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1-04-09 13:53尚江伟祁宝川尹稚祯
广州化工 2021年19期
关键词:讲授思政环境

冯 丹, 张 萌, 尚江伟, 祁宝川, 尹稚祯

(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2]。这些重要论述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原则,对实现全方位从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完成高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以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这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探讨了开展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实现环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

1 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环境化学和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是在近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普遍关注的情况下出现的学科,核心内容是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基于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备课,从制定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设计,老师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新时代发展需要,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接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国家食品安全和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等,同时发掘近代科学家精神,在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 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2.1 发挥信息化教学的育人功能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高度发达,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自媒体时代,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数都是“00后”,他们是网络“原居民”。如何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借助信息化让他们接受并思考“思政元素”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在课堂上同学玩手机的现象,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微信群、QQ群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发布预习课件、布置讨论题,课上老师重点讲解和学生讨论,课后发布小视频、慕课链接、作业题等实现课前、课上、课后全方位育人。另外,我们借助雨课堂互动功能和随机点名功能,提高了同学的积极性和集中力。

2.2 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故事讲好了,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向学生传递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敏锐的科学思想和卓著的科研成就。在讲授理论内容时,融入环境科学界的科学家故事,像讲授环境土壤学学科产生及发展时引入“以我国土壤科学开拓者熊毅院士为首的老一辈土壤学家”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和敏锐的科学灵感推动土壤环境保护的发展的故事,讲授大气环境化学时引入环境化学家王文兴院士致力于大气化学领域研究的故事,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讲授“环境观”内容时,通过介绍环境观的发展历程引出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讲授土壤的环境意义时,结合“熊毅院士治理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并提出自然科学家要正视辩证的综合”的故事[3],进而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的论述,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去看待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用辩证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地形逆温现象时,结合伊犁河谷地形地势和冬季大气质量较其他季节差的现象,既加深他们对“地形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知识点的理解,又可引导他们毕业后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服务家乡,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讲授环境生态问题前,增加了一堂专题课“美丽伊犁”[4]。首先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眼中的伊犁,其次教师对伊犁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别于新疆其他地区的湿润气候、伊犁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角色进行重点讲解,激发大家对自己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讲授土壤重金属污染时,结合案例教学,如“痛痛病”、“水俣病”和我国出现的“镉大米”[5],使学生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在讲授有机污染物农药DDT时,通过讲授DDT从被发现到辉煌再到衰亡的兴亡史引导同学们认真总结人类认识的宝贵经验: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后讲授大气、水和土壤问题及修复治理技术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以及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高学生的生态理论思想站位。

2.3 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积极作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均配有实践环节。在课内实训课程上,教师结合当前环境形式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指示,让学生们自由分组并以“伊犁师范大学校园噪声监测及评价”、“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等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

在“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围绕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教师让同学们以“唤起我校每位同学的环保意识”为目的制作微视频,大家在视频中展示了小组的奇思妙想和美丽的校园。在收集数据期间,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们评选出最优秀的微视频并在校团委微信公众号推广,既提高了专业知名度,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又充分利用学校文化平台,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

另外,我们选一些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演讲能力强的同学成立环保知识宣讲小组,结合大家录制的环保小视频,利用各班级团课、班会时间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目前在我院各年级反响较好,后面计划在全校范围开展。这一活动既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演讲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还提高了我们专业的影响力,树立了大家学习该专业的信心。

这些实践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发挥了专业特色,帮助同学们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内容和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获得感。

2.4 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高校“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1]。老师指导环境专业学生成立“伊山伊水”环保社团,从策划、起名、团徽设计到申请,同学们全程参与。联系当地的“蓝天环保志愿者协会”,一起筹划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同学们随即在我院师生中发起网络接力活动,倡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导大家敬畏粮食、传承美德。活动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深深扎根学生心中。

2.5 改革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增强自信[4]。

在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中,首先发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上“低头族”明显减少。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同学们参与讨论的兴趣大增,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深度也有所改观。

其次,实践过程锻炼了同学们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现实问题,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课下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查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同学们对这种形式给予肯定,他们喜欢这种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和专业知识学习上主动性提高。同时他们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增长了见识,进一步拓展了知识面,树立了对环境专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实践表明,学生支持我们的教学形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3 结 语

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我们通过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素质,组建教学团队,丰富教学内容,从更深层次挖掘学生感兴趣、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贯彻和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突出价值引领;充分发挥信息化育人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实践环节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获得感。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和案例,以期为其他专业的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讲授思政环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