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苑红蕊,贺凌枫
(1.吉林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重视,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3月就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提出新方针,颁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意见”指出的发展策略,“在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前提下,重点培养一些国家急需,技压群雄的高水平高文化的优秀人才”,策略的完美实施取决于国家完善的人才培育方针以及正确领导。“双高计划”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将通过传承工匠精神以此融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保证立德树人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职院校教学形式,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精准性与实效性,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稳定发展。
“双高”战略视域下,工匠精神不仅能够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新的凝聚力量与建设方向,还能依靠革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价值导向,进一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听从领导、团结同事的爱岗敬业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诚实守信精神;认真做事,规则性强的求实精神,都是身为一名企业员工必须具有的职业精神。不考虑自身利益,而是站在社会、集体的角度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功夫到家,事情自然都会做好,都会做出成绩,成为这一行的专家[1]。高职教育团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更应该具有这样职业态度与精神。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工匠精神的学习与实践者,需要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保持一颗好学之心,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提高自身能力,体现自我价值,以此不断精益求精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成绩。
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对产业结构和转型革新做出深入的调整,而对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也在不断更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从根本改变,同时人才类型的新增必不可少,为保证“多维创新”的相关教育方针,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应运而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创新俨然成为新征途上的一盏时代明灯。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工匠精神是我国时代精神重要内涵之一。而创新正是组成工匠精神的重要汇聚力量。不仅如此,创新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构成部分[2]。工匠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制物工艺,总体上都是工匠思路和智慧的展现,是工匠精神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核心价值。对于创新精神,我们须目光高远,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活学活用自身知识,将创新精神发挥极致。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不断进步,因此必须要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创新精神作为重点开始深入探究。
传统工匠开始都以努力赚钱照顾家庭为出发点。在当时,大部分人都在为生活奔波,其中也包括大多数的工匠,因此他们必须要辛勤地从事工作,久而久之,在这个过程中工匠们积极探索、刻苦学习,对自己的技术和工作也越发充满好奇与热爱,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并超越自我[3]。工匠们用自己的技能与其始终如一的价值品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学习。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也是其重要内涵之一,细致分工和团队协作是工匠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基石。
团队协作作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往往代表着凝聚与促进的重要团队力量。随时代发展,团队力量也成为教育教学之间重要的桥梁,而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随着分工细致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优劣互补,才能有强大的爆发力,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
“双高计划”非常注重教师高水平和高质量。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也对教师对提出较高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师队伍建立期间,除了要紧跟专业发展前沿之外,也要主动革新教育理念和模式。
1.职业教育特色发展职业化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进程中,“职业化”可谓是最显著特征之一,同时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所产生的必然属性之一。从社会发展来看,以就业为教学导向的高职院校,在应对所提出的一线生产发展、建设管理以及服务所需时,需要以社会发展以及企业产业结构化的切实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以能力为教育基础的高职院校,需要从基本教育上培养学生动手实操意识以及技术实际运用的能力,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在面向社会时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胜任力[4]。从新时代推行素质教育及工匠精神来看,高职教育在坚持以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更致力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以及工匠精神在职业素养中的进一步传承,以此实现德才兼备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2.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多元化
为拓展招生来源,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百万扩招计划”,面对各类社会群体招生需求骤增以及招生来源多元化的整体趋势,对人才培养的主体也做出更开放和多元的要求[5]。在“百万扩招计划”的大时代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也相应面临着教育基础水平与教学资源短缺的双重挑战。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校企间的合作,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以此达到更为优质的教学与教育环境资源。
3.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实践化
实践化是高职教育的主旨内涵与其鲜明特色之一,同时也是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与本质优势。高职教育是以社会经济为服务的根本以及就业的导向,也决定其实践化的必然发展与重要地位,根据相关教学规定,高职教育在实践性教学上需要保证占总体教学时常半数以上。因此实践型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现环节。
教育特色是教育整体质量内涵价值的凝练,在教学质量中升华。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已然满足高等教育持续化需求,也在整体办学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中积累许多实际经验,其特色已经成为客观的存在形式。在“双高”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和最终实现的目标一直围绕中国特色和中国计划的高职教育建设路线展开[6]。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院校则从宏观上理解,“地方相互协作,业内相互认同,国际相互促进”则是评估双高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的一个基本标准,也是其办学特点的真正依据;坚定不移地发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凸显“工匠精神”的教育价值,彰显我国高等院校对教育的公平性和重视度,以及高等教育因材施学的意旨和使命。因材施教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教学需求。标准化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在符合高职教育基本定位以及“双高计划”的战略发展定位时,紧密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客观教育模式基础条件所提出的具有时代教育元素的新教学发展需求。
“职教二十条”中对教师团队提出“高水平、创新化、模块化”的要求。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从传统的“职教”要求提升为新形势下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开发以及应用技术革新发展能力等。而合理化的教学团队则是通过学校与国际、企业以及行业领军人物、优秀技术人员、技能创新者等组建的多元结构教学团队,在此团队基础上开展系列协作教学,以此解决个体教学能力不足,教学实力不均的问题,实现师资之间的耦合模式。合理化的教师团队需要能力的相互强化,形成优势互补的同频共振效应。“双高”战略背景下新“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在满足队伍结构外部优化的同时,也需要队伍内部个体之间能力的相互促进。无论是美国的STEM教育战略计划还是中国的核心素养,无论是“教育2030”还是“教育罗盘”,都对教师的育人观念、知识结构以及专业能力提升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严格要求内在能力以及合理把握教师的团队角色,注重教师个体之间差异互补,相互促进的团队发展,为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全面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及顺畅的沟通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团队协作的实际效应。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提出新的建议。“双高”战略视域下,继承中国优秀工匠精神、培育新时代“中国工匠”成为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在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时,应弘扬并传承工匠精神,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育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高职生的配角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支撑,也是培养新时代职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保障,组织建设好优秀的“双师型”队伍对在“双高”战略视域下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有着重大意义[7]。“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我国为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质量的背景下被提出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相比,“双师型”教师在拥有同等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丰富扎实的职业技术实践经验,能够在职业教学中更快更优地提升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职业技能。
