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
(西安财经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每个国家基本都会受到区域经济差异不平衡问题的影响。我国地域广阔,要实现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目前就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探究,只建立在省一级的单位上进行统计分析,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大致反映地区整体的经济差异,但却忽视了省内各地区经济差异影响,不能准确的体现出地区经济差异格局的转变以及地区经济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对省内各地区经济差异进行合理测定,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实现对省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才能为国家统筹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增加。Tsui,Kaiyuen采用了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利用区域收入水平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Nichloask.Lardy通过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工业、内陆与沿海的产出收入差距进行了统计分析,简述了区域经济差异与产出收入的关系,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升。区域经济差异是国际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同时也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研究,并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唐炜、叶超、杨开忠等选择二元区域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并非均衡分布,而是汇集在单个或极少部分区域,因此,它的空间模型必然以二元结构(也称核心一边缘结构)体现出来,但无法发现不同地区经济变化差异以及同一地区经济增长总体水平。魏后凯等利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指标体系,结合具体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总体水平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和表现,对二元结构分析的缺点进行了补充,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是决定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3.1.1 数据来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以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进行测定,由于综合指标法是在大量观察和分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数据相对难收集,本文则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单一指标法。通过反映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来研究一个地区经济的总体变化情况,具有普遍性。通过对2007-2016年近10年时间进行整体研究,以消除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数据主要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
3.1.2 分析方法
为了能够正确全面地体现出某个地区的经济差异的发展变化情况,通常以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为研究的根本,在此基础生上设计更多的综合指标以满足研究需要。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
1.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
表3-1是对2007-2016年陕西省近十年来人居GDP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具体分析,其中绝对差异以极差与标准差为重点进行分析,相对差异则以RHL值与变异系数为重点进行比较。2007年陕西省人均GDP的极差为9905元,而到2016年增长为74702元,扩大了7.5倍,年均增长6479.7元,标准差近十年来也有大幅度提高,由原有的7434.114元增涨至20435.12元,相比之下扩大了2.75倍,年均增长1300.1元。通过对比发现,绝对差异每年都在逐步扩大,其中2011年是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极差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64.2%,标准差也比去年增长了48.1%,体现了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整体变化情况是逐渐扩大的。相对指标中的变异系数由2007年的0.4984增长为0.5047,扩大了1.13倍,而RHL值整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2012年开始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主要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降低经济增速目标。虽然2012年RHL值表现为下降趋势,但是到2016年后开始上升。总体上相对差异呈现缓慢波动,只有个别年份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达到相对差异的最大值。
综上所述,对于2007-2016年陕西省近十年来人居GDP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分析后,可以得出陕西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表现为逐年增长,其中2011年是相对于前一年增长幅度最大的;而相对差异呈现波动变化,虽然2012年RHL值表现为下降趋势,但是整体上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通过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都为扩大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10年间一直在增长。
表3-1 2007-2016年陕西省人均GDP的时间变化间差异
2.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
表3-2是2007-2016年陕西省人均GDP的空间变化间差异的具体研究,通过对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地区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这三个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2007年陕南地区人均GDP的极差为1825元,而到2016年增长为7345元,扩大了4.02倍,年均增长552元,标准差近十年来也有大幅度提高,由原有的765.04元增涨至3395.51元,相比之下扩大了4.44倍,年均增长243.04元,通过比较连续两年的绝对差异变化情况,对比发现2014年增长幅度最大,极差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46.4%,标准差的增长速度为51.8%;2007年关中地区人均GDP的极差为14061元,到2016年增长为41804元,扩大了2.97倍,年均增长2774.3元,标准差则由原来的4434.14元增涨至3395.51元,相比之下扩大了2.8倍,年均增长243.04元,同样比较连续两年的变化情况,得出2014年增长幅度最大,极差增长13.7%,标准差增长速度为16%;2007年陕北地区人均GDP的极差为6425元,到2016年增长为34056元,扩大了5.3倍,年均增长2763.1元,标准差同样扩大5.3倍,由2007年的4434.14元增涨至2016年3395.51元,其中2010年增长幅度最大,极差增长13.7%,标准差增长速度为16%;体现出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情况是逐渐扩大的。
从相对指标上看,陕南地区近十年的变异系数由0.1016增长到0.1051,扩大了1.03倍;关中地区的变异系数由0.2056上升到0.2345,扩大了1.14倍,陕北地区的变异系数由0.1180上升到0.2057,扩大了1.74倍,RHL自2012年均有小幅下降,相对差异缓慢波动,个别年份下降,但总体上呈扩大趋势。
表3-2 2007-2016年陕西省人均GDP的空间变化差异
1.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差异。自然资源的差异是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自然资源决定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向。这种差异体现在地区所处的地理区域和资源分配上。关中地区地处渭河平原,交通便利,在科技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各种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汇集的区域。陕南地区多处山脉,交通较为不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适合种植各种药物,易于发展种植业和制药业。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相对稀少,只适合种植个别农作物,但具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2.政策倾斜力度差异。为了促进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出优先发展关中地区的政策,利用关中地区的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通过国家投资和引进大量的外资企业,集中发展机械、电子、国防科技工业,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发挥关中地区的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而陕南,陕北地区国家投资相对缺乏,只能用以帮助两地区发展需要。
3.产业结构的差异。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优异的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陕西省整体呈现出“二三一”的格局,关中地区第一产业相对薄弱,而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其中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位列三大地区之首;陕北地区能由于能源产业发展较快,因此,第二产业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第一、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产业结构整体上较为单一;陕南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三大区域中最快,工业进程较慢,但第二产业的支撑程度逐渐在增强。从三大区域经济总量占比来看,关中地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而陕南、陕北地区相对关中地区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这是形成地区内部经济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1.利用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实现带动其他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关中地区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在科技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各种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汇集的区域,已经建立起国际产业基地,其中主要以新亚欧大陆及沿线地带为主,发展新型技术产业,着重进行工业发展,以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和综合种植业为基础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着重利用关中地区中心城市的位置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强对与其他经济落后地区的带动能力。
发挥资源分配优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力度。
2.陕南地区多处山脉,交通较为不便,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经拥有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当地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引进各领域人才和创新型产业,促进当地特色产业与创新型产业相结合,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优势,同时国家继续给予政策倾斜,加大陕南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开发产业项目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加快陕南地区经济建设。关中地区继续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侧重第一产业稳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陕北地区应延长产业链,以煤矿等能源资源为基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增加对资源开发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陕北资源分布的独特优势。
3.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加速产业结构制度改革。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是推动地区经济稳定前进的重要因素。陕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在三大区域中最高,但工业发展较慢,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因此要加大力度发展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平衡发展。关中地区以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为基础,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上进行突破,利用先进技术和人才资源着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使其处于领先地位,从而引领其他产业的进步。陕北地区要增强在第一、三产投资建设,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通过当地优势资源,发展能源产业进行延长产业链变化。形成各地区互补互助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