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运行瓶颈研究

2021-04-09 09:32:42高力翔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民办高校社团

谢 霞,王 步,高力翔

(1.三江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16;2.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体育社团是最具活力的基层健身组织,其产生与发展完全基于其服务于社团成员的功能与价值,就此也就奠定了体育社团自组织的基本属性。在我国方兴未艾的全民健身大潮中,基层体育社团组织承担着具体运动参与的筹划、发起、操作与强化等作用,是健身活动中维系健身人群持续参与的重要社会力量。由于体育社团的产生与功能符合运动人群的实际需求,因而也成为极具生命力的草根组织。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社交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社团也乘着新的信息技术的东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QQ、微信等运动社交社区层出不穷。新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在社团成员间切实发挥了沟通信息、联络情感、增进友谊、落实活动等作用,形成了体育社团运转的新格局。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体育社团中的一种,其具有自组织的相关特征。它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通常是由运动取向相投、兴趣爱好相近、年龄相仿、私交甚密的大学生自主构建而成。社团往往能够自发开展各种活动,但又因为是在高校团委指导下进行各种活动,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所以学术界对于高校体育社团的自组织性质还没有完全明确的统一意见。

本研究认为高校体育社团具有明确的自组织特征,高校团委的管理只是宏观而抽象的行为,对于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外力作用[2]。通过对诸多研究的总结归纳可知,我国民办高校体育社团与普通高校体育社团除了学校的办学性质不同以外,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本文将民办高校体育社团定义为由民办高校大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相互的沟通、交往,在团委批准的情况下,通过缴纳一定会费而共同建立起来的公益性组织;该组织的目的是促进成员之间的共同进步、相互了解,在发挥组织社会贡献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能力。

民办高校体育社团是民办高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育发展重要的部分,但在促进民办高校校园体育运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是研究社团运行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研究,不但能够找到影响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功能发挥受限的根源,明确制约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同时还能够为下一步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引导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确保所提出的发展引导策略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针对制约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功能发挥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时,主要从人员因素、物资经费因素、社团管理因素等几个方面着手,开展了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分析了在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运行过程中,以上几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体育杂志中文类核心期刊和全国体育院系学报,以“大学生(高校)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大学生社团”等为关键词,在中文期刊网上查阅相关文章、资料。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并整理和概括,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 问卷调查法

面向江苏省20所民办高等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时,从每所高校的学生体育社团会员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20所民办高等院校共发放调查问卷2 000份,并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填写、课后回收的方法进行了问卷回收。共回收问卷1 918份,回收率95.90%,有效问卷1 902份,有效率95.10%。

1.3 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访谈了多名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相关领导、教授、体育部长及会长,获取诸多权威的观点和相关资料。

1.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社团相关理论研究

2.1.1 自组织理论分析

根据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理解,如果一个组织在其形成过程中没有受到外界力量的特定影响,整个形成过程都是有组织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形成的体系,则该体系就可以称为自组织[1]。自组织主要由人员、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资源和组织工作流程等五个要素构成,共同为组织的目标服务,自组织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各要素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之间都是组织其他部分作用的结果,同时被对方所作用,并共同为实现统一目标服务,并因此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见图1)。

图1 自组织系统构成要素图Figure 1 Diagram of the components of a self-organizing system

自组织的发展过程是由非组织发展到简单组织,再由简单组织发展到复杂组织,这种过程完成了组织的进化,与自组织相对的是他组织。自组织理论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2.1.2 耗散理论

当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个形成组织的变量远离整个系统的平衡状态,并逐渐达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该自组织就会失去原有的稳定,转化为不稳定状态。

2.1.3 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认为自组织是一个开放、互动、相互协同作用的体系,体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交换可以起到稳定组织的作用。当形成组织的一个元素失去平衡远离系统结构的时候,体系内部其他部分可以通过体系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影响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在体系内产生自我协调,重新形成系统的协调统一,保持组织的稳定。

