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民族地区推普脱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21-04-13 23:42潘鹏刘仁锋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普通话贫困人口少数民族

潘鹏 刘仁锋

[摘要]20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后的决胜阶段,全面脱贫的实现作为重要的目标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脱贫过程中不仅仅是从表象上引导贫困人口完成脱贫,更多的是进行精准型扶贫,让贫困人口从精神上摆脱贫困,远离再次贫困的可能。推普脱贫的开展对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完全贫困人口以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必要行为。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在民族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推普脱贫在少数民族的充分开展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人口完成有效的脱贫行为,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对于我国民族融合、民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语言交流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思想不断开化,在少数民族开展推普脱贫行为更容易被少数民族的人民所接纳。

[关键词]精准扶贫视角民族地区推普脱贫可行性必要性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民族语言地区推普脱贫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2380。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7-019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偏远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较大基数的贫困人口。2012年以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脱贫事业。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是在少数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完成脱贫进入小康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所高度重视的问题。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事业进行困境进行了分析得出,语言普及程度不高时工作遭遇困境的重要因素。2017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所采用的语言仍然是传统的民族语言,沟通上的较大差距导致整个脱贫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必须首先从语言推广入手,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学习脱贫政策,而后更好地与国家干部所实施的脱贫政策相互促进,进而不断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一、时代背景分析

推普脱贫是在我国实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语言互通难度较大而导致的精准扶贫工作难度较大而推出的适应性政策。精准扶贫政策在推动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直接性的物质的提升,而后则是从精神层面,帮助少数民族完成内在的和外在的双向的脱贫。党的十九大提出,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现实的物质上的贫困,更要将“扶智与扶志”进行充分的结合,以达到农村贫困人口完成彻底的脱贫。扶智的提出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而造成的脱贫难得现状。语言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对于人们的社会的有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应用率极低,根据数据显示西南地区作为重要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人们对于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高,具体可见表一所示。普通话的普及不到位,导致很多少数民族的人们难以进行多类型的外交并严重限制了自身的行为能力,是导致其贫困的重要因素。2017年我国发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了我国部分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由于语言桎梏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经济行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不仅严重阻碍了个人的经济发展,还严重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小康的实施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在进行充分的地区环境的考察以后提出了推普扶贫政策,即推动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充分应用,而后完成有效的扶贫政策的应用。

二、原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了我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在精准扶贫开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作为重要的扶贫区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我国在2018年所进行的全国贫困人口的监测数据可以得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区域范围内,贫困人口的数量占比极低,反观内陆人口大省聚集着较大数量的贫困人口,尤其是西部省份的貧困人口数量已经超越了我国贫困人口总占比的一半,具有的省份有: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陕西、云南、内蒙古、贵州。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大的云南、贵州、四川地区贫困人口的数量下降速度较慢。

(二)原因分析

首先,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的地理环境以高原为主,例如,西藏地区主要的地理环境为青藏高原,海拔较高、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的建立难度较大,经济发展受到的限制较大是造成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难以进行有效的经济开发的重要因素。其次,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区位相对偏僻导致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较为落后,对于教育的重视度较低。现代教育的缺失,对于地区人民的发展来说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教育缺失最直接的表现为人们的语言表达难以直接应用普通话,语言交流的差异会直接导致人们难以进行进一步的社会交流,对于政府所开展的扶贫政策难以进行充分的解读,导致在政策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不充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水平,普通话应用的不充分导致人们难以主动地接触现代化思想,导致人们难以真切地认识到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再次,在精准扶贫政策开展之初,其他地区的扶贫政策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回复,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却迟迟未能推进,这是由于在脱贫攻坚政策开展之初,语言障碍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未受到人们充分的重视,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语言障碍的影响也愈加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普脱贫政策开始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为了解决语言带来的困境,国家开始利用教育手段、现代化信息手段等改变现状,地区普通话电影的循环播放、语言转化软件、地区语言培训大会都成为了重要的消除语言障碍的方式。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展开的最常用的语言的调查显示,人民最常用的是自己熟悉的语言,例如,当地居民一般使用方言、少数民族也较多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具体如图一所示。现如今,各个省市都开始根据辖区内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以及地区经济特点,展开了相适应的推普活动,这是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环节。

