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志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新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新的教学发展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为发展目标,有效激发中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为依托,全面探究数学知识的学习思路,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进一步推动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137-02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不再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发展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表现,是基于他们思维发展和智慧开发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必须要以素质教育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探究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
一、初中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数学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者,完全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内容,这导致学生只能单一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数学知识信息,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课堂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教师需要借助高效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保障学生可以自主开展数学知识探究,在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师生进行沟通互动,并进行教学内容传递的过程,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加速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调动初中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将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按照学生的喜好与兴趣展开课堂教学探究,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师除了可以传授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外,还要通过高效课堂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需要教师对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知识与生活内容的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推动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游戏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比较活跃,如果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活动,就能够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带来有效的助推作用,借助游戏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做好游戏教学准备工作,组织学生在趣味性数学课堂环境中有序开展游戏互动,帮助學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竞争探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主动思考,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时,需验证最终的解是否正确,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以x+2y=120为例,学生结合自己的座位按照这一方程进行思考,同桌学生分别是x和y,其中一名学生给出任意的x或者是y的值,同桌要站起来说出相应的y和x的值,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观察哪位同学计算效率最高。基于学生对游戏教学方法浓厚的探究兴趣,通过竞争性的环境来活跃课堂氛围,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精神,推动学生在竞争活动中相互影响与共同进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相较于之前学习的小学阶段的内容,具有了一定的深入性,部分数学知识呈现出抽象性学习特点,这让正处于形象思维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困难,理解这部分数学知识存有一定难度。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沿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大多依靠理论讲解和例题演示为主要的授课方法,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无法获得主观学习认知的提升。为了能够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来创设课堂学习情境,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将变得更加高效,使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立体形象的认知,也无法感受到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形式与实践价值,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无法获得进一步提升。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可以为学生直观地呈现出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对建筑物或一座山的高度进行测量,从而有效降低三角函数在学生大脑中的抽象程度,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三角函数的实践应用方式,切实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情境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理解能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进一步推动学生理解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数学教师借助情境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程探究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在展开情境课堂构建的过程中,要融入生活化教学元素,通过为学生构建生活课堂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与价值,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三角形三条边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解决三角形计算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情境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怎样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并灵活应用呢?”教师的问题指导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考与探索,有效提高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学习“轴对称”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这种操作探究情境当中展开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教师要考虑到整个小组划分的均衡性,保障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探究中,真正实现小组合作问题的突破,在明确的分工合作下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带领学生展开良好合作,全面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总体学习效率。在学习“概率初步”这一部分知识点时,学生在针对这一部分知识点展开探究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分歧,可能是计算重复也可能是缺乏计算,学生碰到这种问题时很难进行良好解决。在学习这方面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歧现象,甚至展开激烈的辩论和争吵,教师必须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有效引导,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探究方法,还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并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分享能力,推動初中数学课堂整体教学水平的本质性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学科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科目,不仅能够夯实学生之前所学数学内容的基础,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项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认识到艺术追求永无止境,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与发展”为根本目标展开数学课堂的积极探索,在不断的实践、钻研、总结下进行初中数学课堂的完善与创新,通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推动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9):73.
[2]杨发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读与写,2017,14(9):95-107.
[3]曾德川.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7(32):29.
[4]刘晓莉.浅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南北桥,202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