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毓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自本届以来,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对于初步审查的监督方式已经制度化、常态化,并已经运用到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等多个领域。如何就此拓出新意?在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预算初审会上,“1+3”的新模式正式启动。即除了原本就要召开的区本级预算初审会之外,结合代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民政、教育、卫生部门预算的部分专项资金,召开3场专题审议会。
2020年12月21日至22日,“1+3”预算初审会召开,围绕着普陀区2020年预算各项指标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编制情况,30多名来自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预算审查代表小组的代表和专家组成员与区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聚集一堂、热烈互动。对于“1+3”新模式的初次体验,代表和专家们“抢话筒”更为积极,对于政府部门的提问也愈发“精准” “到位”;而对于首次接受初审会监督的三个政府部门来说,也仿佛经历了一场“心跳”考试。
树立预算规划意识,拓展监督广度
养老、教育、卫生一直都是代表们关心的热点领域,经过前期调研发现,2013年、2015年、2018年起,财政预算分别针对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和发展、特色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实践、养老服务机构,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其监督考核。为此,区人大常委会选择了养老机构运营考核奖励补贴专项资金、学校发展专项资金、医联体及儿联体专项资金作为今年3场专题审议的内容,时间跨度较长是这三者的共同点。对于此类项目,代表和专家不约而同地建议:政府在安排财政资金时,要开展专项资金中长期规划研究,对标对表阶段性发展战略,逐年分项,优化落实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保障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提升预算执行效能,强化监督力度
预算执行环节向来是代表们聚焦的重点之一,对于管好政府“钱袋子”,代表们有着深深的执着和坚持:“对于预算执行中远超预算和未完成目标达到10%的预算单位,应该作出专门说明。” “有的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效果并没有在材料上明确体现,应作进一步完善,让代表了解得更清楚。” “部分专项资金的功能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区人大相关专委会的代表也指出,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对预算执行进度施行“实时监控”。专家们则强调要强化跟踪监督,借鉴审计查出预算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工作的有益做法,对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建立督办清单制度,督促整改落实。
注重预算绩效评价,挖掘监督深度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这次会议贯穿始终的主题。“现在外部环境不稳定,财政收入增长减缓,明年依旧有疫情防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加强绩效管理的力度。”一句代表發言引起了全场共鸣。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显示,区财政局已筛选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绩效反馈应用性强的16个项目开展绩效跟踪重点评价,对3个部门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此举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也为政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用专家的话讲,就是“希望政府能更加牢固地树立绩效观念和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即预算编制时,所有预算项目都要开展绩效评审;预算执行时,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完善绩效评价与改进管理、调整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的挂钩机制;决算时,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以绩效结果评价为抓手压减低效资金。
满场“直球”的预算初审会后,各方意犹未尽。代表们表示,“通过初审会,不仅知道了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还知道了用得怎么样,收获很大”。政府部门也表示,“虽然有些问题很犀利,但对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管理政府资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人大这种监督方式‘讲实的、来真的,是在推动我们更好地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