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艺芳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方法;提供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的条件、机会。从实际出发,借助绘本,给予幼儿自主权,参与食谱制定、规划进餐路线、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挖掘幼儿餐点活动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幼儿餐点活动 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142-02
一、引言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餐点活动作为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主要活动,蕴含着很多教育价值,以幼儿为主体,追随幼儿的脚步,寻找适宜的方法,深入探寻餐点活动的教育内涵。
二、立足实际,绘本助力有方法
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幼儿的一日三餐是否吃得好,吃得饱?立足本班实际,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段特点的方法,由不同年龄段绘本引发,科学地组织餐点活动。绘本能以幼儿的视角看待问题,浅显易懂的言语,感同身受的情境,在给予幼儿情感共鸣的同时,触动幼儿尝试的愿望[1]。例如,班级幼儿不爱吃蔬菜时,可以以《爱吃青菜的鳄鱼》为媒介,让幼儿知道吃青菜的好处,不光吃青菜,吃蔬菜都对身体好,从而延伸到吃有营养的青菜;通过小鳄鱼的游戏,提高幼儿吃蔬菜的兴趣,并且能够在喂一喂、玩一玩的过程中自我发现小鳄鱼吃蔬菜会拉便便,了解多吃蔬菜、水果有助于排便的道理。绘本助力让幼儿了解蔬菜的作用,有健康的饮食观念,爱上蔬菜,慢慢接受吃蔬菜;当幼儿对大米产生兴趣时或是不爱惜粮食时,则可以以《我们是开心的大米》为媒介,跟着绘本带领幼儿来到乡间稻田,以生动的视角让幼儿体悟并亲近食物,这本书不是科普绘本,但故事中同样包含许多科普知识,带领幼儿了解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每一粒大米从播种发芽到最后收获摆上餐桌,大米都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让幼儿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加惜粮、爱粮。
三、尊重体验,制定食谱有学问
看似简单的一日食谱制定中,却蕴含着很多学问,为了膳食更能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让吃成为孩子每天很开心的一件事,幼儿园尝试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加入食谱的制定,能带给幼儿不同方面的成长。当进餐有了选择性,往往会更吸引进食者的兴趣,而当进食者成为制定者,更能按需满足幼兒的口味。参与食谱的制定、餐点口味的评价可以是有阶段性的实施,从制定简单的水果到复杂的自助大餐,循序渐进,给予幼儿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例如在水果的制定上,可以在注重营养均衡的同时倾听她们的建议,然后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到我们的食谱制定中。如:从幼儿实际需求出发,如应季水果汇总、班级幼儿喜爱种类排名、个人的水果进食量需求统计表、水果二选一如何搭配、水果搭配的适宜性调查、易引发过敏的水果分析等等。看似简单的一个水果制定,里面却蕴含着班级数量统计、个人喜爱调查、过敏原因分析、应季水果认知等等教育价值。
又如,在自助大餐的制定上,考虑的层面就更多,不单单是幼儿对于一个餐点食谱的认知,它涉及教学部门、后勤部门的全力配合。班级幼儿可以成立大餐制定小分队,从自助餐品制定、新品推荐、过敏统计、场地选择、餐桌摆放、环境布置、服饰穿搭、节目单制定、餐后随访等等进行小组分工。在食谱的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饮食均衡搭配、食品安全要求、食品采买上市凭证、厨房工作量等问题。那么,就需要幼儿和保健室、总务室、厨房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餐后随访由幼儿商量制定调查表,在自助餐进行时,到各班进行调查,统计幼儿的进餐情况,如菜品、口味是否喜爱,菜量是否适宜,有何新的需求等等。对制定出来的食谱进行餐后反馈,以便下一次的食谱制定。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有参与食谱编排的体验,也有餐后反馈的跟进,无形中幼儿对均衡膳食、科学配餐、语言表达、社会交往、数理逻辑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适时调整,餐点公约有推进
中国是礼仪之邦,食不言寝不语,有着各自的道理,基本的餐桌礼仪尤为重要。和幼儿一起了解餐桌礼仪的内容、意义,以图片或绘画的形式展示餐桌礼仪,也可以和幼儿商定班级的进餐约定,餐前准备、按需取餐、保持干净、节约粮食、安静进餐、收拾整理、餐后活动等根据详实的进餐流程商定适合本班的约定。如何减少等待、有序就坐进餐,实现进餐路线最优化,则需要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通过采用笔记本、照相机、录音机、幻灯片、录像机等不同的工具,进行餐前准备原始材料收集、记录,不断调整班级进餐路线。将进餐准备进行分解,餐前位置、餐前洗手、分发餐具、拿取餐点、就坐用餐等环节,规划就近、有序的进餐路线,通过不断调整,寻找最适宜的路线[2]。
