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课” 做最“燃”思政人

2021-04-13 01:14周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政课实践

周玲

【摘要】新时代的思政课,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彰显学科育人特色,优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促进学科教育的“硬核力量”。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如何将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融合,将思政课讲出“灵魂”,实现文化育人,这已经成为广大“思政人”的成长课题。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059-02

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教育界委员讨论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作为新时代的园丁,不仅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要学会善用“大思政课”这一“活”教材,提升自己,全面育人,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一、同侪效应“燃”起来

育人先育心,渡人先渡己。思政课不是“拆盲盒”,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若想能量“满格运行”就要先提高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身体力行,钻研成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会借力,让课堂“燃”起来,让自己“绽放”、成长。

同侪效应,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的是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研究表明,同侪在一起会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同侪团队更易于形成相互竞争的氛围;另一方面,同侪团队之间更易于相互的交流、支持和影响,所以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这就是英国的托平教授和美国的尔利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一书中提到的“同伴互助式学习”:与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

工作中,我习惯用放大镜去学习观察身边优秀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创新使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从而提升自己和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具体归纳如下:

(一)在教研组内“盘查亮点”

学校成立之初,仅有我一位老师,没有丰富的教研活动,从第二年起,陆续来了几位“姐妹”,我们的教研活动真实有效,如火如荼。我也从几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灵魂和精髓”,这些都是我提高个人素养的“源动力”。如贾老师成熟沉稳,行事低调,课堂教学注重讲练结合;朱老师课堂生动有趣,一招一式见功底,张弛有度;张老师的“凡事必作于细”,课程设计精心化、精细化、精准化;滕老师聪明灵动有创新,稳扎稳打有经验;姬老师教学严谨,思路清晰,做事干练,有大局意识……

尤其是组内一位张老师自进校以来,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严谨,每天忙于批改作业、备课授课、精编学案、精讲习题……每次看她都是在认真思考教学。上学期由于客观原因,她一个人带了全年级9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只见他更加“拼命”地投入到每一天的教育教学中,每个班的课堂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都抓得很到位,最后都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学校提倡各个教研组自制“校本教材”,她将平时的积累材料汇集成册在全年级使用,既方便教学,又促进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成绩斐然。从她身上看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守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他们就是我身边的“资源库”。

(二)在全校范围内“寻找榜样”

与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与智者为伍。因为兼职工作的原因,我和年级组长、班主任接触比较多,很多老师在工作过程中亮点多,格局大,理念新。如郑主任的“爱心五育、用情用智”;蔡倩老师的“要做就做最好”;张海青老师做事“精准、高效、严禁、务实”;闫小维老师“善于反思、书写教育日记”;还有我们的校内“名师”刘欢老师,她总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些都是我身边榜样的力量。

(三)在全市范围内“求师拜艺”

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走出去”“走上台”“讲出来”。我积极报名参加徐州市道德与法治教师共同体;与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加强联系,虚心学习,真诚求教。在两次开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名师”们真诚的帮助和中肯的意见。第一次去沛县开公开课,我竭尽全力精心备课、精心备“料”。以学思课堂为主線,问题设置上体现梯度、难度、深度,我大胆提出“若干年后祖国如若再经历灾难,你选择怎么做?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促使他们高级思维全面发展。这节课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汲取别人的光芒来照耀自己的同时,我也愿意为别人“做嫁衣”,与别人分享。我推荐本组优秀老师加入“政治教师共同体”,得知贾老师要开公开课,积极参与备课、备学生、备学情,创设精彩环节,使课堂亮点突出,高潮迭起;把比较好的专业公众号及时推进给组内几位老师,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做好自己!在集体中成长,是成长型教师进步的孵化器,与别人分享是一种美德,内心明亮,共同成长。

二、教学实践“用”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就要求施教者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艺术。

平时,我比较关注一些“名师公众号”和“名师博客”,如贲友林老师、刘杰老师,所以他们也经常为我“传经送宝”,从他们身上能学到许多实用、创新的方法,我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应用。

每一个人的守业方式有所不同。作为党员教师,我们更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勇于担当职责和使命,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学思感悟、探究体验,一方面提高必备的学科知识,学以致用,一方面,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守业”。

三、思想价值“正”起来

师道如水,善润万物。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站“稳”课堂,以德育人,引领学生将个人的价值追求同社会、集体、国家、民族的价值追求凝结在一起,将个人的奋斗目标融入到民族的发展蓝图中,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这给每一个中国人提出了思想朝向,鼓励广大人民守正创新、奋发有为。“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是习总书记初到上海时工作的座右铭。时至今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需铭记,勇于践行。学期初,学校里一位师德正、口碑好的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级,担任班主任。有人主动跟她说:“李老师,你们班里的……他爸爸是……局长,你给照顾一下……”话音未落就被李老师打断了。她很客气地说:“你看看,什么局长、科长的,在我们班里都一样,就是普普通通的家长!”那位朋友听罢悻悻而去。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刚结束的一轮教学中,我担任8个班的思政课教学任务。虽然班级比较多,我仍然坚持公平。有爱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一个也不放弃!一些同学品性不端,学习不认真,甚至对家长也惡语相加。我就施行双管制:管品德、管学习,指派几位品学兼优的孩子作为他们的“导师”,每周坚持检查“学员”的背诵,书面作业由我面批面改,甚至批改两次……一学期下来,他们的进步真挺大;同时,借助政治学科成绩的提高再鼓励他们把别的学科也“捡”起来,别让别人瞧不起!战胜自己!开完家长会,个别家长特意跑到办公室当面感谢我,感谢对孩子的不放弃!毕业之后,他们还会时常发来问候信息,或者回到母校看望我们这些“师傅”。我坚信: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坚守正道,光芒无限!

在疫情期间,我校党员教师冲在一线,直到现在还在坚持站岗严防严控、抗击疫情,有的女老师早上6点来站岗测温然后回家给孩子做早饭,有的女教师孩子小不能按时到岗,就让丈夫来临时站岗值班,大家用最朴实的行动擦亮了“党员示范岗”的光荣徽章。学生看在眼里,家长记在心里,学生念师恩,家长念亲恩。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早晨来到学校,看到老师们站在风中,心里觉得暖暖的,他们教会了我们责任、担当、奉献等很多可贵的品质,他们就是榜样!”有的学生还会主动为教师打扫办公室卫生,放学后帮助门卫师傅关闭走廊路灯……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想说: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在今天,对我国青年一代更加具有教育意义,我们更要积极学习、传承、实践,守心。今天的思政课不只是先生说教,而是导游引领,开启学生的健康成长模式。在教育的美好时节,经过爱的播种,用心地耕耘,去思考,去实践,去积累,去沉淀,我们才会收获丰硕的成果。激扬青春,用爱播撒。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从“教书匠”到“最美园丁”,从“‘四有’好老师”到“引路人”,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一片红。我相信教育者只要坚守初心,唤醒灵魂,坚定信念,立德树人,定能等到最美的芬芳!《资治通鉴》有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也就是说,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不少,然而真正能够教化人生的老师却不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思政课堂燃起最炫火焰,在每个孩子心中点起激昂的烟花,绽放不一样的景象。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做学生成长之路的引路人,做最“燃”思政人!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思政课实践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