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云霞
【摘要】习主席要求教师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教師是学生“真善美”的引路人。培养小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是开启小学德育教育的新视窗。在我国新课程的发展完善中,小学德育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渗透“真善美”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带着欣赏的目光去感知和辨别世界,拥有良好的品德,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让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严格规范个人行为举止,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真善美”。
【关键词】小学德育 真善美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2-0044-02
将德育教学与情感有机结合,提高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小学生挖掘道德美、行为美和思想品德美的真谛,让学生感受到无穷乐趣。
一、“真善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与重要性
(一)“真善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更有利于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小学生辨别身边的“真善美”,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观察,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的发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严谨的法治观念,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学生心里,生根发芽,成为“真善美”的引领者和播撒者,让小学生成为“真善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真善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这门课程的设立,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在此课程中融入“真善美”的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康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善美”是一种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小学生的品德和美德开展教育,培养小学生关于美的认知和欣赏才能,从而让小学生具备分辨美丑的能力。
二、“真善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以身作则
德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提升自身教学的能力和自身素质。教师因受到固有的思想观念影响,以前德育教学中主要在规范学生行为上做重要讲解和要求,但是空洞的说教和要求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不愿接受,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教师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应该成为“真善美”的践行者:教师应该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关心集体、作风正派、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润物无声。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素养,做一位有思想、有情怀的教育者,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真善美”品格,用“真”打动他们的心灵,用“善”呵护他们成长,用“美”净化他们思想。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只会接受不会付出,只会在乎自己的感受,不会顾全大局。开始的值日打扫中,学生有的干、有的玩。我说大家一起动手吧,有些人仍无动于衷。干活磨磨蹭蹭,从那时起我经常和他们一起值日,边干活边分配他们怎么做,做什么,怎么找活做,怎么合作干,慢慢的值日的速度快了。平时看到教室哪里有纸,我就弯腰捡起来,时间长了,学生也知道了值日时应该认真打扫,教室里有垃圾就应该捡起来。面对全体学生我做到公平公正,无论是选举班干部还是评选三好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我让学生根据大家平时的学习、劳动、纪律等各方面表现投票选择。这样一来孩子们就知道了努力才有收获,付出才有回报。在对待差生的时候我总是鼓励他们,找到闪光点表扬他们,后来全班同学都像我一样对待他们,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要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德育不能靠硬性规定,教师需要培养的不是法律人才,而是加强一种公民道德规范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对“真善美”有所重视[1]。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使教学内容多样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德育的课堂要充满活力与张力,才能让小学生爱上德育课,才能将“真善美”理念渗透在教学的每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埋下种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开展法治美德教学,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法治教育的内容程度不同,制定可以使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身边发生的,我们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例如,两个孩子在学校发生了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件事,又能让这件事成为教育孩子们的材料呢?教师首先要了解出现矛盾的原因,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的行为,让他们在分析自己行为的时候感到自己哪里做错了,再主动承认错误,最后让他们说一说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两个孩子都说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冷静,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再有身边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或者负面事件,教师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掘可以教学的内容,引领学生向善、向真、向美。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情况和事件都可以成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善于利用。
(三)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法治美育教学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与广泛运用。教师在开展美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优美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聆听音频的情况下培养其感受“美”的能力和思考“美”的能力,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且形象。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提高小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便学生能够在德育的课堂学习中,无形地养成良好的品德,在追求人格方面实现学生的最高精神价值[2]。例如在《我们有精神》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挖掘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课件内容理解教学主题,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主题上进行感悟,了解到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如不要随意乱扔垃圾、不随处搞破坏、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宣传祖国的优良传统等等都是爱国的表现。发挥多媒体优势,加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
教师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同时,一方面应传扬“真善美”,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生活、善待世界,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小学生自觉、自主、自律的习惯。另一方面,把德育有目的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真切之心、向善之心、爱美之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让学生明白家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也是爱。首先,让学生讲个故事,把平时家人为你做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教师通过情境再现、反思探究等活动,回忆与家人和睦相处的场景,体会家人之间的爱。教师最后阐明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和思考。通过“真善美”的美德教育,让小学生养成孝敬父母、关爱父母的传统美德,现在很多学生只知被爱,不知爱人,他们认为自己受到关心和爱护是理所应当的,不知道如何回报和关爱父母,所以要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体会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爱护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无私和伟大,从而让学生知道家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学会感恩父母。
(五)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德育美育教学
把“真善美”教育渗透在小学道德育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繁多,教师在授课中应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现“真”的知识和“善”的思想情感,以培养对“美”的追求。教师应严格把握尺度,选择适合小学生阶段学习的知识和实践,带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直观的形象与美的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空间,运用真切幽默的语言来烘托教学环境,让学生融入到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去认知去感知意境美,享受美学教育的中心主旨,提升自己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小学德育的教学中主要以说理为主,小学生年级尚小,思想境界不高,理解起来不容易,教师通过营造“真善美”的教学意境为学生讲解案例,将无形的道德思想转变为了具体的道德行为让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让学生充分学习道德品质,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态。
在小学德育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情境教学空间,例如:教师让学生通过绘画肖像的形式来介绍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外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不要过分注意自己的外在美。课堂上孩子们为自己画肖像,通過回忆充分认识自己,画好后让学生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自己,介绍完后教师可以提问“高大的女生好看还是矮小的女生好看?”学生的回答是“高大的女生要好看一些。”教师再问“那矮小的女生不好看吗?”“想一想说一说班上个子矮的同学有哪些优点?”学生们纷纷发言,并得出结论:“高矮胖瘦都好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具体表象的美与丑,只有心灵美才是最美。”通过这样的意境教学空间,启发学生要学会运用欣赏的眼光和“真善美”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的人和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对“真善美”的教育是不二选择,不仅能够让小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我国教育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作为引路人应该积极响应起来,将德育教学中融合“真善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我国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2]辛学伟.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探微[J].汉字文化,2019(1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