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云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首先明确指出了基于职业资格体系下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接着探讨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其旨在能够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力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资格 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模式 具体策略
【基金项目】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内涵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基于能力培养的“3+2”建筑工程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析和教学内容改革,项目编码:2018bzjyxm3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90-02
一、引言
建筑领域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体制,是劳动就业政策、职业准入控制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一个核心目标。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职业资格考证体系,则是全面遵循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目的,培养现代化优秀专业人才的一个根本展现。在具体工程实践及教学应用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教学模式的规范性、严谨性等慢慢地凸显出来。不过,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那么,传统教学模式则不能紧跟社会实际发展步伐,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进而为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以职业资格考证为载体,持续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市场竞争优势。
二、基于职业资格体系下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专业资格证书适应的岗位类型比较多,例如建设施工、生产、服务等。2005年,我国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创建行业生产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相关问题的说明》。2015年,住建部制定了《建筑与市政项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在全国各个地区广泛实施建筑“八大人员”资格证书体系。其中,职业资格认证的类型包括两个,即管理类与实践类。对于前者来说,其适用于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例如造价员等;对于后者来说,其对应的工种包括电焊工、砌筑工、电工、室内装饰设计师、绘图员、公路养护师等。
在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教学培养目标必须要与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对此,探讨不同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与考评内容,结合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建筑项目岗位规定,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通用素质、职业技能、岗位拓展技能等。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职业任职资格与考核要求,促进“课、岗、证”的全面融合,由此能够展示出课程内容与职业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特点,为培养更多的实践性专业人才做铺垫。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都在不断创新和优化,希望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不过一些高职院校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成效不尽人意,具体现状与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背离,学生掌握到的技能无法在实际岗位上得到有效的运用。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该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其对人才的要求愈加严格。对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需要进行全面改革。面对当前竞争愈发剧烈的就业环境,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稳固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地走向社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不但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例如团队精神、社交能力、创新意识等等。以工学结合人才教育为载体,以增强岗位专业素质为根本,设置清晰的建筑行业对职业人士的新依据、新要求,构建全新的“岗课证融通”的教学机制,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并尽快适应社会,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市场就业竞争优势。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
在工学培训体系中,建筑工程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以保证学生顺利就业为前提,按照对人才的职业标准及市场要求等明确具体的培养策略与方法,彰显出专业、新颖、独特的课程机制,进一步促进该专业实施“岗课证融通”的全面改革与创新。那么,对其相应的改革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完善人才培养措施
高职院校需要对建筑行业及其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和分析,探讨建筑企业对人才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并根据专业特色,认真设计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实施“2+1”的人才培养方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理论知识,再顶岗实习1年。不过,这种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则无法满足当前人才发展的根本需求。对此,一定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实施“2+0.5+0.5”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专业知识,然后用半年时间参加综合实训,最后半年进行顶岗实习,能够和建筑单位开展合作办学模式,一起培养行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化、规范化人才。其中,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来说,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等等。综合实训的具体内容是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建筑质量安全管理、施工材料进场监管等。顶岗实习是要求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其下一步走向社会积累经验。
(二)科学创建专业课程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来说,其本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满足新职业要求,创建集“岗、课、证”为一体的新课改制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全面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和拓展。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的对口工作包含了一些相对专业的实用技能,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务必要围绕着施工岗位进行设计,创建理实相结合的课程制度,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水平。那么针对原来的专业课程来说,需要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地增减,进而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另外,还需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体制,创设特长生课题及培训社团等,鼓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参加一些技能大赛与校外实习实践活动,由此来逐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实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学生能够在走向社会后得到全方位发展做铺垫。
若要高效、科学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设置五大模块,一是公共基础课,其是每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课程,比如大学计算机应用、毛泽东思想概论等;二是职业技能课程,其包括建筑施工管理、项目施工评估等;三是职业基础课,其包括施工材料检测、建筑力学和结构分析、项目工程测量等;四是实践课程,其包括施工图设计、CAD综合应用、建筑计量和计价等;五是职业拓展课程,其包括项目工程资料管理、建设法规、项目工程监理等。
(三)完善双证合一的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工程来说,需要增添一些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和掌握到一些与职业资格证考试相关的知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双证合一的教学模式来说,也可以称作为“教、学、证”相结合的教学考核制度。结合市场的基本需求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基本标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针对性地开设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关的课程,并把“八大员”、室内装饰设计师、混凝土工等一些职业标准、资格考核要求等与课程教学内容全面融合在一起,由此能够促进职业资格和专业课程的相统一,促进学生朝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为今后能够顺利就业指明方向。同时,还需要結合学生的专业优势、兴趣特点、特长优势等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训,构设以技术员、安保员、操作员等职业岗位为重心的实践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开展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分层次、个性化地实施专业技术能力训练,由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展相关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并由此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不但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够在其获得高职院校毕业证书时,拿到获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为其下一步顺利就业做铺垫。
(四)强化实习实训教学
在实际课程体系中,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核心内容,其重心是促进校内“理论实践”的全面融合,以便于能够积极地落实专业教室建设、校外“工学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基于校企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入性地合作,共同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综合实验基地等;并且,还需要结合职业岗位标准的具体要求来设置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促使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效果不断提升;鼓励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技术人员等一起开发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并安排实习实训与考核,由此来凸显出专兼职教师的技能优势,促使教学资源得到高效地整合与优化,并且要利用专业基地、实训教室、教学工地等有计划、有要求、分层次地开展知识与技能相融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及增加实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实习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前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目标,首先,应增设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对实际操作岗位理论知识进行传输;其次,应进行综合实训教学,在学生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后,应对岗位实际操作的相关设施、设备等知识进行学习和实际操作,提高对岗位工作的认知;最后,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从岗位工作中逐渐掌握专业技术和能力,逐渐成为高素质人才。
四、结束语
总之,若要让学生更好地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高职教育必须要体现出“工学结合”的发展原则,打造“理实相融合、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由此来设置出满足市场发展要求与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并按照新职业标准的规定,创建集“岗、课、证”于一体的专业课程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保证学生不但实现了在具体工作中的零接轨,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帆.基于建筑业BIM的发展和建筑类教育改革探索[J].改革和开放,2016(56).
[2]霍世金.建筑业BIM的发展与建筑类职业教育改革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9).
[3]朱海龙.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及影响机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8(7):12-15.
[4]于瑶.基于职业资格体系下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时代农机,2017(3).
[5]刘陈平,付慧娟.浅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新西部(理论版),2013(22):16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