(1)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时,需要扩大师资来源,在培养和提高学校专职“双师型”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应从企业中招聘一些具备教师能力的兼职人员,补充和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需要以该建设标准联系高职院校与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工匠精神”培育条件。
(2)高职院校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时,应着重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让工匠精神深入到教师队伍中去。在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方面,教师能否将工匠精神体现到日常工作行为中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应顺应“双高”战略视域下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转变其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做好其价值观的转向工作,充分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的时代责任意识,培养好“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精神的传播者要先成为其传承者,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时,把构建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作为院校首要的教师队伍建设内容,将“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的行动深化到教师建设队伍的核心之中。
(3)深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大国工匠型人才的顶层设计。在“双高”战略视域下,培育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作为一项整体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其理念具体化,切实提高培养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整体建设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行性。高职院校应对此进行综合评估,统筹施策,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方针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改革发展。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顶层设计时,应坚持符合当下实际,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着力于全局视域,做好教师队伍改革的“任务书”,将其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使教学改革措施能够有实际成效,做到顶层设计推动整体联动。
为适应“双高”视域下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求,坚持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将教学体系进行专业化改革的基础上,将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了创新性优化,旨在有针对性地提高其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制订符合自身院校教学特点与学情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在课堂上进行含有“敬业、创新、协作”理念的隐性教育,优化专业课程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培养技能型学生的工匠精神,确保人才培养战略的有效实施。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授课时,应该在结合自身院校和自身专业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双高”战略视域下我国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具体要求,总结分析在所教专业的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所需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工匠精神作为“双高”战略视域下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职业精神,教师应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纲领要求和所教专业的特点,将工匠精神中蕴含的“敬业、创新、协作”等责任意识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9]。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发展基石,将其渗透深化到专业课程的课堂之上,致力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在内心真正认同和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在行为上体现和传承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应秉持“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实践是锻造优秀工匠必不可少的途径,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前提是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将最为关键的“工匠”元素主动融入专业教学标准中,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训练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开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式,构建循序渐进,单项整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校政企协同育人联动机制。优化专业课程在工学交替中的教学环节,以加大工匠精神在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育人的力度。
1.完善实训条件
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首要前提。从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院校缺乏实训条件,且实训条件亟需完善。因此,高职院校可通过自主建设、校企共建和多校联合等途径完善实训条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先后推出一系列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计划,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卓越校建设”等作为发展契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省市对高职院校的拨款额度,着手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有效利用建设经费,缩短建设周期,使校内实训条件在最短时间内满足校内学生实训需求,使实践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组织实践教学
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恰恰是工匠精神中“敬业、创新、协作”等责任意识的核心体现,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组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实习实训的细节教学,同时,重点挖掘学生的社会责任、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等精神元素,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从而加强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
3.形成实践文化
文化最本质的作用即“教化育人”,所以,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举措之一是要改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在实践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及人文精神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衡量标准之一,强化实践教学文化熏陶作用,让学生明白,动手能力不再是自我提升的唯一方式,同时也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社会用人趋势为标准,不断创新院校育人模式,融合高职校园文化、文化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工学协同育人体系。以完善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着力点,有效传播“创新、敬业、协作”等新时代工匠精神,强化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从而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我国社会建设培育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双高”战略视域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助推高职院校不断升级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主要通道。目前,高职院校需深化校政企联动合作,提高工学结合育人的能力,在多方力量的支撑下承担起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时代重任。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模式,科学合理规划高职学生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强化理论知识、熟悉工作技能,将工匠精神教学落到实处,将工匠精神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使学生在日常技能训练以及以后工作过程中都能够躬行践履。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双高”建设院校落实“双高建设”院校“育训结合、德技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仿真实验中心以及实践基地,但虚拟化操作环境仍与实际操作环境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有效传递工匠精神,提升高职学生专业素养。因此,企业发挥市场经济主体作用,承担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的使命是大势所趋,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使命和责任[10]。要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企业应在高职学生实习初期进行系统化培训,使受教育者了解具体操作流程,及产品细节要求,并在学生参与实习的过程中加大产品质量把控力度,将管理制度精准化、细节化。进而使高职生真正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建设企业文化,将工匠精神合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让受教育者感受精神文化力量,进而激发他们的技能提升热情以及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结合工匠精神培育技能型人才是在“双高”战略视域下提出的新时代要求。在培养更多优秀技术型人才时,将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作为发展契机,提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做到职业规范、价值引领的统一,以切实培育新时代的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