朝代更替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绘制。

思维导图,有以下作用:

其一:帮助学生对于整个中国朝代的更替和相关的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两张导图,都是学生绘制的,一张是横向的导图,而另一张则是纵向的导图,这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历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其二:把相关特征性事件,跟朝代结合起来编写,这是教会学生知朝代论事情,对于这近两千所的历史,学生有基本框架。

其三:个性化的把历史知识展示出来,通过动一动,展一展,说一说的方式,学生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巩固了整个知识的交流学习。

所以支架式教学这中的思维导图的运用,我们更侧重在知识的全面概括,能力的个性化运用上,通过学生绘制各有特色的导图,把课本上的各类知识,真正转化到学生的思维当中。

2.3 攀升思维--方法提升,思维上升。在建好支架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获得学法上的真正提升,通过不停地攀升支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修正优化,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途径。

(1)完善支架,方法提升。在支架搭建的尾声,学生却要获得在能力方法上的真正提升,学会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如何运转支架,真正结合情境来解决问题呢?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例五:看图说北宋。

这是结合目前情境题的特点出的一个题目,这是考验学生如何在知识支架的基础上,完成能力的攀升,完成这道题目,需要学生拿出以下能力:

其一对材料一的充分解读,并且能结合课文上对北宋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分类辨别。

其二对清明上河图这部分的观察解读能力。这建立在观察、思维和辨析的基础上。

其三要把图与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合逻辑的思维,并进行归类填写。

其四在此基础上,结合两个图文材料,在经商策划上,要作合理推断。

此类题目的设计,是对支架式教学的一种提升完善,其目的就是试行支架式教学后,学生在能力上,要达到真正的提升,要能用析知识、用知识。并且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延伸支架,思维突破。学生从单纯的学知识,到最后高阶思维的形成,能够综合运用各类社会历史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延伸支架,获得思维突破呢?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例六:议答案,拓思路,换位思考。

怎么让他们用起来,学生自己来评点,为什么错,由合议答案,来拓展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换位思考,从给分者的方向来考虑错误所在,这样在能力运用上,他们就更清楚方向性、精确性的问题。

其一由学生自来讨论题目得分,这是让学生从评分者的角度去运用知识,这样他们就会站到一定的高度来运用知识。

其二学生自我剖析答案,能更准确的认识自己知识运用的错误所在。解决情境题,需要从不同的层面来看问题,不能仅从同一层面来看。

其三通过有争议的给分,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考虑哪些角度答题,都是准确的从而获得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3.社会与历史教学中支架式教学实践的反思

3.1 支架式教学实践的收获。经过支架式教学三阶段的实践,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这几个方面有所进步:首先在知识的系统性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次,对于整个教材的脉络更清楚,而课外材料的收集也更有序。第三,学习内容更丰富,尤其是一些情境性学习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读懂事材料,而且能够大胆地运用已经有知识解决问题。第四,对于史料和史论的解决,相对要更准确,而且知道了知人论事,知史论人或者论事的方法。第五,分析和综合能力有所提高,语言运用更成熟。

3.2 支架式教学继续需要探索的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在以下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其一,学情变化要准确把握,常情是动态的,要作更好的研判。其二,支架设置的方法,任课教师需要阅读更多的材料,也需要磨尖自己的思维,抓住材料中的基点,并能将其带给学生。其三,支架搭建方式用更多其他的方式,尤其是社会小报,实践报告等,都可以在试行之列。其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练习很重要,因此如何基于框架,选择更好的练习材料,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支架式写作教学使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规律更容易把握,然后支架式教学,内容博大,而整个教学的实践,也有更多的方法,所以我们将积极拓展,为学生寻找更好的学习之路。

注释:

①张艳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升学生区域认知水平的教学实践——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0)

②王伟.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探讨[J].时代教育,2015(10).

③王颖.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研究——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为例[J].新教育,2016(01).

猜你喜欢
框架导图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