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21-04-09 07:38刘树迎李朝红曾园山朱永红丁英秦丽娜谢富康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进展

刘树迎,李朝红,曾园山,朱永红,丁英,秦丽娜,谢富康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

目前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可分为3种类型,即: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及以器官系统定位的课程体系,但这3种课程体系各具优缺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优点是体现医学科学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以及循序渐进式教学,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等,为世界大多数医学院校所采用,我国医学教育基本上采取这种模式。但其缺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将教学过程分为三段式,学科界线分明,各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存在前后知识脱节与重复较多[1]。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按照人体解剖结构,将某一器官系统相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综合起来组织课程,将各学科有机地合为一体,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避免学科之间的重复和脱钩,使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得到较好的解决[2-4]。但它不是按学科来设置课程,与传统课程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组织教学难度大。同时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多系统功能相互紧密联系与相互调控的有机体,直线式的知识介绍必然导致学生分析问题时缺乏综合分析能力。PBL打破了传统课程体系,围绕临床问题组织相关学科内容并以小组讨论为主。其优点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一种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精简课程,使学生早接触临床,直接从临床工作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8]。但这种模式缺乏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师资不足以及无现成教材等主客观条件及软硬件的制约等,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实践仍处于小范围、小规模探索状态,至今未能广泛展开。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基础必修课,专门研究人体机体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属于显微解剖学,亦是医学形态学的行业标准,是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医学知识[9,10]。由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较早接触的医学类课程,且内容繁杂、精细、抽象、知识点记忆较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严重影响该课程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单独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本研究将这3种方法合理融为一体,去除原有教学方法的缺陷,保留优点,形成独特的教学新法,使之能更好地适合中国医学教育发展,并易于推广应用。

1 实施方案与方法

实施三部曲策略:一是精讲理论课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二是引入学科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临床疾病的治疗与研究进展;三是邀请学生加入教授研究团队,让学生参加研究工作。

1.1 授课老师各自备课

首先,每位老师对各自课程教学内容写出教案和教学纲要,根据教学大纲准备课程中需要精讲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同时,查阅文献,准备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影响因子较高的最新SCI论文(IF>5),阅读并整理出论文精要内容,摘录出5~10 min的论文内容作为进展介绍内容。某些章节的科研进展也可以是教授自己课题组研究的项目(SCI论文,IF≥3.0),但内容必须与当次授课的内容相关。

1.2 集体备课

每位老师在备课会上对本次课程中需要精讲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逐一说明。讨论教材中重点和疑难点以及新增内容(新版教材与旧版相比)。最后介绍说明与本次课程相关的科研进展现状,并进行集体讨论。

1.3 理论教学

每次大课安排2学时,每学时45 min,共90 min。其中,75 min作为精讲时间,把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讲深讲透。5 min作为课堂小结,小结以提问的形式或集体问答的形式进行,保证教学的基本知识点、难点和重点让学生理解透彻,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和掌握的程度。最后5~10 min简要介绍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研究进展(原则上不超过10张幻灯),最后把课件与相关参考文献一起留给学生,以备课后复习用。

1.4 课件收集

一学期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学秘书负责收集每位授课教师的精讲理论课课件、科研进展课件以及参考文献等。整理归档,并与教学课件一并存放到教研室的教学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14534142.html)。

1.5 工作小结

每学期一次工作小结。归纳给学生介绍了多少专题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一次关于新的教学模式调查。了解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学生对新的教改方法的评估等。发表文章分析和总结新的教学成果,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等。在原有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大纲,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方案和新思路。逐步形成有广东省、中山大学医学课程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并供全国推广应用。

1.6 学生的科研小组活动

这部分活动涉及到学习成绩优异、科研兴趣大的少数学生。

2 教学改革效果

2.1 学生基本功扎实

中山大学每年举行一次三年级医学本科生实验技能大赛,内容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机能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实验考试。组织学与胚胎学主要以观察切片为主。通过考试分析可知,学生们学完组织学与胚胎学后3年再考,答题正确率10张切片全答对的占30%,答对8张以上的占60%。学生们学完组织学与胚胎学3年后在不给予任何辅导复习的条件下依然获得如此好的成绩,可见学生们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牢固的。

2.2 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拓展了对课堂最新知识的了解

每堂课留下最后5~10 min用来介绍与当次课内容相关的研究进展。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①对“您认为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最后5 min科研进展有必要吗?”的回答:不需要的只有5%,其他认为非常有必要、有必要、可以增加以及一般的共计占95%(图1)。可见学生们很喜欢课堂中增加这一环节。②对“课堂教学的5 min科研进展对您的科研兴趣有启发作用吗?”的回答:没有的仅占3%,较少的占7%,而回答相当的有、较有和一般的共计占90%(图2)。可见课程最后5 min的科研进展介绍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科研兴趣,起到抛砖引玉作用。③对“课堂教学的5 min科研进展对您理解相关章节内容有帮助吗?”的回答:没有的仅占3%,较少的占11%,而回答相当有、较有和一般的共计占86%(图3)。这个结果同样说明最后5 min的科研进展介绍对于学生们理解学习内容很有帮助。

