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4亿人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

2021-04-09 08:31郁文涵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纲要草案代表

郁文涵

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规划,此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备受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关注。3月6日,出席会议的上海代表团全体代表认真审查了纲要草案。代表们普遍认为,纲要草案准确把握时代方位,广泛吸收民意民智,全面部署目标任务,确定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行动蓝图,是一个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好纲要。同时,代表们立足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结合上海实际积极建言献策,使这份与14亿人息息相关的蓝图变得愈发清晰。

“三新”和“高质量发展”贯穿全文

纲要草案总篇幅超7万字、内容多达142页,共分19篇、65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代表们在审查时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贯穿全文。

陈靖代表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实现高质量的GDP和财政收支,建议加强政策聚焦,完善创新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赋予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鼓励上海先行先试,加大压力测试;用好绩效考评指挥棒,创新完善GDP等核算办法,更好引导高质量发展。

刘新华代表说,资本市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大有可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作用,更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引导要素向先进生产力聚集;要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投资端改革,增加发展韧性。

约束性指标聚焦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

相较此前“十三五”规划设定年均增速高于6.5%的预期性指标,“十四五”规划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代表们认为,不设具体指标,为应对不确定性预留了空间,是实事求是、负责任的体现。同时,不设指标并不意味着不要GDP增速,纲要草案当中其他主要指标,比如失业率、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和GDP高度相关,因此在定性表述中其实隐含了定量表述。

相比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则是政府必须确保实现的“硬任务”。纲要草案设置了8个约束性指标,7个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方面。代表们对此高度赞同。

丁光宏代表说,纲要草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亟需加强以氢能为载体的低碳绿色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十四五”低碳绿色可再生能源规划;以国家为主导,加强氢能基础研究,启动多学科协同攻关;大力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加速构建氢能运输体系;探索绿电、绿氢认证机制,构建与碳排放权联动的绿色交易机制。

寿子琪代表建议,围绕“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两个关键词,进一步强化大江大河治理保护,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系统治污、精准治污;加快恢复岸线生态功能,突出空间协同管控;严格实施“十年禁渔”,突出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突出全社会共治共享。

“建议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强化监督检查,适时将碳达峰、碳中和完成情况纳入中央环保督察,用法治力量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王秀峰代表说。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被提到新的高度

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不少来自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代表倍感欣喜和振奋。

丁仲礼代表建议,强化对创新领域“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问题的研究,完善科研经费分配体系,下大力气解决我国科技经费使用中经常性经费过少、竞争性经费偏高的问题,更好鼓励引导科研人员安心从事“十年磨一剑”式的研究;统筹规划好我国南北方土地、水利等各类资源,进一步优化战略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王建宇、李林、马兰代表说,要对标发达国家,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特别是基础研究占科技总投入的比重要进一步提高;要尽快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计划制定和推进实施的机制,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复制推广。

针对创新领域顶尖人才相对匮乏的实际问题,许宁生代表建议国家制定加强顶尖人才培养的专项行动方案,支持一批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承担这一培养任务。针对企业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人才紧缺的现状,王霞代表则建议高校增设数字化课程,建立数字化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加大国内领军企业培育和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更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人民”成为最鲜明的主题词

据相关起草部门介绍,此次纲要草案的20个主要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指标,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代表们在参会发言的过程中,也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难愁盼”问题带到两会,打通“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把14亿人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更好体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长期关注残疾人事业的陈国民代表建议,将易返贫、致贫残疾人作为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重点人群,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推动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就业创业,保障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水平。

针對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沈春耀代表建议在报告有关部分增加“推进公共设施、生活设施适老化改造”的表述,通过政府支持、基层组织介入,加快完成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小区环境适老化改造。朱国萍代表说,推进智能化不能忘记人工化,更不能让老年人边缘化。同时,丁仲礼、殷一璀、沈春耀、潘向黎等代表均建议,重视人口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高度关注低生育率问题,出台更大力度、更加积极的综合性生育鼓励政策,助力生育意愿回升。

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刘艳代表建议,建立多渠道的社会健康风险信息汇集机制、公共卫生风险实时研判机制以及多主体的风险决策响应机制,打造“卫生—公安—民政”基层防线,做到“急救—海关—疾控”无缝衔接,筑牢防控网底,守护安全国门。要探索特殊形势下公共卫生应急人员的“应急”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职业价值导向。

关于加快实施城市更新,曹立强代表建议,国家层面建立统一、完备、有效的城市更新法规政策体系;探索通过配建、结建、存量房改建、代理经租等方式扩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好城市住房问题;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补贴、安排城市更新专项债券、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相关金融产品等手段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沈彪代表建议,打好“转型牌”,推进村级产业转型升级;打好“乡愁牌”,编制村庄规划,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居”心愿;打好“生态牌”,建设复合型美丽村庄;打好“特色牌”,加强公共体育等乡村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根据代表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规划纲要草案最终作55处修改,并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这份凝聚着全党全社会智慧、承载着亿万人民期盼的纲要,让人读出了信心、读懂了未来,更读懂了“全过程民主”的实践逻辑、独特优势与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纲要草案代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月圆代表什么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看望委员、代表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