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意识形态语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途径探析

2021-04-13 16:57杨光亚朱锐婕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杨光亚 朱锐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增强,从网络时代意识形态语境下出发探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途径,已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网络时代不良舆论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未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影响受限。因此,在理念上,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方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在内容上,创新教育方式,形成高校、家庭、社会多方有效合力;在方法上,要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关键词】网络时代  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061-03

網络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发展,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观点的海量信息涌入高校大学生的视野,而信息广泛化、海量化的同时,也注定了各类信息资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在利益诉求和思想观念上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向。总体来看,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呈现一种分化的状态,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受到冲击,网络意识形态也呈现出新的态势。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2]在网络时代下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更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它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逐步成为学术界所研究的焦点。从网络时代意识形态语境下出发探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途径,已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时代意识形态语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不良舆论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时代,许多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纷繁信息遍布网络,在网络平台上盛行。许多“舆论公知”“大V群体”“营销号”也借助网络,宣传一些抨击政府、国家机关无能、不作为的夸大言辞的具体案例的谣言和负面内容,小到对于孩童走失,大到对于各地出现的刑事案件,在官方证据和事实经过真相未明前就造势传谣。也有人借势宣传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误导人们的认识,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以典型人物雷锋和黄继光革命烈士为例,这些人在网络平台上散布文章和言论,对雷锋生活质朴性和黄继光堵机枪眼事实质疑,其内容并未进行历史性的考证,对客观事实进行有意掐头去尾,充满主观的道德评价,透露出的是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从而否定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3],通过这些思潮来颠覆人们的三观。

同时,网络平台作为承载和传播各类信息的媒介,不仅有时难以保障其信息的真实度,也难以辨析和分辨信息中各类例如娱乐化倾向、自我中心主义、功利化心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导向的传达。而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尚未完全成型,在思想和心理上都尚未完全成熟,属于好奇心与探索心理较强,受网络资讯影响较深的一个群体。大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已经成了一个重要渠道,而网络平台碎片化信息的特征,让我们接收到的资讯也偏向于短、平、快、碎。这种“碎片化”的特征,使得大学生无法对自己关注的时政问题和历史问题等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理解,其了解的仅仅是当前所看到的部分和片段。[4]青年大学生在对信息资讯的接收和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原本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长期接收错误或者负面的资讯和谣言的情况下会在大学生群体之中产生对该类事件的共鸣和思维上的误导。认为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黑暗的,是禁锢人的思想、阻碍他们了解真相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复杂信息会冲击主流的价值观思想,破坏大学生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原本认知, 并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怀疑、负面的种子,这极其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未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影响受限

网络时代,作为最普遍受众之一的大学生群体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广,在短、平、快的节奏之下,极大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以课本和时政思想作为载体。在对于政治政策解读、思想教化以及教育传导等方面仍存在“是否接地气”的争论。在对于政治时政上的语言解读中偏向于理论化,在话语资源和表达上仍呈现出较为封闭的态势,也难以出现二次转化和深入解读的情况,不符合大学生的阅读理解习惯。其在教育思维上也更多偏向于强制性和灌输性,令部分大学生难以接受。

同时,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具备基本的网络信息技术结合新媒体开展课程,到结合网络热点和现实问题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为广大大学生喜闻乐见并欣然接受,这都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迫切需求。虽然有大量推广案例,例如网络慕课的推行,让高校思政课程翻转课堂,结合课上学习探讨和课下网课思考的方式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客观来看,大学生对于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仍存在一定的难以理解和不愿接受的比例。如何加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不断与时俱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乃至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我们要努力去探究去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二、网络时代意识形态语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一)理念上,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方向,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遭遇多元价值观冲击的种种问题,当前在理念上,我们仍应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关键词作为价值观推广的主要元素,坚持主流价值观方向,并通过主流价值观的价值引导和文化输出,坚持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在网络时代意识形态语境下的高校阵地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方面要立足于大学生可以接受的视角,加强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宣传的网络阵地方向的建设。通过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以强硬灌输和强制学习为方式,而是以创新时政议题讨论,开放表达观点路径,创建个性化和开放化的平台保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引导,同时加强实时网络监测,遇见不良信息和不良价值观情况出现以亲切的方式进行合理引导,少以禁止讨论或者是不予置理的方式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意识,及时把各类问题导向传达清楚,减少娱乐化倾向、自我中心主义、功利化心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引因。

另一方面是要贴近大学生的精神理念需求,在理念上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与其“堵”,不如适度“疏通”,及时给予大學生人文关怀和价值观方向的指导,让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下有路可循、有理可思。通过及时分析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话题,及时讨论和解释该类话题,保障即时回应大学生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诉求,使得网络新媒体可以更好发挥其信息传播即时化和接收广泛化的特点所产生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

(二)内容上,创新教育方式,形成高校、家庭、社会多方有效合力

在内容设立上,要充分加强网络时代意识形态语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生家庭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多方、有效合力。

进一步变革和创新教育方式。网络时代主要通过新媒体海量信息来源和多重平台的传播及推广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复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创新通过新媒体进行的教育方式,例如充分应用新媒体的快捷化和灵活性的优势,建立专门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的各类平台,直观发布和及时交流更多个性化和开放化的信息,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或是通过与娱乐化平台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娱乐性较强的小游戏、小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使价值观教育更加生动地走进大学生的心中,由此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化。通过利用好和进一步发展好新媒体中的新手段、新方法,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反向输出更加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信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文明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添砖加瓦。

从学校方面,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新媒体技术更加贴近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理解;同时构建一支有力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素养,改变高校价值观教育方式,以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价值观培育;加强校园文化价值观建设和发展,开创多种与网络技术和资讯相结合的活动、讲座、访谈,有力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

从家庭方面,要将网络时代庞大的信息资讯库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同传统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家庭教育者多接触了解并使用新媒体,将充满正能量和正向色彩的观点输出同家庭三观教育和育儿成长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于大学生群体影响时间最长也是较为深远的这一方式有力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社会方面,结合社会实践发展,开创多样实践新模式,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开拓视野,提高对于自我的认知和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来看,要加强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有效合力,共同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和提升。

(三)方法上,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在机制完善上,应该从三主体出发,从国家层面、高校层面以及学生个体层面三方面进行完善监管,通过充分多视角的完善网络的监管机制,来健康当前的信息舆论环境,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一,在国家层面,应该加强立法监管,通过法律手段来合理保障人们在网络平台上的权利,同时规范应履行的义务,充分净化大学生的网络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讲话中指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5]通过法律保障来充分规范和管理网络文化传播的具体环节及内容,健康信息舆论环境。

第二,从高校层面,加强高校对于网络动态的侦查,进一步推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了解和监察,加强高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辅导员定期与学生开展座谈会和谈话,从高校层面对学生思想动态有着较为明晰的了解,在出现不良价值观倾向时可以通过谈心、劝导等方式来有效保障大学生价值观的正向发展。

第三,从学生个人层面,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对于网络文化的监督意识和反思精神,在出现不良言论和不利于自身及所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身心发展的负面案例时及时监督并进行举报或反映,从使用者、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视角来更好看待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形式、不良示范以及违法行为的部分。通过三方共同举措来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53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11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3]黄平.网络媒体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6(11):47-49.

[4]江先锋.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0-53.

[5]《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第4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简介:

杨光亚(1993年-),男,广东顺德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朱锐婕(1999年-),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