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瑾
【摘要】专业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想要更健康有效、更持续地推进新的教育体系,就得不断实践,总结经验,从而探索出正确的教育方法。课程思政的提出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让立德树人理念深入人心,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本文从课程思政角度探讨了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课程思政 老年护理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R-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8-0057-02
一、课程思政对于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管理与服务,该方面的从业人员除了要有必须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学校在发展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应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让学生具备好的职业道德。课程思政的加入,让学生对老年服务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看待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更加客观专业,能够更清晰地展望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明确自己从业后需要面对的服务对象特点,自己所需提供的服务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尊老、敬老、爱老的高尚品德,使学生保持了对该行业和岗位的热爱,从而能够不断研究和完善工作流程,改进服务,做到精益求精。
二、课程思政相关概念
1.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基础。在设置专业课程时,通常要结合实际需求,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规律。而课程思政是学校要把专业课与思政融合到一起共同推行,二者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2.思政是课程教育的重点。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专业课程的内容通过加入思政元素从而实现德育目标,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思想政治课,其最终目的都是教育人,而二者是可以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
3.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落实关键。想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大批具备良好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4.学生是课程思政中的受益人。课程的实际作用就是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本专业课程内容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在课程思政开发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指导学生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观念,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老年保健與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现存问题
1.缺乏实践应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知识对现实生活产生作用。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在实践中获得满足感,让学生意识到该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是重要且光荣的,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保持服务热情。然而,当前多数学校在教学中并没有开展老年保健与管理的实践课程,只将授课重点放在理论传输上,因此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缺乏热情,对课程没有正向概念,这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考核体系尚须完善。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评估方式为期末考试。虽然这种传统的总结式评估方法可以大致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期末考试形式只能笼统地展现学生的情况,无法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缺乏日常的知识积累,即使考试成绩过得去,实际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态度都无法从试卷中体现。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学校都缺乏一个规范科学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能够体现的问题并不全面,教师的教学状态不够饱满。
四、课程思政视角下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探究
1.推动针对性教学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让学生对专业和自身角色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了解自己专业所从事工作的特点,明确未来工作的形式以及未来工作的性质,才能准确定位自身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责任义务,从而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在老年保健与管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及时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选用小班教学的形式,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专业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总体质量。
2.丰富教学模式。心理辅导,注意侧重。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心理辅导。通过学生自我剖析,让学生对自身的兴趣、能力、性格有所了解,能够认知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让学生发扬优势,补足短板。
此外,还要对老年保健与管理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将思政教育通过新形式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例如,通过数字化教学法,利用媒体技术将老年服务内容进行体现,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从而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3.注重具体实践应用。养老和管理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工作服务中具备更高的技能水平,同时有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心。换句话说,就是既要有职业水准,又要有职业道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部分的讲解,更要让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因此,要积极开展实践,提升学生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相关性,尽量贴近现实生活,在实践中利用实践场景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责任以及贡献,从而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4.拓宽人才培养视角。教育的宗旨就是立德树人,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多数职业院校将重点放在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忽视了人才的职业素养。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具备技能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职业院校要将人才培养的视野放宽,眼光也要长远。
学校可以与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合作,采取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节日活动,让学生能够实际到养老服务机构去,以便学生与老人进行互动,与工作人员进行合作。通过社会实践缩短学生与老年人之间的距离,深化学生的职业观念,既能够提升学生的服务技能,又能够让学生的敬老助老意识得到培养,从而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素质实践,它也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学习的螺旋式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5.完善素养考核机制。要想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强,职业素养高的学生,学校还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考核机制进行完善。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让考核更加多元化,也让考核结果更加科学。要得到更加科学准确综合全面的考核结果,首先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让评估体系更加趋于普遍和标准化。除了建立评价体系外,还要打造一条标准化的反馈渠道,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有利于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学体系。
6.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持久的工程。在职业道德培育中,学生既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动力源泉。学生是最具有可塑性的群体,因此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自身的能量,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加强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更加立体。通过这种不间断的引导,让学生对自身以及所学专业与工作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认同专业价值,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
7.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目前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还不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要想让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有效提升,师资力量的培养极为关键。高职院校要多途径吸引高水平的教育人才来开展职业教育,同时要提升原有师资的整体教育水平。此外,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如学校与养老机构和医院各部门的合作,可以引进高素质的行业专家以及来自医院、养老院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扩充学校教师资源与人才队伍,突破现有的教育瓶颈。
8.结合职业发展需求开展课程思政。第一,设定计划,提高素养。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学校必须将职业教育、德育等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纳入实践计划,课程中除了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明确规定外,还应明确学习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此外,要以分数的形式创建行为档案,收集学生在老年服务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服务對象的真实感受。同时,学生有义务每学期至少参加10个工作日的老年人服务活动或老年人服务项目。第二,严格执行考评制度。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学校应该严格执行预设的考评制度,要根据相关的评估标准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估。通过落实考评机制,使学生能够对实践活动更加重视,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更加注重,使学生的言行举止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规范。第三,明确职业需求。学校可以聘请外部公司的专业人员,以便根据公司和机构的实际运营需求对学生的培养提供建议和指导,以提高学生对岗位和服务的理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有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的人才,使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保持学生的专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通常情况来看,专业素质是指专业的内部标准和要求。职业素质是每个职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职业规范。学生在养老和管理领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老年人保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仁爱”精神以及好的服务理念等。由于这一事项的起步较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训总体上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为良好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新探索[J].文教资料,2010(3):178-180.
[2]王薇.浅谈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路径[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4):9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