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

2021-04-13 22:41施丽君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课程思政方案

【摘要】作为一门高校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课时多,受众广,持续时间长,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那么,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好课程思政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英语课堂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  课程思政  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4-0038-02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时代要求,其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

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在各个高校中都是必修课,且课时数量较多,基本维持在一学期48到64學时之间,比其他公共必修课课时多一些,而且大学英语课程一般是要上两个学年,比其他公共必修课上课时间长。此外,既然它是一门必修课程,那么它的受众数量就非常庞大。课时多、持续时间长、受众广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有待提升,缺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渠道、切入点及评价机制。因此,作者从解决问题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方面,《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来讲,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解决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间有限、理论覆盖面窄的问题。从英语课堂层面来看,各种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2]。从大学生层面讲,大学英语课堂受众广,是所有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课程思政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有利手段,是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真正形成协同效应,育好时代新人。

三、大学英语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时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有待提升

高校一般一周会开设时长四个课时的大学英语课。通常,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较多,他们会忙于和专注于如何讲完及讲好课本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英语笔试,这就造成了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意识的客观原因。

2.缺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渠道及平台

第一,绝大多数大学英语课本上的内容涉及的全部是英美国家的相关知识,课文也是选自英美国家或其他西方国家作者的文章,课本没有为课程思政提供足够多的素材。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教材也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语言运用能力,老师的课程设计及课后练习题也全部是和英语语言知识本身相关[3]。第三,我们英语学习网页或者此类学习APP也较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大多数仍然是以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主[1]。

3.缺乏大学英语课堂上开展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方式

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现成可用的开展课程思政的课本、课文及相关学习资料等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此外,一部分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是空洞地在讲大道理,没有做到接地气,学生并不买单[3]。

4.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推动任何一个措施真正落地,不仅需要正面促进机制,同时也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评价促实效。目前,各高校纷纷响应中央的号召开始着手课程思政工作,而其评价机制仍在研究制定之中,这样就很难真正推动大学英语课堂上真正开展好课程思政。

四、有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

1.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想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想真正推动大学英语课堂上课程思政的开展,关键还在教师身上。只有教师真正提升认识,那么课程思政才能落地[4]。为此,学校可以对全部任课教师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这一思想的渗透。通过请专家做讲座,鼓励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和研修,参加课程思政大赛,设立奖励和激励机制,引导大学英语教师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并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开展课程思政的本领。

2.构建课程思政渠道和平台

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开展课程思政,做好“育人”先“育德”需要渠道和平台。一方面,在编写教材时,应适当加入一些高水平的涉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方面的文章和素材[3]。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使用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思政智慧版)就是很好的例子。课本中第一单元的标题是 The Pursuit of Dreams,其中就提到了梦想,为教师在授课时加入思政元素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而且,在该单元中,其中一篇阅读为From the American Dream to a Chinese Dream,通过文章老师可以给零零后们讲解中国梦,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另一方面,教师也应积极加入到平台构建这一工作中来,利用钉钉、微信、qq群、蓝鸽系统、学习通向学生分享英语教学资源和思政教学资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英文版思想政治教学资料的方式,提升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能力[5]。

3.改进课堂设计,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首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备课过程中将英语语言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积极思考,做到“育人”“育德”两手抓。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力、语法、词汇、阅读、翻译教学,这些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主要途径[6]。在这些内容中,可以加入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东西,不仅能够很好地增强大学英语课堂本身的趣味性,也可以很好地通过比较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学习有关新冠疫情英语语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新冠疫情戴口罩这一现象入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引入新冠疫情期间我国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佩戴口罩,而西方国家的国民则发出了“不戴口罩”的声音,来讲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想信念。借这种文化差异引出西方是个人主义,“我”的文化,而中国则是集体主义文化,“我们”的文化。在讲解差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的方式告诉学生,谈到集体主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家庭,之后,延伸到了社会、国家层面。因此出现了我们熟知的“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国,集体主义表现为一旦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了冲突,我们会选择集体。而这种集体重于个体的想法在西方人看来却有些难以理解。

4.推动评价机制的形成

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不应只停留在分数上,因为对分数的重视会致使教师和学生只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而应将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知、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等作为重要的监测点指标[7]。另一方面,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这三者相结合。并且,要量化这些指标,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

五、结语

大学英语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想认识,构建课程思政的渠道和平台,改进课堂设计,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及推动评价机制的形成来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这样做有利于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做到将“育德”和“育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夫娟.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实施[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5):14-16.

[2]任玲玲.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6):475-476.

[3]钟聪玲.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86-90.

[4]何芳,都寧.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4):6-10.

[[5]林天英.“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6):70-71.

[6]陈安琪.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方法[J].文学教育,2017(4):168-169.

[7]王仕宗.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9(2):31-33.

作者简介:

施丽君(1984年9月-),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堂课程思政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简述
平时成绩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探讨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式主题演讲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中内容教学法的反思研究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