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彰显本真特质

2021-04-13 16:10王丽春宋文俭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王丽春 宋文俭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需要一线教师们面对新形势,接受新挑战,消除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虚化行为,以主题大单元为切入口,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语文活动,优化教学策略,落实语文要素,回归教学本真,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课堂  本真特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147-02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本真特质的彰显,要求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此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不再单纯地为了成绩提升,而是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高阶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林南小学是典型的乡村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97%,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较差,语文素养和能力两极化现象较为严重。首先,随迁子女的父母多外出务工,能够监督学生学习的时间较少,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生活和学习习惯差;其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强,在面对网络及其他新鲜事物诱惑时,难以控制自己。

除却上述家庭原因,学生在校的学习现状也存在问题。第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不愿意尝试现代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中有畏难情绪;第二,因习惯使然,在课堂学习中对老师依赖性大,主动参与性不高,不能自信表达观点和做法;第三,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重要环节,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师的布置内容进行抄写,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业目的,导致学生机械学习。

(二)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优化整合与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农村语文教师也不例外,但由于受教学年限、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更新等因素限制,导致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就教学策略的选择而言,部分老中师生创新欲望缺乏,多按照自我的教学经验延续,统一实施部编教材后并未与教学实际相契合;其次,课堂合作教学的开展,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科学的组织和引导,场面热闹了,效率低下了;第三就是教学评价环节的设立多为教师单方行为,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考量,且对于生生、生师的评价就更少了。

二、小学语文课堂本真特质

基于以上分析,林南小学语文组融入叶圣陶“不教之教”思想,让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适切学生本性,追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厚实,使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主动学习,发现自我,成就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1.彰显学习本真:以主题大单元为研究对象,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导学单”为驱动支点转变学习方式;实现“真学智学”的学习方式,打造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开放灵动、自主探究的本真课堂。

2.推进教学本真: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实施原则,以学科范式为载体,实现 “导学助学”的教学方式,打造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本真课堂。

3.打造语文“本真教学”范式:强调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真实性,加强课堂活动与互动,通过合作探究实现深度学习,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教师引导,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方式搭建学习平台,给学生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

三、农村小学语文本真课堂实施策略

(一)去繁从简,还原语文课堂本真生态

去繁从简首要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简化。基于不同学生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等认知,对上述不同教学流程中不同教学目标的理解自然也要采取差异化策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创设多元的学生活动广本感知方式,达成教学目标的完成率。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将学习目标细化為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讲述故事共同评议、分析人物形象、表演课文剧本等活动,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与单元导读语文要素的落实相适应。

其次,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部编小语教材收录的文章经典而富有教育意义,教师要善于把握重点,根据大单元主题目标,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多元活动促进学生语文要素的习得、语文素养的提升。例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自主发现问题,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对小组的问题进行信息整理,并据此完成主题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提质与增值。

(二)合理规划,重构时序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需要大弦嘈嘈急雨式与小弦切切私语式的默契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效率。新课标强调的合作教学方式,可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将质疑、提问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信息的拓展,通过教师的派生有度、明确拓展深度,通过打破学习时序来提高教学效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所阐述的内容很简单,教师教学时可以贯穿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或其作品简介,再通过个性化学习VR体验,让学生走进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在空间上与作者保持体验的一致性,然后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进行时间上的转换,这样通过穿梭时空的活动增强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三)导学助学,促进高阶思维学会学习

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实现本真课堂的首要,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在课文的理解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既有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又有对主旨的挖掘和自我解读。在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可将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图形作为思维导图创作的主要素材,从视觉上吸引学生,调动其学习兴趣;其次,可加入适当的逻辑关系,为小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创造条件,同时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事件、场景、关联要素等有更加清晰地了解。比如写作教学中,描写春天为主题的作文,可让学生尝试联想与之有关的词语入手,“春风、鲜花、拂柳”等,边说边想象画面,将之串联起来就是一幅欣欣向荣、具有质感的春天,有助于拓展学生写作思路与灵感的激发。

(四)真学智学,实现不教之教解决问题

不教之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要想实现,需要教师对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等进行思考,同时尝试通过不断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一个又一个学习重点转化成为新的学习起点。就目标导向而言,教师教学前需要思考语文教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培养到怎样的度等问题。首先,教师要确立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建立需要结合学生年龄和学科年段特征。其次,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方法,解决生活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各篇章、各单元、各主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由教向学的转化。第三,任务驱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大内生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活动场,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解决策略。

(五)多元评价,通过诊断促进素养发展

笔者调查发现,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还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彰显。教学评价的忽略和较低的有效性,让本真课堂的多元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小组活动、学习单设置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有质向认知,从而不断优化自我,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一评价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母监督不力带来的自控能力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升。其次,师生互评方式的采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与教师进行思想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尊重学生发言权的主要表现,在评价过程中,要敢于让学生站起来、说出来,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进步。除此,生生互评是有效评价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各自的学习状态、语言表达、倾听习惯等方面一分为二的分析,取长补短,潜移默化中建立獨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模型,这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利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需要一线教师面对新形势,接受新挑战,消除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虚化行为,以主题大单元为切入口,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语文活动,优化教学策略,落实语文要素,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洲.“以人为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2):171.

[2]董长华.“导学案”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00-101.

[3]符章胜.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5):132.

[4]姜木仙.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J].读写算,2018(35):133.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湘西州农村小学“营养餐”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