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1-04-12 09:13章晓霞
智能城市 2021年13期
关键词:器具管理人员建筑施工

章晓霞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74)

1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1.1 推动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我国建筑业早期发展阶段,由于管理理念滞后,加之受到信息传播方式的限制,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较为粗放,无法保障管理信息的时效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易出现纰漏,无法为具体施工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信息支持,限制了施工管理水平及效率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各建筑企业提高对BIM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依托计算机系统与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共享,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建筑项目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辅助人工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文件编制等管理任务,是构建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

1.2 改变传统施工方式

在建筑工程传统施工模式中,受限于陈旧的施工管理方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开展施工活动,呈现出施工效率低下、质量问题频发、人员流动性强的局势。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时间、空间与地域对信息传递造成的限制,企业可以实时掌握现场施工情况,快速制定并实施相应管理计划,将传统的人力施工方式转变为依托信息化控制的机械施工模式,显著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例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机械器具与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构建稳定连接,在建筑施工期间持续对机械器具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上传,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掌握实时施工情况,由信息化管理系统直接向机械器具下达具体的控制指令,实现信息交互与远程施工控制。

1.3 强化数据处理能力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工程建设期间将持续产生庞大数据量,对施工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数据,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切实满足实际管理需求,既无法高效完成各项管理任务,也无法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凭借精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在保证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与数据相关的处理任务。例如应用大数据技术,使用信息软件工具持续采集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实时数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数据进行捕捉、集合与处理,从中提取具备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帮助管理人员掌握工程情况,如预测未来一定时间的施工状况、调查所使用施工材料的市场售价等。

1.4 增强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沟通

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等多方组成,各方协同开展施工管理活动才能做到对项目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减少信息传递时间成本,取得理想的建筑施工管理效果。例如对BIM技术的应用,在可视化与透明化状态下开展建筑施工与管理活动,项目参与各方可直接在BIM系统中查阅相关数据信息,并以线上方式远程进行沟通交流。

2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工程进度管理

在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层面,常用的信息技术为4D模拟、BIM、网络计划技术等。

(1)网络计划技术。

将建筑施工目标分解为若干独立的工序环节,明确各工序环节的衔接顺序及开启结束时间以及紧前工作及紧后工作的逻辑关系。以代号或时标网络形式加以表现,确定施工进度管理计划的关键路线和前后工序制约关系,在其基础上合理调配人力、机械器具与材料等施工资源,完成编制控制性计划和直接指导性进度计划的管理任务。

(2)BIM与RFID技术。

RFID作为物联网的一项关键技术,具备良好的数据采集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采集工程信息,并在已完成的建筑构件和机械器具上贴设RFID标签,对其进行实时进度跟踪。RFID与BIM技术的组合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互补效果,RFID技术负责持续对实时施工信息进行采集,再将所采集信息上传至BIM数据库,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表现并修正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增强信息空间与现实物理世界中构件间的关联系数,为施工进度管理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3)4D模拟技术。

针对4D模拟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可以在已知工程信息基础上构建4D实时施工模型,持续将所采集构件进度数据等信息导入模型中,模型将以现场进度数据更新或所设定里程碑事件等为标准进行动态化循环,准确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施工状况。

管理人员将模型模拟过程与进度计划内容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并预防突发问题的出现,减小变量因素对施工进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2.2 工程材料与机械器具管理

在建筑工程材料与机械器具管理层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计划编制与信息采集两方面。

(1)计划编制。

以BIM与大数据为首的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逻辑运算能力,在已知工程信息基础上,辅助管理人员或自动编制相关管理计划与图表,如设备租赁计划、设备维护计划、工程材料网络计划图、材料实时消耗配比图表等对已编制管理计划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分析,向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意见。

(2)信息采集。

通过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以线上监控工程现场中机械器具与施工材料的实时情况,自动归档记录材料出入库数据等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掌握各类施工材料的消耗情况。可选择在机械设备上配置传感器装置,传感器持续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上传,监测到设备运行异常时,向管理人员发送信息提示,快速编制并实施设备维护计划,解决设备潜伏故障。

2.3 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在施工质量管理层面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了企业对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环节的控制力度,具备了实施模块化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的技术条件,减小人为主观因素对管理质量及效率造成的影响。例如,在运用BIM技术的前提下,可以直接通过构建BIM模型进行图纸会审,最大限度发现并解决施工图纸中存在的“缺、错、碰、漏”问题,并在三维可视化条件下开展技术交底等工作,使建筑图纸意图表达更为清晰,降低错误施工问题的出现概率。

BIM技术将持续采集工程实时信息,将现场信息导入模型与技术标准进行对照,判断现场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施工成果质量不达标或存在不规范行为,将在BIM模型中进行特殊标记。

在施工安全管理层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辅助管理人员编制相关管理计划,如针对性编写项目安全管理措施。在软件中导入各类机械器具使用要求与材料性质,在现场平面规划图中合理规划各类材料与机械器具的堆放区域,如保持易燃易爆材料与普通材料的安全间距。采取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现场设置传感器与摄像头等装置,持续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远程监测,监测到异常现象后,及时将问题上报反馈,将安全事故扑灭在萌芽状态。

3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3.1 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在建筑信息化施工管理背景下,通过对各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管理方式的限制,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水平及效率。

部分管理人员尚未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化素养,没有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也没有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工具及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流程,致使技术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筑企业应提高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以信息化系统与相关软件工具的操作流程、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熟练掌握ArchiCAD、Revit、CATIA等核心建模软件。

3.2 拓展信息技术应用范围

当前在部分建筑工程中,虽然企业持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引进力度,致力推动建筑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但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经验与技术经验,引进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较小,在部分方面仍旧采取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建筑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结合项目情况与实际管理需求,持续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以BIM技术为例,在建筑施工管理领域,可将应用范围拓展至信息发布与审核、方案深化设计、机电分析、结构分析、模型综合碰撞检查、造价管理、施工进度预测、可视化技术交底等方面。

3.3 加强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研发力度

在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模式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软件工具,如Artemis Viewer、Project Scheduler、Turbo Project等,均为国外软件,具备WBS编码、关键路线绘制、资源与费用管理、进度跟踪、数据排序筛选等基本功能。国外软件工具均是在参考国外施工技术规范与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与我国建筑业现行规范标准存在差异。建筑企业应加强对相关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的研发力度,推动软件工具的国产化发展进程,例如邦永PM2、CCproject、IProject等软件工具,均是按照我国建筑施工标准与实际管理需求而开发的软件产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推动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必须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构建统一、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建筑施工管理。

猜你喜欢
器具管理人员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古代器具灌农田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科学确定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