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静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阅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也是学生须掌握的重要技能。现今,社会在新课标的影响下,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而综合能力的培养须从儿童开始培养。教育教学领域要重视儿童阅读,尤其是课外文学阅读,良好的文学知识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为提高儿童对课外文学的阅读量,教师也需对语文教学中阅读部分进行指导。针对此,本文将从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出发,分析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儿童 课外文学 阅读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学教育的目标和教学体系,全面提升能力素质的教学逐渐代替以往知识技能型教学。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出现许多问题,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许多困惑,且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也很难开展阅读教学,说明学生在课外文学阅读上花费的时间不够。学习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家长和教师,虽然课堂上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但是并不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更多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知识的习惯,增加学生对课外文学的浏览量。
一.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
1.缺乏课外文学阅读兴趣
据相关调查显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比较差,就更别谈文学类的课外阅读。其根本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多都引导学生摘抄好积累好词好句,并将其当做阅读目标,或者让学生在阅读书籍后写一篇读后感等,完成考试要求和写作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功利性,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一定打击。第二,在阅读方面,家长投入的时间太少,所以学生在选择书籍和阅读书籍上的习惯和方向感很差,与之相反的是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帮助孩子选择课外辅导书籍,长时间下降低了学生对课外文学类书籍的热爱程度。
2.无足够的课外文学阅读时间
儿童对阅读课外文学一定的兴趣,且积极心比较高,但是很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因而也不能将课外阅读的学习量完成。其一是家长觉得在儿童阶段,应该从小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所以给儿童报书法、舞蹈、吉他等众多补习班,导致占用儿童大量的课余时间,其不仅要完成课堂上的知识和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在空余时间参与许多兴趣班,造成阅读时间减少,甚至出现厕所看书的习惯。其二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童生活中逐渐普及移动互联网,手机成为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子产品主导着学生的大量时间,业余兴趣变成玩游戏、看手机视频等,书籍的价值越来越低,阅读习惯和阅读时间受到很大影响和挤压,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造成严重威胁。
3.没有有效指导儿童课外阅读
儿童阅读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的因素之一还有教师没有有效指导儿童进行阅读儿。首先,此阶段儿童的阅读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许多儿童都刚开始识文断字,绘本是其主要的阅读方式,儿童都通过看图完成阅读。但当儿童发展到一定时期,在课外文学阅读过程中必须要用文字阅读代替图片阅读,因为在此转变阶段没有有效指导儿童,导致其阅读习惯受到影响。其次,教师与家庭教育对儿童课外文学阅读十分重要。教师很少指导儿童进行课外文学阅读,更注重指导儿童学习课内文学内容,只有少数教师会将课外文学目录提供给学生,但不太注重指导和检查,就只是形式上给学生看目录,学生是否真的根据目录进行阅读并不是需要关心的事情,也并不感兴趣。家长也很少指导儿童进行文学阅读,许多家长总是耐心指导儿童进行绘本阅读,很少指导文字方面的知识,也不过多关注儿童的阅读效果,导致无法从整体上有效指导儿童阅读。
二.儿童课外文学阅读提升策略
1.以兴趣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要想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兴趣是其前提。因此,在实际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告知学生,多开展如演讲比赛、漂书、文学作品推介会等课外阅读活动,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儿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跟学校教师积极合作,主动配和,努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给予儿童更多阅读鼓励。与此同时,教师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适当地鼓励和嘉奖孩子,促进儿童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两首中《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两首诗,此类古诗都是赞颂祖国美好的河山。教师在完成此内容的教学后,儿童对相关的知识有基础的了解。为让学生能多熟悉有关此主题的古诗,积累更多的阅读体验,教师可开展文学作品推荐会活动,引导学生在网上收集更多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集,并对其详细了解,然后在活动中将相关的文学知识内容推荐给他人,如此不仅能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吸收借鉴他人优势,阅读更多文学知识,增强其阅读体验。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积极表扬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鼓励表现欠佳的学生,让其能再接再厉,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开拓阅读渠道,给予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
学校相关人员要从阅读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设立读书推荐课。既要引导学生能抵抗网络游戏的诱惑,又要指引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合理科学地制定阅读计划。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合时引入课外阅读知识,确保学生能具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给学生引进多种多样的阅读材料,让语文阅读教学以一种新的形势呈现。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多与家长交流谈话,不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家长帮助监督儿童对课外文学知识进行阅读,如引导儿童用阅读反馈卡记录自己的阅读看法和心得、放假空闲时间带孩子到书店阅读如绘本、童话等文学类书籍。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时,教师可着重给学生讲解有关鲁迅人物的经历,然后列出有关鲁迅的书籍如《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等,并将其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从网络上查找有关的书籍。了解其背景知识,从各个渠道进行课外文学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告知家长陪孩子挑选相关的书籍,让孩子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不要让孩子总是局限于课内的作业和知识,要打开儿童的阅读视野,给予其更多的阅读时间接触更多的文学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
3.加强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为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于实处,教师可利用专门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体验开展介绍课。同时在班级上还可举办课外阅读交流会,鼓励引导学生大声述说自己对课外阅读的见解和质疑,学会利用读思结合的方式如批注等进行阅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取舒张的精华和营养。此外,以读书汇报的活动展现读书成果,既革新以往摘抄的阅读教学模式,又能在实际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此单元时,此内容描述的是历史,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以历史为主题的课外阅读交流会,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现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深入理解当时时代下的人们的心态,让学生阅读一些描写现代生活的書籍,如一些现代建筑是如何发展的书籍等,将其中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对比的知识进行批注,然后在活动中与同学进行交流,跟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同时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将所有阅读的成果汇报给教师,教师再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课外文学阅读中的不足,让其能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文学阅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可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建立小学生课外文学阅读体系过程中,要革新以往的教学观念,高度重视课外文学阅读,充分认识到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缺乏、无足够的阅读时间以及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指导等问题,多在课堂上引入系统化资源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掌握丰富阅读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陶亚男.亲师共同推进城郊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王立娜.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徐洁.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初探[J].教书育人,2015(7):42-45.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