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力 王慧琴 王可 吴萌 王燕妮
[摘要]以先进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为特,点,同时以科研机构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导向,构建高校、企业和科学研究机构合作的共享机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创新多元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充分整合高校实践资源、企业资源以及科学研究机构资源,探索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和柔性化的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推动科教研结合、产学研融合和校企研合作的多元协同育人体制改革。
[关键词]实践创新平台校企研合作多元协同育人开放式办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第二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校企研多方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构建”;2019年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通信工程专业加强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YLZY0604C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7-0180-02
不同类型高校在办学定位上的趋同性导致就业后的本科生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期望的作用,这正是部分高校缺乏办学特色的主要原因。作为地方高校在培育出满足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工作适应速度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合作是一条有效途径。
1.校企研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的特点以先进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为特点,同时以科研机构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导向,构建校企研合作的共享机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创新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充分整合高校实践资源、企业资源以及科学研究机构资源,探索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和柔性化的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该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积极推进科研机构的科技进步和企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该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充分整合企业资源,搭建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创业为导向,依托企业,在校内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校内科技孵化器:以服务为导向,成为创新工厂。例如,2021年西安建大静态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行业资源与信控学院先进的核心技术合力攜手,在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成立静态交通信控智能中心。依托该中心双方将深化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及人才培养,推进学科创新和企业发展的产学研融合。
(2)充分发挥科研平台资源优势,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科学研究机构有各类科研平台,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成熟的科研方向和科研体系。例如,2021年作者的学生参与了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项目,依托研究院先进的科研环境和完整的桥梁检测信号数据库,圆满完成了题目为《基于数据可视化的桥梁健康状态研究》的本科毕业论文。通过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际交往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3)共建创新工厂。针对专业群,构建5R实训体系(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工作机会)。例如,2021年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的北京中兴协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实习项目有地市TD-LTE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高校TD-LE实验室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景区TD-LTE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和高铁沿线TD-LTE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现等具体项目:学生实习担任的工作岗位有项目经理、售前技术支持、售后技术支持、质量总监和项目实施工程师。通过联合指导生产实习,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与综合素质,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
(4)校企研多元协同育人实践资源融合的模式。建立校企研多元协同育人实践模式。在校企研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中,探索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充分考虑区域产业链与学科专业链融合,争取各种社会资源的多主体参与,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创新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2.构建校企研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的具体措施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和柔性化的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的具体措施包括:
(1)研究新工科背景下,校企研多元实践教学资源构成要素四。深入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目标,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地方高校要密切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从而积极推进一体化教学,把教学活动与生产、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培育出满足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研究新工科背景下,校企研多元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搭建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对工程训练中心传统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改造和完善,使之符合现代行业企业环境的要求。建立现场实习、实训教育等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机制,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较好地统一起来,把理论学习和生产一线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开放实验室和工业中心、工程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和设施,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协作,实现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场地和设施的作用,实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场所、设施资源的共享。共同推进校企研合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
(3)研究新工科背景下,校企研多元实践教学资源运行机制。要使实践教学资源有效协调地运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实行行之有效的包括实验课互选、学分互认在内的协调机制:实现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和高校与科研机构间的双向交流与资源共享,高校在人力、科研、职工培训等方面为企业和科学研究机构提供支持。企业和科学研究机构为学生的实训、实习安排场地,提供设备,并委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进行教学指导、实验实习指导,在参与教材编写、接收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设立产学合作教育基地等方面对高校给予支持。发挥平台间的互补和互动作用,构建完整的适应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新体系。
(4)研究新工科背景下,校企研多元實践教学资源平台利用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分析和研究高校中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组织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积极引入企业认证、行业认证和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搭建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统筹规划。通过对信息平台的内容和模式的研究,构建相互衔接、沟通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互相开放,通过实施远程教育,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实践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
3.构建校企研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的意义和价值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和柔性化的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的意义和价值包括:
(1)提出从共享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地研究校企研多元协同育人的实践创新平台构建的体系和基本框架。建立校企研实践协同创新体系,给出地方高校校企研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的核心架构,如图1所示。
(2)设计激励相容制度,突破学科专业壁垒和校企隔阂,培养学生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全方位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终身学习与创新创业等能力。
4.结论
只有培养出符合陕西省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其经济强省计划才能得到有效开展。通过构建校企研多元协同育人实践创新平台的探索和尝试,推进校企研共同修订培养人才课程体系,共同选定培养人才师资,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科研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规划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切实提高校企研合作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校企研多方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带动高校的专业和课程改革,推动科教研结合、产学研融合和校企研合作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毛力,王慧琴,赵光华等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治金教育.2014(1):53-55.
[2]张文柱,熊福力,赵素文基于0BE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优化教育教学论坛.2021(37)29-32.
作者简介:
毛力(1980年-),男,山东博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