协同理论认为自组织有两大要点:第一,在有大量子系统存在的事物内部,在输入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须激励竞争,形成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网络;第二,提倡合作,形成与竞争相抗衡的必要的张力,并不受干扰地让合作的某些优势自发地、自主地形成更大的优势。

2.1.4 突变理论

突变理论主要是研究组织在演化过程中出现临界状态下变化的规律,通过数学相关理论,发现组织在达到突变临界点时所具有的特征,并总结和找到组织突变演化的规律。

2.2 自组织理论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运行瓶颈调查与分析

2.2.1 社团组织内部系统结构要素稳定性不足

自组织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各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之间都是组织其他部分作用的结果,同时被对方所作用,并因此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当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个形成组织的变量远离整个系统的平衡状态,并逐渐达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该自组织就会失去原有的稳定,转化为不稳定状态。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要求的优势,受到了许多青年学生的青睐。然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自发”“自主”“自愿”的特点也让社团存在系统内部管理难度较大、组织散乱的问题。

第一,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会员流动性大,同学们为了培养兴趣爱好、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选择了体育社团,但很快他们又选择离开它。从会员的角度分析,会员刚入社时对所加入的体育社团并不很了解,个人的期望与现状有差异,需要双方互相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就会选择离开体育社团;有些体育社团因管理层缺乏责任心、能力不足或资金短缺,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社团成员发现社团除了名字外已经与兴趣爱好毫无关系,对自己并无帮助,因此选择了离开。从社团方面来看,招新时社团无计划地招收会员,盲目扩大社团导致服务对象的猛增,而社团相应的服务却难以及时跟上,难以满足社团会员的期望,加上管理不当,从而会严重挫伤会员的积极性[3]。会员在体育社团中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体现,没有成就感,容易失去精神动力,这是许多体育社团在发展建设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第二,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核心成员流动性大,由于大学学制的制约,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社团成员在大一加入社团,大二成为社团委员,大三当上社长,大四面临实习与毕业问题,其更替非常快,所以往往刚刚熟悉社团组织工作就面临实习毕业的问题,不能持续地从事社团组织管理工作。

2.2.2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资源要素不足

自组织理论对自组织的开放性有专门的说明,协同理论指出自组织是一个开放、互动、相互协同作用的体系,体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交换可以起到稳定组织的作用。由于社团的自我封闭,组织活动仅仅满足于社团内部,没有充分利用社团组织的开放性功能,仅与上级团委、体育部建立协同合作的交流互动关系,缺少与兄弟社团的互动联系,造成诸多社团资源不足。

2.2.2.1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经费资源不足

与传统的他组织经费获得途径不同,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区别之一就是组织的活动经费不是由外部下拨,而是由自组织内部通过会员缴纳或者自组织对外经营获得,自组织这种特点的缺陷就是会经常出现组织的经费不足。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建的自组织,其活动经费是自给自足,而充足的经费是确保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正常运转、社团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然而,在问卷调查中通过“社团现有的经费是否能够满足社团运行需求?”这一问题对社团的经费状况进行调查时却发现,目前多数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均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见图2)。

图2 现有经费是否能够满足社团运行需求(n=1 902)Figure 2 Whether the existing funds can meet the running needs of the com⁃munity(n=1 902)

根据图2 中呈现的问卷调查数据可知,在接受调查的1 902 名民办高校体育社团学生会员中,有71.40%的学生认为社团当前的经费状况并不理想,无法满足社团运行的经费需求。仅有5.89%的学生认为社团现有的经费可以满足社团现阶段的运行需求。由此可见,经费短缺的情况在民办高校学生社团中非常普遍。

