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葛建华,陈羽冲,丁修龙,郑旭阳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联苯胺由于其苯环结构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难以自然降解[1]。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会产生大量污泥,造成二次污染[2-5];而高级氧化法的高成本连续紫外线辐射限制了其应用范围[6]。卤化氧铋系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在光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8]。但其对可见光的利用率低及对有机物吸附性能差,最常见策略是构造异质结提高单个半导体光催化性能[9-10];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良好的空间调整效应[11-12],能够有效改善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在本研究中,采用溶剂热法制备PVP/BiOBr/BiOCl多孔复合材料,以联苯胺为降解底物,研究复合材料的光降解效率,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其降解机理。
硝酸铋、氯化钠、溴化钠、乙二醇、联苯胺均为分析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优级纯;实验用水为自制去离子水。
TD24-WS医用离心机;KQ-50DB数控超声波清洗器;JJ 124 BC电子天平;101-00BS电热鼓风干燥箱;76-2磁力加热搅拌器;PLS-LAX500长弧氙灯光源;UV-220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Smartlab SE X射线衍射仪(XRD);Gemin 300扫描电镜(SEM);ASAP2020氮气吸脱附仪。
1.2.1 BiOCl/BiOBr复合材料的合成[13]将2.8 mmol 的Bi(NO3)3·5H2O超声30 min溶于 50 mL 乙二醇中,在搅拌状态下加入等摩尔质量的NaCl和NaBr,混合均匀后,转移到聚四氟乙烯高压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160 ℃反应12 h。冷却、去离子水洗涤多次,于60 ℃下烘干,得到浅白色的催化剂BiOCl/BiOBr。
1.2.2 PVP/BiOCl/BiOBr复合材料的合成[14]将Bi(NO3)3·5H2O和0.15 g的PVP等超声30 min溶于50 mL乙二醇中,加入不同摩尔比的NaCl和NaBr,继续搅拌,转移到反应釜中,放入鼓风烘箱中,160 ℃下反应12 h。冷却至室温,抽滤,烘干,得到浅灰色的催化剂PVP/BiOCl/BiOBr。根据NaCl与NaBr添加比,分别制备BiOCl∶BiOBr摩尔质量比 1∶0,3∶1,1∶1,1∶3和0∶1的BiOCl/BiOBr复合光催化剂,分别命名PVP/BiOCl/BiOBr-1/0(即PVP-BiOCl),PVP/BiOCl/BiOBr-3/1、PVP/BiOCl/BiOBr-1/1、PVP/BiOCl/BiOBr-1/3和PVP/BiOCl/BiOBr-0/1(即PVP-BiOBr)。复合材料具体的合成过程见图1。
图1 PVP/BiOCl/BiOBr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原理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VP/BiOCl/BiOBr composites
称取0.1 g的光催化剂于图2的光反应器,加入质量浓度5 mg/L联苯胺溶液200 mL,在避光条件下搅拌60 min,使达到吸附平衡后。打开光源,进行光催化降解联苯胺实验,每隔一段时间取一定体积的反应溶液,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于280 nm处测试吸光度,计算联苯胺降解效率。
图2 光降解反应装置示意图Fig.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hotoreactor1.电源;2.水流式冷却管;3.光反应器;4.光源;5.转子;6.磁力搅拌器;7.避光箱;8.光源-控制器连接器
2.1.1 XRD表征 通过XRD分析研究所制备样品的结晶度和相纯度,结果见图3。
