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如何提升阅读理解的效率和质量是所有一线教师和相关人员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三线思维训练方法来优化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也就是从“文章逻辑结构”“核心词语分析”“试题逆向推导”的维度出发,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思维训练
【作者简介】于荣(1972-),女,新疆伊犁人,新疆伊宁市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从考试成绩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和学生在开展英语学习活动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开展各种探索和尝试,优化学习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升阅读理解效率的方法有许多种,从提升效率的根本性思路来讲,应当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教授具有实效性的分析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正是如此。以思维培养为依托,教师可以从“文章逻辑结构”“核心词语分析”“试題逆向推导”三个维度进行尝试,具体研究如何将阅读理解的解题效果不断优化。
一、从宏观角度分析文章逻辑结构与布局
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完整的英语语境下对于文章主旨和框架结构的分析解读,可以简单概括为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一个是对于各种针对所谓阅读文章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判断,可以简单理解为做题技巧与方法的训练提升。所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在“思想”和“方法”或者说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精心选择“解剖”案例。如何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是教师必须思考和努力的核心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教师利用英语文章作为载体,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其实,从深层次道理来分析,不论英语或者汉语以及其他各种语言,通过各种语言撰写的文章其语言学和逻辑学的基本道理都是相似的。解读英语篇章的含义,必须要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进行宏观的判断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可以将一篇范文作为“靶子”,从文章的题目、层次结构、段落安排、修辞方法、主旨结论等维度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这种分析可以反复进行,但是不要纠缠不清。以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章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比如,在进行有关热带雨林保护的相关科普主题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文章的题目间分析,诸如“雨林中危险的火苗”等题目,基本就可以判断出文章是要讨论关于如何保护热带雨林的方法和策略,那么由此就可以大致判定作者是一个积极的环保支持者。而后续的观点基本上都是介绍如何保护环境,减少人类行为对于植被和生态的破坏这样的思路和内容。如果文章没有题目,那么则需要进行更多的阅读工作,但是往往也有迹可循。比如,文章的开头会列举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具体案例,或者是一种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据分析,或者是某地经济作物的今年收获量统计图等等。这种都是将作者的观点融入其中,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来为后续的文章主旨间铺垫和渲染。这种写作技巧教师要掌握,学生也需要掌握,一旦从宏观的角度判定了文章和作者的意图,后续的阅读理解自然就变得非常轻松,而回答问题也就游刃有余。
2.深入研究写作手法。在英语作品的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以及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设计和主旨表达形式。比如,在一部分阅读理解作品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排比句式或者繁复描写,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包含其中,而这些冗长的段落或句式的阅读又非常的繁难,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于这种句式结构复杂,修辞手法多元的内容感觉无从下手,甚至不知所云。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就变得非常困难。部分学生在英语作品的开端就停滞不前,无法深入理解后续的内容,这种情况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答题效率、思维判断等方面都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个别学生甚至会完全放弃对该作品的阅读。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阅读境况,提升阅读理解的效率,教师可以从文章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解读,跳出具体的文章窠臼,从文学的宏观角度进行解读分析,也就是摆脱具体的内容和作品,从内在规律或方法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在阅读“文化”主题的相关文章时,作者可能在文章的第一个段落长篇累牍的对某种文化现象或者社会生活片段进行了多个维度的描写,包括语言、服饰、饮食、礼仪、艺术以及节庆等。对于刚刚阅读这部分内容的学生而言,会觉得这是一个描述某些民族或者地区社会生活的文章。然而,在进入第二个段落的时候,文风突然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人类学或者从历史的角度对文化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个时候就需要读者能够从文章结构设计的角度进行思考判断,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从宏观角度分析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作者的意图和主张进行判断,获得具有逻辑性的认识。文章的结构设计可能是“先抑后扬”或者是“欲扬先抑”的一种对比手法,也可能是“层层递进”的强化方式,还可能是“以物喻人”和“借物言志”等各种技巧。对于文章的结构分析和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的分析,有时候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如果一味纠缠于某一个细节或局部,而忽略了整体的思路和逻辑,必然会陷入各种认知的泥淖,无法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导致结题思路和效果都出现明显的错误。
二、从微观角度分析核心词语的具体含义
前面已经对英语阅读理解的第一种“线路”进行了分析,也就是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需要考虑第二个解题“线路”,就是从文章中的核心词语入手,通过对关键性信息的把握来支持文章的阅读理解,也就是实现“以小见大”的目的。在英语的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难题,包括并不认识的陌生词语,难以索解的复杂句式,带有隐藏意味的晦涩句子,以及明显的文化背景差异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从文章中的核心词语来推测作者的主旨和观点。比如,在阅读诸如“基因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人工智能的发展预测”“古埃及的建筑科学”“潮汐与月球运动的关系”“北极熊的生存策略”“食物链在澳大利亚的表现形式”等主题时,如果有阅读理解的文章有类似的题目,那么则非常容易解答问题,如果没有类似的题目,而是作者将这种理念和观点融入了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具有关键信息的字词来帮助理解和判断。根据上面的案例,其中包含的诸如“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古埃及”“潮汐运动”“食物链”等等就是文章的核心词语,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题眼”,教师和学生在抓住了这些关键性词语之后,许多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在繁纷复杂的句子段落之间,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核心信息,即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惑或者是误解,但是对通篇文章的理解则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
发现核心词语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需要把握几个技巧。首先,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非常容易出现核心词汇。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高度重视这些区域中出现的词语,尤其是一些陌生词语,如果文章浏览之后不知所云,那么极有可能是这个陌生词语影响了对通篇文章的理解,它是核心词语的可能性就极高。其次,教师还需要告诉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将一些特殊句子中的词语进行重点研究,比如一些带有引号或者疑问语气的词语,或者名人警句等等,通常都是解答疑难,有助理解的关键性词语。
三、从逆向角度分析预设问题的关键信息
解答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问题,需要逆向思维来提供支持和帮助,这一点教师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某些时候,在解答文章后面附设的问题时,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对于预设的问题茫然无知。要想扭转这种尴尬的情况,可以先去浏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这种逆向思维可以将阅读理解的效率大大提升。所有预设的问题一定是作者在文章中论述的重要内容,通过直接发现或者逻辑推理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答案。而依据这些问题,寻找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则可以达到“顺藤摸瓜”的目的,实现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任务。在预设问题中,通常也包含着各种关键性信息和核心词汇,有时候甚至直接让读者去判断核心信息的含义。从预设问题去倒推文章的主旨内容,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箭不虚发”。有的文章往往带有强烈的倾向性或者暗示性,对于某些问题有着明确的观点和主张,这种情况在预设问题中比较容易找到答案,读者可以很快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文中的题眼。有些文章需要作者概括主旨大意,這也完全可以通过分析预设问题然后阅读文章来获取有效答案。
四、结语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包括多个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凝练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实效性的方法去进行训练。在追求顺利解题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通过各种文章来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热爱情感,让他们发现通过阅读理解不仅可以完成学业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和发现更多的文化和知识,将阅读理解转化为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如果阅读过程充满了压力和痛苦,那么再多的技巧和方法也失去了本真和价值。当然,做好阅读理解的训练和引导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努力,只有经历反复的探索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够逐步取得有益的经验,掌握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亚龙.有效思维训练方式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7,000(0A4):65-65.
[2]吕海英.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思维训练的应用措施探讨[J].读与写(教师),2019(6):0261-0261.
[3]张艳丽.如何利用英语阅读课训练学生思维[J].中学生英语, 2018,000(048):105-105.
[4]周院胜.高中英语阅读方法及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J].文教资料,2006(16).
[5]吴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分析[J].校园英语,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