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21-04-11 13:58朱焕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优质化病情住院

朱焕林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5)

在冠心病中,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指的是心脏无法节律性搏动,频率、传导速度等发生异常,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常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具有病因多、病程长等特点,一旦患者发病后,未及时得到救治,则可能引发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还可能发生猝死[1-2]。目前临床并无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方式来控制患者病情,并辅以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确保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起着重要意义[3]。鉴于此,本研究以我院74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者为例,探讨对其予以不同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院就诊的74例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37)和试验组(n=37)。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0∶17,患者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为(62.70±5.60)岁,病程最长为11年,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为(5.130±1.750)年;试验组男、女比例为22∶15,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为(63.00±5.40)岁,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为(5.10±1.6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者。②有完整临床病史资料者。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订相关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存在意识、认知、精神障碍者。③肝、肾功能存在障碍者。④不愿意配合护理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定期对患者心率进行检测,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干预等。

1.3.2 试验组 以优质护理展开干预,主要干预措施如下。①优质化病情护理:组建一支护理干预小队,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内成员由具备丰富护理经验的人员组成,在开展护理干预前,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工作,确保其护理操作水平、操作能力、综合素质满足优质护理要求;强化病情监测工作,合理安排夜间与日间的病房巡视工作,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及时上报医师展开应急处理。②优质化心理疏导: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对于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再加上该疾病病程较长,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易导致患者存在一些负面情绪,出现不愿意配合治疗等现象,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故而在护理期间,需强化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工作,结合患者病情、心理特征与健康需求等,对其实施针对性疏导,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对于疾病的了解;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理对于疾病转归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并通过讲解成功治疗、康复良好病例等方式,帮助其建立起治疗信心,进而以积极心态参与到治疗中,进一步提高其依从性。③优质化用药指导: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增减药物服用剂量;由于中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少数患者在用药期间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故而需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促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展开对症处理。④优质化饮食干预:在饮食方面,结合患者爱好与病情,为其制订出个性化饮食方案,以少吃多餐作为饮食原则,主要食用一些易于消化、含低胆固醇类的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合理补充营养,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⑤优质化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锻炼与疾病间的关系,鼓励患者合理展开锻炼;在锻炼时,需选择具有较好透气性的衣物,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根据患者病情,如血压、心率指标变化情况,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如慢跑、打太极拳、骑单车等,运动量应以患者耐受为主,以循序渐进方式,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与运动量,在锻炼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等变化,若其出现不适感(如气促、头晕、每分钟心率次数超过120次等),告知患者立刻原地休息,避免加重不适感利;运动后,告知患者尽量不要洗澡,降低因血管扩张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⑥优质化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向其发放宣传手册,再次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强化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与健康知识的了解;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锻炼计划等,叮嘱其定期至院接受复查,在出院后15 d,进行1次复查,在连续3个月之后,可在1个月时进行1次复诊。

1.4 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①分析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分别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定,HAMA与HAMD量表中分别有14条项目与24条项目,以0~5分5级评分法评分,所得评分越高,则表明焦虑、抑郁症状越为严重。②分析两组住院时间与护理服务满意度,以NSNS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来评价,量表中共含19项测试项目,总分在0~95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1.5 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以统计学SPSS21.0展开分析与处理,心理状态、住院时间及护理服务评分以()表示,数据校验为t,统计学判断以P<0.05表明存在较大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显著(P>0.05);护理后,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HAMA、HAMD评分均较低(P<0.05)。见表1。

表1 分析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分,)

表1 分析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分,)

2.2 分析两组住院时间与护理服务评分 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住院时间较短,护理服务评分较高(P<0.05)。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住院时间与护理服务评分()

表2 分析两组住院时间与护理服务评分()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持续增长趋势,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4-5]。该疾病致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供给心脏的氧气和血液的血管发生堵塞,进而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甚至是坏死,进而发生冠心病。针对冠心病患者,必须治疗及时、有效,否则会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患者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现阶段中,临床对于冠心病治疗方法较多,但不能完全治愈,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较长,需改善其心肌缺血现象;而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则需要综合性治疗,由于该疾病患病因素主要包括情绪、饮食等,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提升起着重大意义,需结合患者病情,制订出完整治疗方案,并辅以护理配合,才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6-7]。

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按照医嘱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与护理工作,护理内容较为单一,且未重视患者心理需求,故而整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改变,临床逐渐重视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患者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治疗过程,同时还会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造成影响[8-9]。优质护理是临床常见护理模式,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理念,重视患者心理与生理需求,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要求,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促使其能够以积极心态来面对自身疾病与治疗,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治疗信心与康复信心[10]。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试验组不良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表明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促使其以良好心态来面对治疗;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护理服务评分高于常规组,表明优质护理能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更满足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以优质护理展开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其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优质化病情住院
妈妈住院了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分析优质化护理在预防荨麻疹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化发展措施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国家级高职院校优质化办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