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淼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肺癌是威胁患者健康以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些年来,很多的国家及地区相继声明肺癌的病发情况以及死亡情况均逐渐升高,而且在大多的恶性肿瘤中男性的肺癌病发情况以及死亡情况均属于首位,而女性的肺癌病发情况以及死亡情况也均位于第二,比男性稍低[2]。肺癌在临床中其表现相当复杂,因为肿瘤出现是否有转移、出现部位、其他并发症、病症、患者的耐受性和反应程度决定着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肺癌的基本症状有五种,分别为浸润症状、转移症状、局部症状、肺外症状、全身症状[3],但致使肺癌的原因目前没有最完整的理论。
肺癌围手术期的准备和管理和其他手术大致一样,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身体的一系列情况做数据评估,评估中包含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以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的数据,根据评估报告判断患者是否能接受麻醉和手术带去的创伤[4]。
到目前为止,肺癌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手术中需要打开患者的胸腔并切除部分肺组织,这一系列的过程难免会损伤肺功能,所以治疗的关键是维护肺功能。由于大部分肺癌患者的身体各项功能都比较差,心理压力和负担也比较大,所以采用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治疗肺癌的最佳选择[5]。基于此,本文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肺癌手术患者为参考进行研究。将7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并均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其中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17∶18,年龄38~72岁;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18∶17,年龄40~78岁。收纳患者标准:均与肺癌诊断的所有标准相符合;均具有病理检查确诊证明。排除患者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不纳入本次试验;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也不纳入本次试验。两组肺癌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麻醉分级方面均没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术前术后对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提醒患者需禁忌的饮食,用药需谨遵医师的遗嘱,医护人员进行日常护理;对观察组实行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告诫患者在术前2周需要戒烟,同时告知患者手术相关事宜(包含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②饮食护理:在手术前1 d可以保持正常进食,手术前2 h指导患者服用葡萄糖,在手术当天早上要进行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6];术后4 h后可以从流食开始进食,由于患者化疗时间较长,以防患者出现便秘,建议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和粗纤维食物,尽量以低脂低盐为主。③气道护理:在手术前让患者多练习有效咳嗽的技巧和深呼吸的方式,以防患者太过疲惫,建议每日3组,15次/组,根据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和身高年龄来制订一套适合患者的训练计划,并进行一系列的肺部训练,使肺部功能更加完善;术后引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并使用肺计量器,帮助患者雾化吸入、药物祛痰和拍背咳痰。④引流管护理:为患者拔管,需要注意时间和引流量,胸腔引流液在24 h内小于50 mL即可以进行拔管,引流管拔除后,应时刻关注水柱的波动情况和引流液的颜色以及性质,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⑤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肺癌患者的身体各项功能都比较差,心理压力和负担也比较大,所以护理人员应适当安慰患者并积极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提升患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压力。⑥镇痛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前镇痛:将40 mg的帕瑞昔布钠(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20014)溶于2 mL的0.9%氯化钠中,然后进行静脉注射;在手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和注射40 mg帕瑞昔布钠,术后晚上9点和清晨7点分别再次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7],并对患者定时进行疼痛评分;也可以让患者多听些舒缓的音乐、多看些有趣的书籍或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平缓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可以咳痰、有效咳嗽并早期下床进行活动。⑦液体量护理: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的输液量进行严格控制,生理盐水不能高于1 000 mL,总液体量不能高于1 500 mL,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正常且平稳。
1.3 观察指标 制定调查表,并对两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采用问卷的方法施行调查,表中调查内容包含患者在实行护理模式后的并发症情况、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程度和疼痛情况,整篇问卷则运用百分制进行统计,分为优、良、差3个级别,对比两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在实行护理模式后的并发症情况、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程度和疼痛情况。疼痛评分分为优、良、差;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并发症情况按术后胸腔是否积液、患者是否呛咳、肺部是否有感染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进行处理,用Diensl等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程度、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并对比两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在实行护理模式后的疼痛情况,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对比[n(%)]
2.2 两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在实行护理模式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43%(32/35),80~100分中有17例、50~79分中有15例、小于50分中有3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57%(24/35),80~100分中有13例、50~79分中有11例、小于50分中有11例。两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在实行护理模式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低,病症主要是胸腔积液、呛咳和肺部感染。其中对照组中胸腔积液患者有4例,呛咳患者有3例,肺部感染患者有4例;观察组呛咳患者有2例,胸腔积液患者有3例,肺部感染患者有2例。两组肺癌围手术期患者数据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肺癌是呼吸系统中极为常见的恶性肿瘤[8],而且肺癌在临床中其表现相当复杂,因为肿瘤出现的部位、疾病类型、是否有转移、其他并发症、患者的耐受性和反应程度决定着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由于手术极其复杂存在的并发症也较多,所以在手术后会出现身体留置管道较多、疼痛感强、肺部并发症较多等,而且平常的术后恢复技术(如体位引流、机械辅助排痰、机体疼痛、运动能力下降等)也会限制到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9]。
快速康复护理在手术后患者护理工作中比较常见,此护理模式相对于传统手术护理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在护理期间通过促进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早日康复,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家庭经济负担[10]。由于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常被广泛的应用,所以通过查询循证医学证据,对各种护理模式进行优化,终于找到了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并缩减了手术前后患者的应激反应,达到了使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快速康复的目的。
本次试验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程度、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试验证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在并发症不增加的情况下加快患者的恢复,而且在肺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加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也显示出了巨大优势。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