结合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经费来源的调查数据(见图3),以三江学院为例,对民办高校学生社团经费普遍短缺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认为:(1)目前三江学院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仍然以会员缴纳的会费为主,在接受调查的三江学院学生体育社团会员中,有66.19%的学生选择了会费是社团经费的主要来源。然而,会费通常是社团会员在加入社团时缴纳的,或者是按年缴纳,一般金额都比较少。经过走访了解发现,现阶段多数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会费都在10~20元之间。以这个标准进行计算,假设一个会员数为100人的社团,每人缴纳的会费为20元,那么社团来自于会员的经费也仅有2 000 元,而2 000 元经费是很难支撑一个人数为100 人的社团整年活动的。而如果社团人数少,那么收取的会费也就会相应地减少,同样也难以支撑社团运行所需;(2)除了会员缴纳的会费之外,在调查的过程中,还有47.11%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补贴”这一选项。随着近些年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视与关注,对于学生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但是具体到经费支持而言,学校给予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支持普遍较低。这是因为江苏省民办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支持通常都是以“项目申报”的形式进行的,借助学校举办的各种文化节或者是艺术节,并在学生社团上报的项目中选择比较新颖、有创意的项目给予经费支持或者是奖励补贴。但是,由于学生体育社团在活动项目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做到“新颖、有创意”的难度也比较高,那么相应的获得学校经费补贴的机会和金额也就比较少,对于学生体育社团运行所需经费而言是杯水车薪。(3)社会赞助和活动盈利,也是现阶段江苏省部分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两个经费来源。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22.92%的学生体育社团会员选择了“社会赞助”是社团目前的经费来源之一,有12.41%的学生选择了“活动盈利”是目前社团的经费来源之一。两者所占的比例要明显低于“会员会费”和“学校补贴”这两项。现阶段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社团规模仍然普遍较小,活动影响力仍然较低,相应地通过“社会赞助”和“活动盈利”获得经费的机会就比较少,经费金额也比较低。综上可知,现阶段对于多数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而言,经费短缺已经成为了制约社团功能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2.2.2.2 场地资源不足

图3 江苏省民办高校体育社团经费来源途径(n=1 902,多选)Figure 3 Sources of funding for sports club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n=1 902,multiple choices)

活动场地是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普通高等学校不同,民办高等学校普通存在校园场地较小的问题[4]。因此,民办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受到学校场地的限制,在调查问卷中,就“你所在的社团是否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这一问题向学生进行调查时,在接受调查的1 902名学生中,有48.26%的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学生体育社团目前仍然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而在没有固定活动场地的情况下,社团要组织活动就只能临时向学校或者是其他相关部门申请、协商使用场地,如果在申请、协商的过程中与其他活动相冲突,往往就不得不更改活动时间,或者是更换活动场地,从而影响到了社团活动的顺利、正常开展。

图4 社团是否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n=1 902)Figure 4 Whether the club have a relatively fixed venue for activities(n=1 902)

除了对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否有固定的活动场地进行调查之外,在调查问卷中还就“你所在的学生体育,现有的运动场地是否能够满足社团活动所需?”对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场地状况进行了调查(见图5)。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在接受调查1 902 名体育社团学生会员中,多达43.32%的人认为现有的场地无法满足社团活动所需,仅有26.87%的学生会员认为现有的场地能够满足社团活动所需。综上可知,多数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仍然无法得到切实保证,面临场地不足的问题。而活动场地不足必然会影响到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得会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受挫,社团影响力和凝聚力难以提升,成为限制社团功能充分发挥的一大掣肘。

图5 现有场地是否能够满足社团活动所需(n=1 902)Figure 5 Whether the existing venue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ub activities(n=1 902)

2.2.2.3 专业指导资源不足

自组织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决定了民办高校体育社团在活动中更多的是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成员之间的运动水平较为接近,而经费的短缺也让自组织很难聘请高水平的教练,而专业的指导能够确保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稳步提高,能够确保社团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对于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也针对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专业指导情况情况进行了调查(见图6)。

图6 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专业教师指导情况(n=1 902)Figure 6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of student sports club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1 902)

根据图6中调查数据可知,在接受调查的1 902名学生中,有34.17%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得到教师指导”;有37.43%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会有教师指导”;有多达28.39%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教师指导”。综上可知,只有少数的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能够经常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但实际上,多数学校都为学校的学生体育社团指定了对应的指导教师,而之所以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出现了指导频率过低、指导次数过少甚至从不过问的情况,是因为多数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教师都是兼任的,在担任学生体育社团指导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而多数学校并没有将教师指导学生体育社团的工作计入工作量之中,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报酬措施。所以,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教师就会忽视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工作,甚至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进而造成了学生体育社团缺乏专业指导的现状,影响了社团功能的充分发挥。

