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凤,刘 霖 ,韩继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的冲击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长远影响[1]。自此之后,在全球视角下,我国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指COVID-19过去后的时代,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2])”。本次疫情暴露出护理专业人员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面临的新瓶颈。与此同时,后疫情时代为护理人员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再次强调了护理专业人员人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对于今后护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学校教育、医院实践、政府政策、个人认知以及社会共识等多个方面都应转变旧有观念,以培养实践技能与人文素养高度融合的优质护理人才为主线,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2019年底至2020年初在武汉地区暴发的COVID-19疫情,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3]。此次疫情不仅对人民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起不可估量的损失,更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特别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防控水平的一次重大考验[4]。疫情暴露的短板突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更是医学生包括护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护理专业人才作为卫生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之一,在紧急医学救治团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5]。因此,探讨并构建可行的护理专业人员人文素养培育策略将是助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能治愈疾病的有两种东西,一种是药物;一种是语言[6]。”作为护理专业人员,了解患者的整体身心健康状况及合理需求远比单一机械地病情护理更为重要。人文素养是人类精神世界三大支柱之一,涵盖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7],护理专业人员人文素养的内涵指的是其具备上述四个方面的修养[8],其整体水平是推动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核心驱动器。因此,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利于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众所周知,个体品质素养的培育是做人的根本。而医学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融合,其研究对象不单单是孤立的“人体”,更包含人的心理、情感、精神、家庭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影响因素,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医学专业人员包括护理专业人员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人才队伍扩建所必须肩负的教育责任之一[9]。在我国此次的疫情“战役”中,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用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壮举向全国人民深刻地诠释了护理专业人员良好的人文素养品质,并用实际行动验证了其人文素养的重要性[10]。有学者[11]通过对军医大学八年制学员的人文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各阶段绝大部分八年制学员都认为人文素养对自身成长非常重要,这种观念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愈加重视。但在护理专业人员中,人文素养的实际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颇有差距,当前医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对于人文素养课程仍有较大需求。因此,人文素养教育依旧是护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突破点。
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为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专业人才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攻克突发传染性疫情、保障生命安全、实现全民健康,其核心支持基础就在于医学的发展。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此次援鄂医疗队(援鄂救援行动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紧急医疗救治行动)中护理专业人员占比达到了70%,而重症医学护理专业人员达援鄂医务人员总数的45%[12]。足以见得,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是整个医学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培养一批能胜任国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复合型医疗人才尤其是护理专业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当务之急。护理医疗队伍的壮大离不开高质量的临床护理专业实践与人文素养培育的联合。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正式施行的 《护士条例》 中明确指出:高质量的护理专业人员不仅需要广博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13]。医学真正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和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与珍爱,此次疫情防控指引我们遵循“健康中国”视角,着重关注对护理专业人员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4]。除此之外,当下护患关系的僵持、护患冲突的频发,致使人文素养的优化式发展迫在眉睫[8]。
4.1 个人的努力 人文素养是护理专业人员各类实践的核心,护理专业人员应积极探索如何养成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品质。正如习总书记在对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中勉励道,“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15]。”白衣天使的光辉下肩负着作为一名祖国合格医疗后备军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哈佛大学的医学生也曾说过:在哈佛,无论你的实践技能有多精湛,不理解病人真正的需要,那就不是合格的医务工作者[9]。护理专业人员也是如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护理专业人员技术与人文素养培育的同等重要性。只有护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育完美结合,才能更好体现医学本身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16]。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17]”,这也是护理专业人员良好人文素养践行的标准之一。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自身人文素养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是护理专业人员所必须做出的个人努力,并应持之以恒。
4.2 临床工作中的践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救护患者的前提需要护理专业人员自身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包括躯体和心理的健康水平),人文素养品质在帮助护理专业人员履行责任的同时,有助于其自身心理适应状态的调整,也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具备的基本素质。回顾抗疫一线的护理人员因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且不可避免的频繁暴露于创伤性情景中(如感知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焦虑、痛苦情绪,自身面临传染风险等),使其体力、精力、情感都处于超负荷状态[18],此与郑娜等[19]的调查结果相似,其研究表明COVID-19疫情期间,非一线临床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也不容乐观。张燕飞等[20]通过调查参与紧急灾害救援的护理专业人员后发现,具备沉着稳定、乐观积极的心理素质能有效避免不良情绪的侵蚀,反之,则会阻碍医疗救援工作的开展。故护理专业人员应秉承“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理念,切实了解患者的真正需要,做到感同身受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进行自我检验。
4.3 政府的支持 政策导向是医疗护理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和稳固后盾,国家的有力支撑是方案践行的保障。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实践技能与人文素养的交互融合,更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四川大学率先为我国医学生开设了包含人文素养教育、临床医学导论等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文学、医学伦理、医患沟通、医学教育等多个方面[21]。其后,军医大学的总体育人目标也相应设置了包含医学科学知识、专业临床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高质量培养方案[11]。除此之外,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发展,忽略了护理专业人员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学生亲身感知和体验的人文活动较少。为协助护理专业人员适应变迁的医疗环境,充分展现专业人性化的关怀照护本质,在倡导医疗环境人性化的同时推动护理专业人员人文素养教育的发展,我们可借鉴以6E(Example, Explanation, Exhortation, Environment,Experience, Expectation)[22]为教学培养策略的架构,以深化护理人文素养培育的人文内涵,才能深植学生树立人文素养学习的意识[23]。其次,护理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培训仍存在空白,教学师资的匮乏使得人文素养的培育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24]。而这一教学目标的长久稳固发展均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撑和相关组织机构的通力配合。
4.4 学校的教育 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是指独立的个体对于人类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其是践行白衣天使职业价值的客观需要,是护理专业人员全面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不同职业的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与使命。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之一,其核心的行为准则是救死扶伤,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保障人民的健康[16,25]。COVID-19疫情的爆发是对当代护理人员的一项巨大挑战。面临着环境变化巨大、传染风险极高的双重考验,她(他)们乐观坚强、勇往直前、心怀大爱、甘于奉献,坚守抗疫一线。其不可多得的品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榜样。学校应抛弃旧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言传身教,将人文素养理念真正引入课堂,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开展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做以自身为视角的演讲等以深化其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
4.5 社会的认同 护理专业人员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全国护理事业规划发展纲要(2016-2020)》[26]提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个人健康利益息息相关。然而,护理人员获得的社会认同感普遍较低。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原因多来自于大众对于护理职业的刻板效应,即人们多将护理专业人员与输液、打针等简单的医疗操作相联系,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却忽略了护理专业人员背后的专业知识和潜在人文素养品质。纵使我国对于护理专业人员的人文素养培育起步较晚,但在此次COVID-19抗疫过程中护理专业人员的突出表现,不仅使得社会各界增强了对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同时也是护理专业人员将人文素养活用于临床实践的最佳体现[27]。
护理专业人员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在紧急医疗救治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COVID-19疫情的爆发警示我们在关注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而这一连续的“救”“护”流程离不开高质量护理专业人员的参与。毋庸置疑,精湛的实践技能、专业知识与良好的人文素养品质是其均衡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人文素养的培育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学校的教育、临床的实践、社会的认同和政府的强力支持。在这些前期基础之上,探索可行的人文素养教学策略将完美契合现代医学的实际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