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门旁肿瘤行经腹膜后与经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21-04-10 10:12杨亚军
人人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腹筋膜腹膜

杨亚军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741000)

肾门旁肿瘤为肾皮质肿瘤,具有病情严重和手术治疗难度大等特征,为此及时治疗对患者预后改善而言有重要意义。腹腔镜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中的微创术式,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为目前临床治疗肾门旁肿瘤的常用措施,目前临床主要经腹膜后以及经腹实施手术操作。虽然上述两种入路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1],但是由于病灶位置较深,且同肾门血管之间有密切关联,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术操作的难度,为此在手术之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灶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以确保手术效果及安全性[2]。本文主要分析经腹膜后与经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应用于肾门旁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详细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2019 年5 月至2020 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肾门旁肿瘤患者中,依据68 例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经腹组和经腹膜后组各占34例。

经腹:年龄范围:年龄最小值22 岁,年龄最大值70 岁,年龄平均值(41.45±5.06)岁;依据性别,男性患者占26 例,女性患者占8 例;依据肿瘤位置,腹侧肾门旁患者占19 例,背侧肾门旁患者占15 例;其中左肾患病患者占20 例,右肾患病患者占14 例。

经腹膜后组:年龄范围:年龄最小值25 岁,年龄最大值74 岁,年龄平均值(41.58±5.12)岁;依据性别,男性患者占28 例,女性患者占6 例;依据肿瘤位置,腹侧肾门旁患者占22 例,背侧肾门旁患者占12 例;其中左肾患病、右肾患病患者例数分别为25 例、9 例。

两组肾门旁肿瘤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经过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检查、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者;肿瘤未对周围淋巴结和肾脏血管产生侵犯者;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术前检查发现有可疑结节存在者;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肾静脉瘤栓的患者。

1.2 方法

经腹组:实施全麻,穿刺点取于右侧卧位,分别置入套管针,建立及维持气腹,将封闭切口缝合,取腹腔镜置入;于左侧结肠旁沟分别对脂肪囊、侧腹膜、肾前筋膜实施切割治疗,对肾蒂血管以及肾脏腹侧面开展分离操作;将肾动脉以及静脉血管找出,并逐步散开至周围组织,充分显露长度适宜的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将腹侧肾门旁肿瘤找出并且实施分离操作,利用血管将肾脏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阻断。与此同时详细记录阻断的时间,取剪刀于距离肿瘤5mm 位置将肿瘤和周围组织全面剪除,对肾脏创面的缝合应用双向倒刺可吸收缝线。

经腹膜后组:实施全麻,经右侧卧位取手术穿刺点,置入套管针,利用气囊扩增大腹膜后腔,实施封闭切口缝合操作,取腹腔镜置入,连接好气腹机,维持气腹压。对肾周筋膜实施切割操作,设立好拱形窗;手术过程中确定腹膜折返、肾周筋膜以及腰大肌的解剖结构,在同腹膜折返较为接近的位置实施肾周筋膜切割操作,切割上方至肾上极位置,切割下方需要超过肾下极3cm 左右,将输尿管找出并实施分离操作,以便于肾脏分离操作实施;将肾动脉血管和肾静脉血管找出,逐渐将周围组织分散,实施腹侧肾蒂分离操作时,可缓慢移动肾脏,同时实施转动和分离操作,以扩大操作空间;依据肿瘤解剖位置转动肾脏,将下极肿瘤向上极转动,若肿瘤位置在外侧及背侧,则无需开展旋转操作;固定肾脏复位及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两组肾门旁肿瘤患者的手术指标(热缺血时间、手术耗时、术后置管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

(2)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相关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时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用均数±标准差代表两组肾门旁肿瘤患者的计量资料,以t 检验;以“%”代表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代表数据相比较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

经腹膜后组患者的热缺血时间、手术耗时、术后置管时间相比较于经腹组,差异不明显,P>0.05;经腹膜后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经腹组,P<0.05。详见表1 所述。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经腹膜后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经腹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2 所述。

3 讨论

肾门旁肿瘤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肾皮质肿瘤,肿瘤位置靠近肾门,且同肾静脉、动脉或者肾盂之间的间隔<5mm,因此治疗难度极高[3]。

近年来,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微创理念盛行以及腹腔镜技术发展而广泛应用于肾门旁肿瘤的治疗中,该术式包含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腹入路,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4]。但是肾门旁肿瘤的位置较深,且同肾门血管之间有密切关联,因此手术操作难度较高,提升对术式技术的要求,为此术前需要全面掌握肿瘤位置、血管关系等,以选择入路方式,提升手术效果及安全性[5]。

表1 对比两组肾门旁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n=34)

表2 比较两组肾门旁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本次研究中,经腹膜后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经腹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耗时、热缺血时间、术后置管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经腹膜后与经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应用于肾门旁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可观且安全性较高,但相对而言,经腹膜后入路更利于患者机体康复。由于经腹膜后入路可利用拱形窗建立的方式将手术视野扩展,将后腹腔手术操作空间狭窄的问题解决;利用肾脏旋转方法获得最为理想的病灶切除和肾脏缝合的角度,将肾脏热缺血时间缩短[6];将肾脏和手术以外的筋膜、脂肪组织保留及缝合,固定肾脏于腹膜后腔位置,预防肾下垂发生。

总之,肾门旁肿瘤行经腹膜后与经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显著,相对而言经腹膜后入路的应用价值更高,但是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缺陷,有待在今后临床中展开进一步探析。

猜你喜欢
经腹筋膜腹膜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