图1 课堂教学最后5 min科研进展介绍必要性分析。n=353Fig. 1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last 5 min of classroom lectures. n=353

图2 课堂教学的5 min科研进展对学生科研兴趣的启发作用分析。n=354Fig. 2 Analysis of the heuristic of 5-minute introduc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ess in classroom lectures on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n=354

图3 课堂教学的5分钟科研进展对学生理解相关章节内容的帮助分析。n=347Fig. 3 Analysis of effectiveness of 5-minute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ess in classroom lecture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relevant chapters. n=347

2.3 对引导学生们早接触科研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

据教务管理部门反映,5年前学校设立的专门用于学生科研的基金需要做工作让学生们申请,而近些年是学生们非常踊跃地申请参加。目前学校每年可资助的基金项目繁多,如大学生暑期科研、广东省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本科生科研设计大赛以及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随着学生们科研意识的增强,每年项目申请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多,基金申请书书写水平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申请进入各教授团队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3 讨论

本研究实现了以下几个突破:①PBL或者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全国长学制学生(8年制)或者学生人数较少(5年制精英班)的学生中已有开展,但这两种方法在占医学生多数的医学本科5年制学生中全面推行时存在不少困难。本研究改革模式可在所有类型的学生中试行。科研进展的介绍更加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抛砖引玉作用很显著。②按照“课程内容精讲+相关进展介绍+科研小组活动”的模式进行教学,既继承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给予了很好的补充。把“基础-临床-科研”三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③PBL或者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对原有传统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由于这些教学体系本身的软硬件的不足,可能给教学改革带来大的风险。而本教学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不会给学生或老师带来任何风险和极大负担,更不会造成原有教学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一种稳妥的改良方法,比较容易被学生、老师以及管理部门所接受。④我们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把目前存在的三种不同模式结合为一体,取各自长处,去其不足,使之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教学模式。⑤本研究的教学方法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为例进行探讨,其方法可推广到后续课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大课和实验小课两部分。本文涉及到的是理论教学部分,分3个层次:理论大课精讲、课程相关进展介绍以及后续小组科研研究等。

理论大课仍然以传统模式进行,即学生学习以大班为单位,由一个老师主讲。但与从前对书本知识进行满堂灌输不同,我们采用“课程内容精讲”的形式,把书本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实施精讲,把最基本的概念和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尽可能理解和掌握。

在课程最后的5~10 min引入“课程相关疾病研究进展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对相关内容的临床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简单了解,并且开始接触临床疾病名称。如果学生对某一主题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文献做更多的阅读,同时还可就某一专题跟授课老师互动,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对科研的兴趣。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每学期共有16次大课,若每次均有一个最新进展介绍,那么学期末学生就会接触到16个或更多疾病名称和最新研究进展,如果后续每门课(如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等)都从各自课程的角度介绍新的16个疾病名称和最新相关研究进展,那么这些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前,对大多数临床疾病名称和相关进展都已经有所了解,这正好弥补了教材书本知识滞后于临床和科研新知识这一缺陷,起到了PBL模式作用。这两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大课堂进行,所有同学均可参加,达到了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科研的目的。

最后一部分是“科研小组活动”,主要是供那些对科研有兴趣并且成绩优秀的同学参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寻找指导教师,经过双方协商讨论后,确定“科研小组活动”的人员名单。在教授的指导下,以教授课题为中心,开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比如,以进入我们课题组的学生参加“高血压机械力致病与防治研究”为例,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步骤:①以心血管理论知识为中心,按照: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的内科学、外科学等,让学生了解心血管的正常与病理结构以及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实施过程中适时请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心血管专题的进展介绍,让学生快速地完成对心血管知识的纵向把握。②以教授课题为中心,对某一研究方向进行文献跟踪与查询,结合教授研究新进展,写出综述、发表,并初步确定研究课题。③申请学校专门为本科生设置的科研基金。科研小组人员分工合作完成标书,交给教授修改润色。④实验技能系统培训。在课题组研究生指导下,进行实验技术培训,并掌握必须的实验方法。⑤开始科学研究。⑥阶段性论文发表。⑦总结。通过这样一轮科研训练,学生们对科研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基本上掌握了科研中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由于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学,一旦掌握,可以应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的科研。本阶段需要历时2~3年,我们的5年制、8年制学生均可完成。

总之,医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生、教师以及教务管理等内容。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同时需要教师的热情、积极配合和投入,并能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教务管理部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决不能以颠覆式改革方式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给教学管理带来困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的国情,如学生人数多、师资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来源于刚起始大学教育的高中生等。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它的合理性和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并且也曾经为中国医学界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专业人才。但同时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确实存有缺陷,因此,进行适当改革也有历史发展的紧迫性。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大学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大学对本科生科研经费的大力度投入,师资素养与科研能力的极大提高,科研设施的全面优化等,进行本课题所涉及的教学改革完全可行,可以达到医学教育的传统教学继承与发扬之目的,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教研室、医学院教学管理科、医学教务处等全体老师以及各级本科生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进展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六种常用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共享数据库的初步建立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