如大班自主取餐公约中餐前准备为例。可以与幼儿商定以号数轮流或是自主预约的形式,完成值日生的餐前准备工作。讨论餐前准备工作细则,人人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如餐前椅子摆放、餐前正确洗手、自取餐具方式,统一的要求才能使餐前准备工作更高效、有序的完成。而值日生则需要完成公盘、公勺的餐具分发,监督、检查餐前的正确洗手,有序排队的小老师管理者等等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可以由幼儿商定、修改。当值日服务公约产生分歧时,则可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公约调整。餐前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值日生的统一工作要求,也需要参与者的统一步调、一致同意,这些则需要全班小朋友达成一致,在同意的基础上,公约才能真正施行。当值日生工作出现小老师的严苛管理时,则可以和幼儿讨论小老师的值日工作职责,进行小老师职权的细化。同时,小老师的产生是以选举、自荐,亦或服务次数排行推选,都可以和幼儿进行商定。当人人做到自我监督时,则可尝试取消小老师的餐前准备管理工作。公约的制定不仅做到人人遵守,也要做到人人同意,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随幼儿需求适时调整,不断推进。推进式的公约在征询幼儿意见的同时达成全班共识,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也促进幼儿擅于观察、思考。
五、关注需求,自我服务有目标
幼儿期是自我服务养成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不仅有利于幼儿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更有利于幼儿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聚焦餐点活动,小班从简单的剥蛋、剥虾、剥果皮、剥坚果开始,可以以口授示范、动画影像的形式讲解正确的方法,以图解的形式将具体的步骤展示于环境中。中班可以是点心、水果的按需自取,投放便于幼儿夹取食物的夹子、碟子,自取餐点的摆放位置要选择便于全班幼儿拿取,又不影响班级人员走动。大班可以落实到每一顿餐点,和幼儿商定从餐前位置摆放到餐后收拾桌面详细的进餐流程中,可以落实哪些自我服务,弱化他人服务,如按需自取可以根据大班年龄,自取饭菜、自倒牛奶、自打汤水,不再等着生活老师分发,而是有序自取。以春卷、面线糊餐点活动为例,孩子需要提前学会包春卷的基本步骤方法,提供便于使用的漏勺打菜,知道打面线糊的细节要求,能用公勺将较长的面线糊由公盘截断。根据食物的性质不同,如面线糊、春卷皮可以放置每组桌子,幼儿在位置上完成小组内自取,而春卷馅料可以是班级指定的取餐区按需自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操作能力,如小班可以以照片,中班可以以找号数,大班可以以幼儿自我绘画名字形式进行自我服务中餐具、座位的辨別。自我服务的内容应由少增多,由易到难。
过多的包办代替,会使幼儿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我们既要善于抓住机会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幼儿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又要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无意中反复练习,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要求一致,教育一致,使幼儿行动上明确,要鼓励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更要及时纠正幼儿不良倾向,不能听之任之。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能促使幼儿更好适应社会发展,从而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迎难而上的意志和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幼儿园的一日的生活活动中蕴含着可以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餐点活动只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一个生活环节,教师的适时放手,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空间,就会发现幼儿会给你不一样的惊喜[3]。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生活活动中也蕴含着教育价值,蕴含着课程。基于儿童本位挖掘生活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就应该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需求,挖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隐藏的、潜在的、寻常时刻的教育价值,设置适宜的融入多领域学习的生活环境,支持幼儿独立自主、友好合作、主动探究的生活样态,记录幼儿的经验,促进每一位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叶红.让生活环节成为离孩子最近的课程——浅谈幼儿园生活环节的实施策略[J].贵州教育,2020(23):24-25
[2]周燕.浅谈一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界,2020(30):74-75
[3]常丽.挖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优化生活活动教育实施[J].天津教育,2019(2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