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医学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是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予以关爱,以此提升对于生命的尊重,在临床护理时特别是重症监护室护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将护理服务标准指标提升[1]。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同时还需要予以情感付出,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而言,其心理生理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为此需要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病情恢复。此次研究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相关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病例选择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入选患者均存在清醒的意识,可配合正常医疗过程,排除患有精神异常以及语言沟通障碍患者。9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划分为两组,即45例对照组以及45例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性患者为27∶18,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1.61±2.42)岁,29例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16例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男女性患者为25∶20,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0.63±2.64)岁,30例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15例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通过软件对比,组间数据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人文关怀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第一,转科前或者转科关怀护理。通常情况下,ICU收治患者均为病情较为严重以及存在生命危险者,为了方便对其进行管理,患者家属不允许实施陪护,为此部分患者进入ICU后心理波动较大,认为自身病情较为严重,会时刻死亡,为此在进行转科前和转科后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其讲解ICU的大致环境、治疗方法和入住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虽然病情较为严重,但ICU治疗方法较多,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可将其不良情绪消除,有助于应激能力以及免疫力提升[2-3]。
第二,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ICU和普通病房存在差异,通常属于开放式,同时相关设备的应用以及患者痛苦呻吟声,其环境特殊性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使其出现睡眠不足现象,此外患者家属不能陪同,患者因此会出现情绪,为了将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过程中需要防止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不应进行喧哗,同时不能在患者面前谈论其病情,以免产生负面影响,指导患者乐观地面对自身疾病,以此提升治疗依从性。在正常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保持病房光线良好,降低设备仪器声音,并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病房情况,播放轻松音乐,消除的患者孤独感,此外指导患者家属在有效探视时间内与患者进行交流[4]。
第三,护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在患者以及家属面前,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自身良好的工作形象,此外护理人员不应评论患者的病情,提升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度。
第四,提升护理技能。患者家属同样需要人文关怀,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家属增加交流次数,提升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限制患者家属进入ICU探视时间以及次数,指导家属探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安慰。在探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陪同患者家属,对其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5]。对于技能方面而言,护理人员需要落实相关护理服务,在对患者实施眼部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的同时,需要对清洁卫生予以重视,每日晨间护理人员需要擦拭患者的脸部,睡觉前需要对其身体进行擦拭,如果患者出现出汗需要对其擦身,确保患者床单干净,以免产生交叉感染。
第五,离开ICU后护理。如果患者符合转入普通病房的条件,重症监护室患者转科治疗属于阶段性胜利,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就目前而言可将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状态予以解除,并返回至普通病房实施后续治疗[6]。此外需要通过平车将患者送至病房中,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接班,在转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隐私予以保护,并向家属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而后指导患者在普通病房安心进行治疗。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实施随访,询问患者病情康复状况,并予以健康指导。
1.3 评估指标 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评估指标为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技术;而后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分数和评估指标呈现负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的数据经对比,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后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技术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的数据经统计对比,结果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为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诊治技术以及设备较为先进,能够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以及交叉感染等。对于患有败血症、脏器功能衰竭、中毒、重症休克和大型手术患者而言,均需要监测其病情[7]。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应对其进行24 h监护,确保其生命体征的平稳,有助于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后,需要对心理和精神方面舒适度进行重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可影响患者病情恢复。
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可提升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需要对此模式予以重视,并坚持采用此模式。特别是一线护理人员而言,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病情,同时需要负责其生命安全,对患者的知情权以及隐私权予以维护,对患者人格进行尊重,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提升自身素质,加大基本技能的实践力度,人文关怀护理凸显人和人之间的纯真情感,有效落实护理措施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率[8]。
对于重症监护室的传统护理模式而言,护理人员主要重视病情监测以及抢救生命,对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情绪变化予以忽视。此次研究对患者转科前实施护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并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大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交流力度,当患者离开重症监护室进入至普通病房后,依旧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后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技术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对比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组间的数据比较结果为P<0.05,数据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效果良好,可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此护理模式获取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