三、必要性分析

(一)脱贫攻坚的需求性影响

精准扶贫战略的应用主要是从针对性的角度入手完成扶贫行为,推普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战略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是以语言转化的形式所存在的。推普扶贫战略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扶贫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处于贫困范围内,应该受到相应的帮扶,但是由于地区语言教育存在缺失,导致其扶贫过程难以发挥真正作用。民族地区想要充分参与到扶贫攻坚战略中,就必须从语言互通方面入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对于普通话的掌握,对于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通用语言的推广,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来说不仅仅是做得了有效的沟通,更多的是提高了人力资源的运用,在过去,当语言资源不能被充分应用时,少数民族的人力资源就仅仅应用在农村地区的种植业中,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资源应用,也难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语言的推广对于少数民族的人民来说是加深实际交流的重要的手段的应用,交流形式的加强,无形中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完成自我资本上升的重要手段之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交流已经成为个人所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多种语言和民族,为了更好地进行民族经济的建设,在我国建国初期便确定了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因此,通用语言的使用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能力,通用语言能力的掌握对于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的掌握,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在推普扶贫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获得该种能力,会直接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生理和心理的综合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全面脱贫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第二,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的维护对于国家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事业,通用语言的推广,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语言的应用对于人们的交流的畅通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人们充分融入社会的重要的基础性条件。在调查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进行了自身普通话水平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持特消极状态,进而造成其不愿意开口说普通话,具体数据如图二所示。在精準扶贫过程中,国家为了帮助人们进行可持续性的脱贫,开始进行了多方面的经济产业的规划,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语言的通用能够促使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是少数民族人民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的推普扶贫项目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但是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对于普通话的普及还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目前,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流动较快,导致普通话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人们的通用语言依旧以民族语言或者地方语言为主,对于脱贫攻坚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语言的普及对于扶贫项目的深化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发展的需求性分析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移。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与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少数民族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组成部分,是我国不可缺失的部分,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多民族共同发展,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不是完整的经济,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现如今,少数民族地区所存在的贫困问题较为严重,想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必须从解决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入手。推普脱贫是从少数民族个人入手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语言方面入手解决面对的直接困境,促进个人技能的发展,拓宽个人的发展渠道,最终达到提高收入的根本目的。

(三)加强民族团结的需求性

我国作为多民族的人口大国,各民族之间是相互不可分割的,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帮助各民族之间完成交流,让各民族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语言作为人类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载体,对于民族友谊和民族团结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语言的统一与交互是民族发展的必需品。推普扶贫事业的建设,不仅仅对于我国脱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民族融合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可行性分析

(一)理论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语言交流是重要的经济行为的展现,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这是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基础。语言具有经济效益的言论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彼时世界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人们对于经济的热切需求导致人们进行了全方面的经济探索。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流通在我国的各个区域内,无形中产生了基础性的经济效益,对于少数民族的经济收入也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根据研究可知,语言与经济支架具有直接性的关联,民族地区的个人的收入状况与个人的普通话能力具有直接联系,且显示出正相关的联系。

(二)实践可行性分析

语言的推广对于国家来说不仅仅是进行语言交流的,更多的是完成思想建设、观念认知的重要建设。在我国,精准扶贫事业的开展主要是以农村地区以及民族聚集地区为基础的,农村人口仍然占据着较大的人口份额,是我国重要的劳动力的来源,普通话的普及对于该部分人口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语言的不互通导致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难以接触到我国的重要的政策和文化,普通话的普及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完成思想文化的统一和建设,对于脱贫事业的政策拓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根本性研究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科书所采用的语言展现形式主要以汉语言为主,可以说,普通话的普及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形式,是人的内在建设和外在发展的共同需求。对于少数民族的群众来说,无法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就必然会造成个人发展的劣势。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是其摆脱贫困,走向新的发展的重要道路。因此,做好推普工作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现如今,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国家对于脱贫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脱贫不仅仅是摆脱表面的物质的贫困,更多的是摆脱个人能力和智力上的贫困。为此,语言经济应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普扶贫工作应该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之红.精准扶贫视角下民族地区推普脱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20(1):64-71.

[2]郭珊珊.精准扶贫视阈下少数民族地区推普工作策略——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9(12):6-9.

作者简介:

潘鹏(1971年8月-),男,汉族,甘肃省临洮县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普通话课程教学和语言文字运用。

猜你喜欢
普通话贫困人口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