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晨茜 雷雅彦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高校课程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课程思政改革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流思想。将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纳入到课程思政改革当中是必然的趋势。该文则是对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课程改革 思政教育 设计与实践
【课题项目】本文系湘南学院课题:绿色住宅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2020XJ20)。
【中图分类号】F230-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66-02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高校学生必修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行统一教学是当前高校老师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就两者融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存在一定的不足。积极寻求有效途径,开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是当前高校老师重要的探索内容。
一、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储备力量,未来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德育教学尤为关键。因此,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当中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而两者统一教学存在的问题无法忽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思政教学形式大过于内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思政改革的重要试点课程,但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前提是高校老师必须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高校老师对两者的契合点把握并不到位,从而使得思政教学部分形式大过于内容,两者的融合度不高,思政教学成为“花架子”,高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方面的认识并不深刻,身体力行更是成为空谈。
其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创新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内驱力。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创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式,迎合时代的发展,跟随时代的脚步是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高校老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荼毒”,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固有的、僵化的教学思路当中徘徊,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学活动当中的主流手段。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其三,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如何评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考核机制都不完善,导致很多高校往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判定高校学生专业基础以及职业素养的主要方式。这一评价方式比较落后,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相对而言比较片面。高校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无法恒定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无法体现高校学生对思政教学内涵、精髓的把控程度。
二、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迎合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人才需求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转型,很多的经济问题、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在会计领域方面,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越来越严格。一定程度而言,会计从业人员的德育素养与企业的存亡具有直接聯系。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作为行业的后续力量,培养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法律意识等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高校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成型的重要时期,通过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校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得高校学生能够在思想挣扎当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将专业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从而使之与社会岗位相匹配,为行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引导高校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目标前进,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行驶。
(二)促进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的领悟,唤醒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另外,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进校园文化稳定、健康、绿色发展。专业教学和德育教学齐头并进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前提,学科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一方面推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另一方面使得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三、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途径
(一)树立思政教育理念,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
高校老师作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组织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实现专业课程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因此,老师应该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在立足于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另外,老师应该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通过对相关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制定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灵活教学,加强专业领域教育和思想道德领域教育的联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得高校学生业务素养和文化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与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高校老师的教学要求、教学标准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背景。因此,高校老师应该积极优化调整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模块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是当前最受欢迎、最具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其一,在模块式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思政内容。老师应该整体把控课程教学的内容,构建教学思维导图,以划分模块的方式,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从而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符合高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发展规律。通过模块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德育教育内容更加细致化,将其渗透在各个教学模块当中,从而有效地提升思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化思政教学效果。其二,案例教学法。高校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从而使得思政教学内容更加接地气。案例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故事、任务、或者是当前的时事、热点。通过具体的事例让高校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从而实现思想引领,价值引领,使得大高校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感性的认知,对思政教育内容有更深刻的领悟。
(三)加强教师的思政建设,设完善考评机制
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关系,为了思政教育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工作当中真正贯彻、落实,高校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师资素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再者,学校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培训,或者组织相关的讲座,进一步提升高校老师的综合素养,让老师加强反思,深刻地意识到在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积极调整,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的考评机制主要以期末成绩为评定标准。由于其具有不科学性,不合理性,很容易减弱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多元化的科学的考评机制刻不容缓。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一个方面,老师更应该注重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做到言行一致,以高标准的思想道德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让高校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精髓,让优秀的品质和素养刻在学生的骨子里,融入到学生的血液里,从而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会计从业人员奠定可靠的道德基础。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其一,效果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比较严重,高校学生课堂参与感不强,和老师的互动比较少,高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理解停留在肤浅表象。而在课程当中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之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教学形式更加多元,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融入了新鲜的“血液”,高校学生课堂参与感更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活跃高校学生的思维,刺激高校学生思维的发散,高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知,获得更好学习体验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领悟到专业知识的魅力,提升道德意识,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高校学生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会计人员。
其二,展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教学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弊端。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处于初期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接下来的思政教学活动当中,应该不断加强反思,以核心素养为重要导向,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调整教学方案,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推动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改革和优化。
五、总结
总而言之,文章主要以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详细的阐述了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路径,主要可以从树立思政教育理念,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思政建设,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着手。最后对教学成果与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具体明确未来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洪霞.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以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为例[J].才智,2021(16):52-54.
[2]张静,滕跃民.高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1(8):130-132.
[3]滕麗娜.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农家参谋,2020(6):232+234.
[4]吴节.《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9):213-214.
作者简介:
蒋晨茜(1991年11 月-),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会计,房地产开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