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配合下的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研究

2021-04-13 07:03周维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锻炼习惯全面发展

周维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逐步增长,还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不断增强。对于中学生而言,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以科学合理的方式锻炼自己的体魄。在中学的體育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运动锻炼方式来引导培养中学生的锻炼意识,在家校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本文旨在研究家校配合下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式方法,并从多角度展示培养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全面发展  锻炼意识  锻炼习惯  引导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3-0170-02

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身心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在体育锻炼这一块,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及体育锻炼的深刻意义,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采取不同的引导培养方式。优质高效的体育锻炼不仅能让中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能积极促进中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日常体育教学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也要让家长体会到体育课的作用,在家校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及培养。

当前体育教学上的家校配合比较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大多教师、家长与学生没有形成沟通体育教学问题的习惯,其实对于体育而言,家校之间的配合沟通非常必要。中学生的身体在快速发育,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安排合适的体育项目,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中学体育课程。家校配合能给教师带来更准确的学情,能让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一、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还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别。体育作为文化课之外的学科,同样也存在着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首先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中学阶段的体育锻炼设施不够完备,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也比较欠缺,很多时候学生是以平时的劳动代替体育锻练的,学校的体育教学比较受限,课堂外的体育锻炼也相对较少。其次在东部发达地区,虽然学校的基础设施很完备,但拥有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人数却不多。一方面,东部地区学生的竞争压力大,一旦进入高年级就会自动减少体育锻炼的比重和频次,更多的还是关注文化课成绩;另一方面,很多中学生进入成长的叛逆期,他们会像沉迷于游戏一样沉迷于体育运动,在课余时间进行过度的体育锻炼,有些甚至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这两种情况在东部地区比较普遍,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家长、老师和学校共同配合,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一起努力。

上述内容既是我国当前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现状,也反映出很多中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或进行过分锻炼的主客观原因。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从教学方式、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进行合理锻炼的益处,才能激发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锻炼。作为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监督者,同样也需要激活家长的监督引导力,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监督引导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全方位地帮中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二、引导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方式

在家校配合的基础上,通过那些切实可行的方式引导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当前许多中学体育老师的热门研究主题。就目前的体育教育现状来看,引导中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方法有很多,但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年级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学高效的教育引导效果。

1.让家长走进学校体育课堂

中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家校配合的基础上的,所以一定要让家长多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学校可以适当举办一些亲子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跟家长的互动中渐渐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中学教师可以在平时的体育课上举办一些亲子网球课、亲子篮球课、亲子足球课等,让学生跟家长一起运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能通过肢体间的密切接触提升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少高质量的陪伴,定期的亲子体育活动既能引导学生养成勤锻炼的好习惯,还能增加家长的陪伴时间,降低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

亲子档活动不是小年龄段的专属,只要中学教师注意活动的举办方式和活动内容,一样可以吸引中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亲子体育活动中。

就拿初中阶段的跳绳来说,作为常见的、重要的还又古老的一项体育活动,学生对它的热情却不怎么高涨,有学生甚至是抗拒的。一方面是由于跳绳需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动作的协调能力,运动的持久能力,心理素养调整能力等;另外一方面又由于跳绳的形式单调,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学生不很乐意。因此教师可以挖掘家长的力量,让他们也成为跳绳活动的一部分。比如让家长与孩子各跳各的,然后将他们的成绩加起来算一个总跳绳数,看哪个家庭厉害。还可以让家长与学生共跳一根绳子,同样算出最好的组合。

可见让家长参与到中学的日常体育教学中,能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更具有多样性,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让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日常锻炼中。中学体育课程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家长、教师、学生的共同配合,只有多方合作、多方努力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更加规范、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

2.让日常锻炼进入评奖考核

目前中学体育成绩的考核完全是参照学校各个阶段的各项测试进行的,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中学生并不注重平时的体育锻炼。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学校根据本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情况对考核机制进行改革,从体育考核入手,让中学生重视日常的体育锻炼。现在的学生和家长都很重视分数的增加、成绩的提升,他们尤其重视各科学分的积累。将中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纳入学校的考核范畴,并给到相应的学分,会让学生和家长都更加重视体育学科,积极地去获得相应的学分。

让体育锻炼进入考核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日常锻炼的行列中,中学体育要让考核变得机动,要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于到体育教学中。教師可以将考核主体变为学生,即让学生彼此监督每天选一个值日班长负责每天的训练考核,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是执行者。

3.让体育锻炼丰富课余时间

不重视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可以通过激励促进、硬性规定等方式进行逐步引导,他们慢慢领会到体育锻炼的美妙之后就会形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也会有一些学生沉迷于体育运动,但凡有一点空余时间都会用来进行体育锻炼。中学生这样的状态和习惯也是不可取的,同样也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配合引导,让他们在课余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合理安排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他们科学锻炼的同时让他们伴随养成规划时间的好习惯。

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成长压力,所以让中学生学会合理高效地利用日常的学习时间尤为重要。合理安排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也是需要建立在家校联合的基础上的,家长和教师沟通好学生的情况后才能制定出可行性高的时间计划。学校方面,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都要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并在即将结束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述总结自己的上课感受,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面感受。另外,可以每周组织一次集体锻炼,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自主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包括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等,定时定点的给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家长方面,家长可以在学生完成学校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每天给到学生半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让家长意识到中学生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家长给学生安排合理的家庭锻炼。家长可以将体育作为作业的强化物,如周末可以以课外学习或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基准,学生进行一小时的自主学习就可以换取二十分钟的锻炼时间,要想尽可能多的换取自主锻炼时间就必须安排好自己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的方式能让中学生渐渐学会平衡学习和锻炼之间的关系,学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或锻炼时间,既能让中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又能反向促进中学生文化课程的自主学习。

三、结束语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中学文化课程的学习确实很重要,但也要引导中学生进行科学适度的体育锻炼。由上述的种种情况可以看出,要想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一定要多管齐下,只有家长、教师、学生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家校配合会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引导环境,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一种进行持续锻炼的状态,“量变引起质变”,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形成优秀的锻炼习惯,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身心发展也会随之越来越好。因此基于家校配合下的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极其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祖国栋梁身体素养的提升,还关系到中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中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后会拥有更宽广的成长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来晓凤.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124+127

[2]刘益凡.初中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家校互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锻炼习惯全面发展
探析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锻炼行为习惯的影响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影响初中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