图3 所制备的光催化剂的XRDFig.3 XRD patterns of the photocatalysts prepareda.BiOCl、BiOBr及其对应标准卡片;b.BiOCl、 BiOBr、BiOCl/BiOBr和PVP/BiOCl/BiOBr-1/1
由图3a可知,BiOCl与BiOBr的所有衍射峰均与标准卡片PDF#06-0249及PDF#09-0393一致,表明了乙二醇溶剂法成功制备BiOCl和BiOBr,这两种原始材料的衍射强度高,峰形尖锐,没有其他杂质的衍射峰存在,表明该方法合成的BiOCl或BiOBr为单一物相的晶体[15]。由图3b可知,BiOCl/BiOBr的衍射峰强度由于BiOCl和BiOBr特征峰叠加而增强,相应地由于PVP的添加,导致催化剂中BiOCl的含量降低,从而PVP/BiOCl/BiOBr的峰强度减弱,这说明了PVP成功复合到BiOCl/BiOBr上[16]。综上可知,PVP可以作用于BiOCl/BiOBr复合材料的相和结晶度的调整与优化。
2.1.2 SEM表征 图4a、c、e、g分别为BiOCl、 BiOBr、BiOCl/BiOBr和PVP/BiOCl/BiOBr-1/1的低放大倍率下SEM照片,观察光催化剂的整体分布和堆叠情况。
由图4可知,BiOCl、 BiOBr颗粒分布相对分散,BiOBr颗粒相较BiOCl颗粒尺寸(2 μm)更为均匀,而BiOCl颗粒大小不均一,且尺寸略小于BiOBr颗粒;由图4b和4d BiOCl、 BiOBr的高放大倍率的照片可知,BiOCl为“菊花状”结构[17],而BiOBr呈现层状的“玫瑰花状”结构,与文献中描述的特征一样[18]。而BiOCl/BiOBr复合材料由 BiOCl 和 BiOBr 颗粒紧密堆叠,PVP处理的PVP/BiOCl/BiOBr-1/1的颗粒分布松散。由高放大倍率的图4f和4h可知,BiOCl/BiOBr复合材料转变为密集的“松针状”结构,而PVP/BiOCl/BiOBr-1/1为典型的层状的“玫瑰花花瓣状”结构,材料的孔隙和比表面积较BiOCl/BiOBr也相应增大。
图4 所制备光催化剂的SEM照片Fig.4 SEM images of the photocatalysts prepareda、b.BiOCl;c、d.BiOBr;e、f.BiOCl/BiOBr;g、h.PVP/BiOCl/BiOBr-1/1
2.1.3 BET表征 为了验证SEM表征观测PVP/BiOCl/BiOBr-1/1的结构和形态特征的结果,对BiOCl/BiOBr和PVP/BiOCl/BiOBr-1/1进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和相应的孔径分布曲线见图5。
图5 BiOCl/BiOBr和PVP/BiOCl/BiOBr-1/1催化剂的N2吸附-脱附曲线及对应的孔径分布曲线(内嵌)Fig.5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curves of BiOCl/BiOBr and PVP/BiOCl/BiOBr-1/1 catalysts and corresponding 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curves (inset)
由图5可知,这2个样品的氮吸附等温线非常相似,根据Brunauer-Deming-Deming-Teller分类,属于Ⅳ型,表明样品中存在中孔(2~50 nm)[19]。由表1可知,PVP/BiOCl/BiOBr-1/1较未复合PVP的BiOCl/BiOBr具有更大比表面积、更大孔容及更小的孔径,表明PVP处理PVP/BiOCl/BiOBr-1/1形成超薄的层状结构和丰富微孔结构,这与SEM照片观察情况一致。超薄多层的“玫瑰花瓣状”结构获得更大比表面积,更好的吸附联苯胺性能,进而促进光降解联苯胺效果。
表1 所制备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径以及孔容积Table 1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pore size and pore volume of the samples prepared
在模拟的太阳光照射下,对所制备的光催化进行联苯胺光催化降解测试。图6a为PVP/BiOCl/BiOBr-1/1复合催化剂在不同反应体系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图6 PVP/BiOCl/BiOBr-1/1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光降解联苯胺的曲线Fig.6 Photodegradation curves of benzidine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of PVP/BiOCl/BiOBr-1/1a.光照和催化剂的空白对照实验;b.PVP添加;c.催化剂的不同投加量;d.反应动力学拟合曲线;e.不同初始浓度;f.不同复合比
