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成
新课程标准倡导尊重生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大多没有走出“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仿照练习”的旧模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自主学习意识得不到唤醒,内在潜能未被激发。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与能力的自主发展。现以“制作电子小报”一课为例,谈谈“生本教育”视野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挖掘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单调的教学容易挫伤学生的兴趣,生动有趣的教学则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么无论教师教得多么卖力,都无法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笔者尝试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变得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的兴趣点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希望得到伙伴的认同和崇拜,有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赞美,有的学生享受竞赛中的刺激感,有的学生喜欢思考带来的乐趣,有的学生热衷于创造新的作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动机。例如,“制作电子小报”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对之前所学的文字编辑、图片处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操作,提高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欣赏了几份电子小报,确立了“美丽的学校”主题,并给学生分配了“制作一份介绍学校的电子小报”的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笔者开展了制作比赛,并设置了“最佳小报”与“创意之星”两项荣誉称号。比赛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讓学生积极投入探究学习中。
二、 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探究学习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班级中,学生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直面现状,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开展分层教学,做到目标分层、活动分层、作业分层,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时,笔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探究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分配给他们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例如,在对小报进行修饰时,笔者要求优等生做到熟练地在文档中插入剪贴画、图片和自选图形,而仅要求能力一般的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插入图片。对待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笔者尽力做到耐心指导,等待他们取得质的进步。
三、 发挥个人优势,合作互助共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教导我们要善于借助外力,弥补自己的缺失。在学习中,学生要懂得借鉴他人的长处,促进自己的提升。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是如此,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弱;有的学生生活经验多,有的学生生活经验少;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都可能获得成功。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学生个人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取长补短、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
例如,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一课时,笔者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制作电子小报。笔者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有机组合在一起。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用艺术字对电子报的报头及标题进行了加工,有的学生用图形边框对小报进行了版面设计,有的学生在小报中插入了修饰性的图片。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优势互补,较好地完成了电子小报的制作任务,做到了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版面美观。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获得身心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