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2021-04-11 13:58陈立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者护士

陈立丽

(营口市中心血站,辽宁 营口 115004)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血液的供应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无偿献血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普遍的血液供应公益方式,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无偿献血的人参与到血液供应过程中。献血者献血时可能会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的情绪,导致影响采血的安全性。对于献血者的常规护理方式没有重视献血者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采血期间献血者晕倒等风险[1]。实际中,无偿献血时应当重视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保证献血者献血的质量,并防范献血事业的发展受到抑制。在采血中,采取适当的方式、由护士来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献血者的心理负担,并提高献血的效果,促进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选取55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站采血护士的心理护理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本院无偿献血人员5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275例。对照组中男155例,女120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9.11±3.06)岁;观察组男160例,女115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12±2.88)岁。组间常规资料相近,可以对比(P>0.05)。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献血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具体为采血护士帮助献血者了解具体的采血流程,并使其了解具体的采血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①加强科普宣传力度:为献血者进行献血常识的普及,尤其是对于首次献血的人,为了防止献血者过于紧张以及害怕,要求采血护士告知献血者在献血前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的充足,防止过度操劳;饮食方面要求献血者不要在献血当天喝牛奶、吃肉类,也不要吃得太饱[2]。②无偿献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三种。首先,心理因素的影响。初次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会具有紧张、恐惧、血压下降、大脑供血不足等问题,导致献血的心态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不良反应。其次,精神方面的影响[3]。实际献血过程中,献血者通常具有消极以及积极两种思想态度,消极的思想情绪会导致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而积极的心理态度则会促进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献血者在献血时因害怕穿刺、过于担心采血过量、害怕受到针眼感染等问题,而产生消极和恐惧的情绪,应当帮助其消除恐慌心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护士的工作[4]。最后,献血者的体质影响。如果献血者在献血时处于饥饿或空腹状态,或者在疲劳状态下,就会导致血压下降,使献血工作无法顺利完成。进行穿刺时的局部疼痛,使患者神经紧张,也不利于献血工作的开展。③献血全程的心理护理方式:首先,在采血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求献血站的护理人员能够为献血者讲解无偿献血的知识、血液采集的流程以及血液管理的方式和血液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等,让献血者能够了解定期献血对自身身体的积极作用,并纠正献血者对于献血方面的错误认知,对献血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解答和分析,提高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进行采血之前,对献血者进行生理指标的检测,告知献血者检测的结果,使整个采血过程处于有效的掌控范围内[5]。其次,是采血中的心理护理方面。要求护理人员中始终保持动作的轻柔性以及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护理之前要告知献血者,安抚献血者的情绪,指导献血者能够积极地参与和配合采血的过程。在对献血者进行穿刺时,应当保持规范的操作,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从而减轻献血者的压力和痛苦。采血时要求护士能够观察献血者的动作和神情等,对于出现情绪剧烈反应的献血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呼吸调节,并适当和献血者交谈,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最后,采血后的心理护理方面。在采血工作结束之后,要求采血护理人员能够安排献血者静坐,保持休息,对献血者观察30 min,确保献血者不存在异常反应。当献血者处于观察期的过程中,要求护士能够对献血者的表现进行全面的监测,询问其身体是否存在不良的感受,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献血者在离开之前要求护士能够对献血者进行生活指导,使其了解献血后应当注意的事项,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和干燥,并防止剧烈活动,适当补充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进而促进身体的快速恢复[6]。④采血护士对献血者心理的作用:采血护士在其具体的工作中具有义务以及责任来为献血者提供合理的服务,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结合献血者的不同特征和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对策对献血者进行细心解释、抚慰以及劝导等,从而实现献血者能够更加有效地配合护士人员,适当地调整其心理状态,对献血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促进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7]。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采用本院自制的焦虑及疼痛感知评分网络量表进行评估,使用四级评分制,通过献血者自行填写量表内容,最终经过医护人员统计,得出献血者焦虑及疼痛感知结果,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代表焦虑及疼痛感知情况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对本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包括焦虑评分、疼痛感知等)、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等)分别用()、[n(%)]表示,分别实施t检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n(%)]

2.2 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疼痛感知评分 观察组的焦虑分数以及疼痛感知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疼痛感知评分(分,)

表2 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疼痛感知评分(分,)

3 讨论

护理心理学是一种将护理学以及心理学进行充分融合的学科,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缓解在献血过程中的献血者心理障碍。采取心理护理方式需要护理人员能够根据献血者的性别、职业、年龄等特点来进行分析思考,有针对性地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方式,帮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所献血液的质量。与此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为献血者提供舒适的献血环境,使献血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降低在献血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8-10]。对此,要求采血工作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解答献血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与献血者进行积极沟通,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而能减少献血者在献血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有效地完成献血工作。在护士对献血者进行的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当体现出因人而异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便于能够让献血者顺利完成采血工作,并为下次献血做好基础,不断扩大以及稳定献血队伍规模。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选择的550例无偿献血者中,采取了有差异性的护理方式,导致献血者的具体献血体验产生了不同的情况。具体来说,观察组的无偿献血者通过采血护士的心理疏导,具有较高的心理护理满意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无偿献血环境。对照组的无偿献血者基于常规护理模式下,虽然也对具体的献血流程产生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其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则不是很良好。与此同时,在对献血者的焦虑以及疼痛感知评分对比过程中发现,观察组的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方式之后的评分情况要明显的高,献血者的自我感知良好,就说明在无偿献血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能够调整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安抚其在献血时产生的焦虑以及躁动情绪,防止在献血过程中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总体来说,在本文对两组无偿献血者进行的不同献血护理方式研究过程中发现,两组献血者在献血情况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特点。这就体现出献血者献血时对其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献血的质量和效率,保证献血的效果。实践发现,在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能够帮助献血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护士工作,为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体现出无偿献血的管理特色。因此在未来采血站的无偿献血工作发展过程当中,要求能够重视心理护理工作,在献血者献血时为其带来更加全面的献血感受,促进无偿献血事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献血者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