由图6a可知,催化剂对联苯胺具有良好吸附作用,在30 min达到最大吸附量为40%,在60 min达到吸附平衡时为~25%;此外,联苯胺在光辐射下会发生光降解,其降解率约为10%。
图6b为控制PVP的添加的降解效果对比,PVP/BiOCl/BiOBr-1/1光催化降解率为96.03%,远高于BiOCl/BiOBr催化剂的61.13%,特别的是,PVP/BiOCl/BiOBr-1/1在60 min达到吸附平衡量约为40%,是未复合PVP的BiOCl/BiOBr吸附量(14.2%)的2.82倍,这也符合SEM和BET观测的数据特征。
图6c和6d分别为不同光催化剂投加量的联苯胺降解效果及其动力学拟合曲线。光催化剂投加量增加时,降解速率K值增大,而投加量>0.1 g时,K值减小,说明降解速率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1 g 最快。
图6e为不同初始浓度下联苯胺的降解效果。随着联苯胺浓度增大,3 h内的光催化降解率不断减小,这说明催化剂中的活性位点的数量是一定的,随着联苯胺浓度的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不足而限制降解速率。
图6f为不同复合比下PVP/BiOCl/BiOBr光催化材料的降解效果。其中PVP/BiOCl/BiOBr-1/1的降解效果最佳,其降解率为96.03%。
综上可知,PVP/BiOCl/BiOBr的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光催化材料对联苯胺溶液的降解,且不同的复合比例对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影响较大,最佳复合量为Cl∶Br=1∶1,最优降解浓度是5 mg/L,最佳投加量为0.1 g/200 mL。
为了评估所制备的PVP/BiOCl/BiOB-1/1光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4次重复利用的实验。采用最优实验条件(5 mg/L联苯胺溶液,0.1 g催化剂)进行降解,为了简化实验,1次光反应时长压缩为1 h,取样时间间隔调整为15 min。一次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束后,将催化剂收集、洗涤和烘干后进行联苯胺的光解循环实验。图7为循环实验结果。
图7 可见光下PVP/BiOCl/BiOBr-1/1光催化剂4次循环光降解联苯胺Fig.7 Benzidine was photodegraded by PVP/BiOCl/BiOBr-1/1 photocatalyst in 4 cycles under visible light
由图7可知,4次循环实验的联苯胺光催化降解效率分别为49.1%,48.1%,47.2%和46.4%,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联苯胺的降解率略有下降,但是其整体效果依然稳定,这表明所制备的PVP/BiOCl/BiOBr-1/1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图8 自由基捕获剂对PVP/BiOCl/BiOBr-1/1光催化剂降解联苯胺效果的影响Fig.8 Effect of free radical capture agent on degradation of benzidine by PVP/BiOCl/BiOBr-1/1 photocatalyst
PVP/BiOCl/BiOBr+hv→e-+h+
(1)
h++联苯胺→降解产物1
(2)
(3)
(4)
(5)
HOO·→H2O2+O2
(6)
H2O2→·OH+OH-
(7)
联苯胺+·OH→降解产物3
(8)
注:其中*表示联苯胺光催化降解中主要的降解反应过程。
图9 PVP/BiOCl/BiOBr光催化联苯胺降解原理图Fig.9 Schematic diagram of PVP/BiOCl/BiOBrphotocatalytic benzidine degradation
(1)采用乙二醇溶剂热法制备了超薄多层的“玫瑰花瓣片状”结构的光催化剂PVP/BiOCl/BiOBr-1/1,与原始BiOCl/BiOBr相比,具有更大比表面积,能够吸附更多的联苯胺,从而促进联苯胺的光催化降解。
(2)PVP/BiOCl/BiOBr-1/1具有最好的催化降解效果,最优光催化条件:联苯胺初始浓度为5 mg/L,光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0.1 g/200 mL;光催化降解联苯胺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