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雨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作者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品质、性格等方面阐述了非智力因素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去培养。力争要把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关键词】地理教学 非智力因素培养 动机 兴趣 情绪 意志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106-02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教育教学目标。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仁者见人,智者见智。本人觉得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在平时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是否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否充分发挥一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决定我们教育教学成绩和效果能否得以提高和实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都是能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影响的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虽然地理学科相对较难,而且很多学生在思想上一开始对地理学科并不重视,但由于我平时重视了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意义,并且尽量做到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使得工作一直开展得很顺畅,不论是在什么层次的班级教学,基本上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感到乏味。2.学生和我的关系相处非常融洽。3.学生的地理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下面本人就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和培养进行阐述。
一、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根本
形成良好学习地理学科动机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内因,是能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必要性。不论是自然地理中的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还是人文部分的人口、民族、农业、工业、交通等知识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逐步掌握地图法、分析与归纳法、探究与合作法等重要的方法与技能,锻炼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懂得热爱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保护环境和自然,开拓视野,乐于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真正地领悟了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其内在的需要自然就会被唤醒。
其次,设制适当的目标任务,刺激学生内在激励机制。在平时具体的章节教学中,我时常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知识水平提出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任务并帮助学生通过努力解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产生内在的动机效应。
第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学习地理的动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觉得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过程,只有学生对老师有了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学习你所授的课。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真正地去关爱学生、理解学生。除了学习,我们还要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让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催化剂。其次,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工作,热爱地理学科。要用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求知欲望在学生面前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从而去影响和感召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人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心理推动因素之一。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能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所以,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在教學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从两方面去思考。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地理学科是一门内容很丰富的学科,其中有很多是学生喜欢的热点。教师平时应注重搜集和整理,并把这些热点尽量与书本上的知识点相结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单调乏味,让这些兴趣热点变成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我们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也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让这门艺术具有激情四射的活力和深刻的感染力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也是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认为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教材内容,不断摸索和总结创造一些新颖的学生能够喜欢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如分组竞赛、组建兴趣小组、实地考察等。再加上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形体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过程愉悦化。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课堂就要能成为吸引学生的磁场,进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努力调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何为良好的情绪?我觉得就是一种积极主动、专心致志的状态。它能让人心情愉悦、思维开阔、反应敏捷。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部分,对很多空间思维不强的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一直都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个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让不同小组从不同路径攻占山头的军事演习活动。这个情境的设置,切合初一学生争强好胜、乐于表现的年龄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各小组成员积极主动、查阅教材、出谋划策,去解决行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选哪段河流渡河,准备什么工具进行攀岩,甚至有的学生想到尽量沿等高线前进来避开陡坡。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目标明确、气氛活跃,在分工与合作中不断探索。完全没有了对原本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锻炼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外,我们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课件、灵活有趣的活动等方法,努力为课堂教学增添一份轻松、愉悦,追求一种流畅、和谐。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尽量把教材中一些简单抽象、枯燥无味的文字描述部分内容转换到一些直观形象的素材上。如在地球仪上观察经纬线特点,通过教具演示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到河流沿岸去发现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等等。这样既可以避免因死记硬背等低效学习而产生的挫败感,减少抵触情绪等不良情绪的形成。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兴趣,为今后可持续地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四、学生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和性格也非常重要
“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的道路是一种长久而艰辛的活动。最终能否成功登上胜利的彼岸,智商高低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往往更取决于一个人是否具备勇于挑战困难、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当下,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家庭比较富裕。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目标,更没有远大的志向,也缺少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等坚强的意志。学习的功利化现象严重,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遭遇失败和挫折时非常脆弱。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不断对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在今后的科研、环保、旅游、城建等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多做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我也经常讲一些勤奋好学、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成功案例,发挥榜样的力量。这样做经常可以使我们的地理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贯穿于人的全部活動和行为之中,调节着人的行为方式,并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良好的性格是学业有成的重要心理保障。如:勤奋是人非常重要的性格特征,勤奋使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能够得到经常性的锻炼和运用,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自我批评的性格品质有助于提高人的思维批判性和精确性,让人自觉主动地纠正自己的不符合实际的思想和行为。可见,这些良好的性格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都是大有裨益的。本人认为良好性格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不能简单地说教,关键在于平时潜移默化地引导。
总之,我觉得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有其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今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要加强对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努力做到把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第3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任伟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3.
[4]杨永学.浅谈地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12):187-187.
[5]孙永刚.谈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新一代(下半月),2011(8):54.
[6]孙琳.农村普高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培养[D].杭州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