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闻稿背后的故事

2021-04-09 08:31郭光辉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感谢信官微稿子

郭光辉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了。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参与了上海代表团的服务保障工作,在首都度过了紧张忙碌的9天。我和同事们一起见证了这场春天的盛会,亲身感受到国家最高议事殿堂里浓浓的民主氛围,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最难忘的当数采写陈国民代表的一篇新闻稿前前后后的故事。

陈国民是我所在的第三小组的一名代表。3月6日下午,上海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在我们第三小组的会议室里,代表们发言踊跃,“抢话筒”的情况时常发生。作为一名副部级领导干部,又是在京工作的代表,陈国民比较谦让,一直没有发言。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17点25分,临近休会时间。就在代表们已经感觉有些疲惫,小组召集人也准备宣布当天下午的审议发言结束时,陈国民代表座位上的话筒亮起了红灯。他急切而坚定地说:“我今天必须发言,希望场外听会的国家有关部委的同志能及时反映我的建议。”我迅速跑过去,把视频会议专用的手机放到他面前,调试好位置。陈国民字正腔圆地通报了姓名和代表号。很显然,陈代表是有备而来的,他拿着打印出来又手写增加了很多内容的稿子,一口气讲了20多分钟。他发言的语速很快,会议结束后,我向陈国民代表索要了他的发言稿便于整理,又逐页拍照发给场外旁听的国家发改委的同志,便于他们全面了解陈代表的建议。

陈国民代表的发言让我很感动,我瞬间产生了把这个故事传播出去的强烈愿望。由于小组的服务保障工作很繁忙,采写工作只能见缝插针、断断续续地进行。3月7日早晨,我凌晨四点多起床写稿,当天晚上把写好的初稿交给陈代表审核。第二天中午我把稿子改好,当晚发给了宣传处负责同志,希望在“上海人大”官微上刊载。3月9日下午两点多,“上海人大”官微發出了我的稿子《全国人大代表陈国民:残疾朋友有所呼,我必有所应》。虽然这么多年在媒体上发稿对我来说已是稀松平常的事,但看到官微上刊载的稿子,我还是有点小小的成就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位虽然官至副部级但仍心系弱势群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后来这篇稿子被《学习强国》转发。

稿子发表的当天晚上,我从上海代表团值班室拿到了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给陈国民等四位来自我们第三小组代表的感谢信。我特地细看了给陈国民代表的这封信,当我看到信中“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在《纲要草案》第五十章第四节中增加‘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表述”的句子时,我惊呆了:陈代表的建议这么快就被采纳了,同时为陈代表实现了他的愿望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把感谢信转交给陈国民代表后,抽空修改了前面写好的稿子,增加了国家发改委发来感谢信的内容。3月10日中午11点许,我把修改后标题为《全国人大代表心系残疾人 国家发改委积极回应》的稿子发给一家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上海新媒体。三个半小时后,我收到了这家新媒体记者转发来的微信稿《为残疾人事业发声,陈国民代表收到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感谢信》。虽然这篇稿子从署名上看不出我的任何痕迹,但我还是为陈国民代表的履职事迹和国家发改委积极回应代表关切的举动能在更大平台上传播感到高兴。果然,这篇稿子被多家新媒体转发。

3月11日,在上海代表团返程的航班上,我看到了当天《解放日报》报道陈国民代表的一篇文章,文章前两段都是我采写的稿件中的原话。我对此感到很欣慰,我不仅是这一新闻事件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航班抵沪后,我收到了国家发改委有关同志的微信:“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正式通过!感谢上海代表的支持认可,感谢您和同事们的辛苦付出!”自己的建议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纲要,陈国民代表更是兴奋。他在上海代表团的微信群里留言:“感谢上海团全体成员对我国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和所作出的努力!”我想,这其中也应该包含着我的一份努力吧!

猜你喜欢
感谢信官微稿子
感谢信的写作方法
政府官微运营勿重“形”而忽“实”
你会写感谢信和通知吗?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官微需找平衡点
把握分寸很重要
“官微”该是什么模样?
一封感谢信
拖稿的各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