2.2.3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制度要素与管理要素不足

自组织强调组织的自主发展,其缺陷是组织各要素的发展较为不均衡,组织结构也处于动态的不平衡状态。具体到民办高校体育社团,由于社团是成员基于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社团成员自主参与、自由发挥自己的特点为组织服务,人员的流动很大,管理较为松散,内部的组织结构相对来说也比较松散,对于社团管理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5]。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实现对社团的科学、规范管理就成为了影响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能否健康良性发展、能否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和价值的关键。然而,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层面所进行的调研结果却显示,当前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状况并不理想,管理水平仍然普遍偏低。其中针对学生体育社团满意度所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13.09%的学生表示对社团当前的管理非常满意;有23.40%的学生对社团当前的管理基本满意。除此之外,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社团目前的管理不满意,同时,还有12.09%的学生对社团目前的管理非常不满意(见图7)。综上可知,当前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对社团管理平均满意度还是比较低的,从而反映了社团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

图7 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会员对社团管理水平的满意度(n=1 902)Figure 7 Satisfaction of members of student sports clubs in private colleg⁃es on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lubs(n=1 902)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1)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核心成员能力不足,多数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都是普通的在校生,并没有接触过社团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正确的社团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影响了社团的管理水平;(2)缺乏专门性的培训。大部分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管理培训,即使有部分学校针对社团负责人组织过培训,也仅限于活动章程和活动安全等方面,对其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太多的助益,从而使得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出现了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影响了社团的管理水平;(3)负责人的任期相对较短,多数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的任期均为2年,还有部分社团负责人的任期为1年。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团事务多、任期短,而负责人在刚刚上任时又缺乏必要的社团管理知识和经验,就使得社团的管理活动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得到根本性的发展和提升[6]。

3 结论

通过调查与数据分析,在从江苏省民办高校社团组织、社团资源、社团管理、社团结构等几个方面针对社团的运行状况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发现,由于自组织的本身特点与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现阶段制约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有:社团制度要素与管理要素不足、社团组织资源要素不足、社团组织内部系统结构要素稳定性不足。

3.1 社团组织内部系统结构要素稳定性不足

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自发”“自主”“自愿”的特点让社团存在系统内部管理难度较大、组织散乱的问题,社团会员与核心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3.2 社团组织资源要素不足

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没有充分利用社团组织的开放性功能,与上级团委、体育部建立协同合作的交流互动关系;缺少与兄弟社团的互动联系,造成诸多社团资源不足。

(1)经费短缺。社团经费来源主要以会员缴纳的会费为主,学校给予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支持仍然普遍较低,通过“社会赞助”和“活动盈利”获得经费的机会比较少,经费金额比较低。

(2)场地不足。有的项目没有固定活动场地,影响到了社团活动的顺利、正常开展。而在没有固定活动场地的情况下,社团要组织活动就只能临时向学校或者是其他相关部门申请、协商使用场地,如果在申请、协商的过程中与其他活动相冲突,往往就不得不更改活动时间,或者是更换活动场地,从而影响到了社团活动的顺利、正常开展。

(3)缺少专业指导。多数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没有指导老师,或者即使有指导教师也都是兼任的,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教师就会忽视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工作,甚至采取敷衍的态度,应付了事,进而造成了学生体育社团缺乏专业指导的现状,影响了社团功能的充分发挥。

3.3 江苏省民办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制度要素与管理要素不足

(1)社团组织核心成员能力不足;(2)社团管理人员缺乏专门性的培训;(3)社团负责人的任期相对较短,社团事务多,而负责人在刚刚上任时又缺乏必要的社团管理知识和经验,这使得社团的管理活动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民办高校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被评为河北省5A级社团组织
河北遥感(2015年4期)2015-07-18 11:05:05
群体决策中隐性社团组织的识别
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工作社团组织名录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