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在公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2021-04-12 09:13王洪玉
智能城市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交通事故驾驶员交通

王洪玉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2500)

1 我国公路安全管理面临的潜在危机

1.1 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

例如,驾驶员在行驶期间做出错误判断,或做出影响公路安全的违章驾驶行为时,都将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在公路工程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将管理重心侧重于维护交通基础设施与公路结构等方面,受到技术限制,难以对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与具体驾驶行为进行有力规范,无法有效减小或消除人为因素对公路安全造成的影响,存在管理盲区。

1.2 公路安全存在变量因素

在公路工程运营期间,随着时间推移,外部环境会处于动态变化状态,无法保持公路路况的恒定不变。同时,在满足特定规律与出现条件时,会形成全新的变量因素与公路安全隐患。

例如,在暴雨等恶劣气候下,过往车辆行驶安全会受到气候因素的明显影响,如缩短驾驶员实际视距、前后车辆未保持安全间距,易出现车辆追尾等交通事故。对此,在公路安全管理期间,应做到对各路段路况的实时掌握,通过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完善原有管理计划,减小变量因素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分析现阶段的实际管理情况,在传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中尚不具备实现上述目标的技术条件。

1.3 事故救援能力受限

在公路运营期间,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后,由于信息传达不及时,且管理人员难以有效掌握事故现场实时情况,导致实际事故救援能力不足,无法在事故出现后的第一时间落实管理措施、开展有效的事故救援工作,最终导致事故影响范围扩大,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例如,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后,由于信息传递能力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向周边路段驾驶员发布前方公路交通事故信息,导致后续车辆仍旧驶向事故路段,事故路段堵塞,救援车辆与急救车辆无法在限定时间内抵达现场开展伤者救治与现场救援工作。

2 智能交通技术在公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 加强交通事故预防能力

公路安全管理中,人为因素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为强化交通事故安全预防工作开展力度,有效监督与减少影响交通安全的违章驾驶行为,需要应用智能交通技术。

(1)智能探测。

其次,工程现场管理不到位。现代建筑工程的内容十分复杂,现场活动复杂多样,这就对现场组织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施工混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以及施工项目进行梳理,造成时间的浪费,进而影响到同城进度。由此可见,工程现场管理不到位会对施工整体进度造成较大的制约,同时影响到工程质量。

驾驶员身体状态较为疲劳时,容易在行驶期间忽视视野范围内存在的潜在危险。智能交通系统在运行期间,能够自动对车辆周边环境情况进行感知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存在的潜在危险,确保驾驶员及时发现与提前规避风险隐患。

(2)信息接收。

智能交通系统与车载显示屏等设备保持稳定通信状态,管理部门发布交通事故时,将在汽车显示屏中进行显示,并在车辆行驶期间向驾驶员显示前方路况信息、限速信息等关键信息。

(3)驾驶状态监测。

将驾驶状态监测系统接入智能交通系统中,在车辆行驶期间,通过所配置红外摄像头等装置,持续对驾驶员状态进行监测,准确评估驾驶员疲劳程度,并提出相应建议。问题严重时,将检测数据及结果上传至管理中心,管理人员远程对驾驶员提出行车建议。

例如,丰田Lexus等款式车辆配置了直接监测系统,通过NIR红外传感器与DM控制器,采取图像识别技术,对驾驶员的面部图像进行分析,检测面部轮廓与眼口鼻位置,判断驾驶员注意力是否集中,监控心跳变化,判断驾驶员情绪状态。

2.2 环境监测及事故预警

(1)在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的前提下,在公路工程现场及周边区域配置多种传感探测装置,如能见度检测器、气象检测器、电感式传感器、超声波式传感器等。持续向管理系统上传所采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与逻辑运算,从中提取关键数据,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在用户界面进行集中显示。如管理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公路工程实时运行状况以及环境情况,如检测是否出现雨雪与冰雹等气候。

(2)在环境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如果存在安全隐患或测量值超过额定值与安全范围时,将自动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号,汇报如公路能见度过低、风力等级过高等风险。管理人员针对性发布交通风险提示信息或事故预警信息,并在必要情况下采取公路封路等措施,预防交通安全事故。

例如,在前方路段出现车辆追尾等安全事故时,为预防交通堵塞与连环追尾事故,管理中心将依托智能交通技术掌握事故现场情况,为后续车辆提供前方路况信息,要求后续车辆驾驶员降低车速,与前车保持安全间隔距离。在强风与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向驾驶员提示行车速度限值与制动距离要求。

2.3 快速中止事故并开展救援工作

(1)现场调查。

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后,运用GPS技术确定事故点具体位置,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库调取查阅事故点在过去一定时间内的视频监控资料与其他类型数据,直观了解交通事故产生原因与事故过程始终,科学制定事故救援方案。

(2)决策建议。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出现交通事故后,人工智能系统基于专家知识库,结合事故相关因素,模拟人类思维方式进行逻辑运算,为事故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也可以直接生成事故救援方案,管理人员对方案进行审核修改即可,提高事故救援工作质量与应对效率。

(3)发布信息。

出现交通事故后,管理人员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向事故周边区域车辆发布事故通告及前方路况信息,避免在事故路段出现交通堵塞等状况,保证救援车辆可以快速抵达事故现场。

2.4 公路交通信息实时发布

在传统公路安全管理模式中,受到技术限制,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频率较低,且自公路现场传回信息的时效性较差,无法帮助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现场交通状况。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依托互联网与物联网,突破了空间与时间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管理中心上传公路现场的监测信息与视频图像资料。

构建双向传输系统,管理中心可以直接向公路沿线配置的交通基础设施或车辆发布实时信息,如前方路况信息与天气信息等,起到交通提示与管控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推进,公路工程运营期间产生大量数据,对公路安全管理水平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交通技术体系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借助优异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可以辅助人工快速完成数据采集、分类汇总、分析处理等操作,从庞大数据量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筛除无用信息。

2.5 故障车辆三维定位

在车辆行驶期间,受到外部环境、结构自身老化、人为等因素影响,有可能出现运行故障,对车辆行驶状态造成影响。问题严重时还将出现汽车抛锚、爆胎、电控系统运行瘫痪等问题,导致车辆无法自行驶离公路或停靠在应急车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容易引发车辆连环追尾等交通事故。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公路管理系统与车载GPS系统保持通信连接。

例如,可以运用分组无线技术、车载GPS系统快速将故障车辆的实时三维位置上传公路管理中心,为后续故障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2.6 智能化驾驶

从交通事故预防管理层面分析,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力度,协同运用人工智能、雷达探测、GPS定位、视觉计算与环境监测等技术。在无人工干预前提下,计算机系统基于程序运行准则与运行数据分析结果,替代人工向机动车辆下达各项控制指令,控制车辆按预定线路行驶,最大限度减小人为因素对车辆行驶安全及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国家建设了若干测试示范基地,并批复多张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并推出多款自动驾驶乘用车,如百度公司与一汽集团联手打造的红旗EV,但仍旧存在多项技术难题有待攻克。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商用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在车辆中搭载辅助驾驶系统作为过渡,向驾驶员提供车道偏离警告与车距控制等辅助功能。

2.7 交通事故风险预测

在公路运营期间,可以在已知信息要素基础上,运用智能交通技术准确预测未来一定时间的交通路况,评估各类交通事故的出现风险与所造成影响。智能交通技术通过电磁感应线圈等装置,持续获取实时交通数据流与交通参数,如交通流量与线圈占有率等,将公路交通流数据以及事故风险间的关系为预测依据,构建公路事故风险判别模型,向模型中导入实时交通流特征参数,根据模型输出结果来评估检测区域未来一定时间的交通状态,提前预测交通事故,采取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措施,以规避交通风险。

3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交通技术的优化创新与推广应用,不仅是公路交通管理的全新发展趋势,也是全面提高公路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管理部门需要认识智能交通技术价值,科学制定技术方案,持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以推动我国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交通事故驾驶员交通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繁忙的交通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小小交通劝导员
起步前环顾四周是车辆驾驶员的义务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愉快的购物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