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1-04-09 09:32:40鼎,史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内容技能

殷 鼎,史 兵

(1.宁夏医科大学体育部,宁夏银川750004;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落实我国“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深化教育全面改革的理念。自郭元祥教授提出深度教学概念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学者们均认为深度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1-3]。郭元祥教授指出,深度教学不是对知识量和难度的增加,而是基于内在知识结构使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对学科思想与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4]。就体育学科而言,体育深度教学也不是对学生体育学习难度和量的增加,而是强调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其中的体验与情感需求,帮助学生体验和获得运动技能背后潜藏的价值,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使学生的体育学习与生活建立起一定联系[5]。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方式,深度教学为体育学科提供了帮助。然而,面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深度教学应该有哪些评价指标?又该如何获取这些指标?对此尚未有研究进行解决,这就造成了广大体育教师难以具体化深度教学,影响了体育深度教学的开展实施。因此,构建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提供操作工具,是开展体育深度教学、积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1 研究对象、方法

1.1 研究和调查对象

以中学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国内部分学校体育学专家、学者和全国部分中学体育骨干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专家学者主要来自京、沪、陕、渝、粤等省份所在教育部直属师范高校或省属师范高校体育学院,共计15 人(其中教授10 人,副教授5人;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7人;均为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骨干教师来自京、沪、陕、甘、川、粤等省份的参加全国学校体育教育联盟大会成员,共25 人(其中一级职称17 人,二级职称8 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19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就体育深度教学的理论问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对学校体育学专家、一线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1.2.2 德尔菲法

利用德尔菲法对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和筛选。

1.2.3 层次分析法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层级和各指标权重。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和SPSS 软件,计算体育深度教学各级指标的参数并进行检验。

2 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

2.1 研制步骤

研制包括6个基本步骤(见图1)。

图1 体育深度教学指标体系构建步骤Figure 1 Steps of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of sports depth teaching

第1步,指标初定。根据体育深度教学理论建构、内涵,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初步设计了体育深度教学指标体系,包括5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指标、36 个三级指标。

第2 步,第1 轮专家调查。向学校体育学专家和中学骨干体育教师进行调查,采用当面发放形式,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5 和25 份;回收率和有效问卷率均为100%。经过统计可知,两者对指标的认可度较高。

第3 步,首次修正指标。根据第1 轮专家调查结果与给出意见,通过再次的分析与思考,对初定指标进行修订,具体为增加或细化、调整了9 个三级指标,删除了1个三级指标。修正后指标分别包括一、二、三级指标5、15、44个。

第4步,进行第2轮专家调查及结果分析。在修订指标的基础上,将各指标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进行第二轮专家调查,以进一步筛选指标。第2轮专家调查指标的筛选,主要依据3个方面:一是指标的变异系数<0.25;二是专家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即P<0.05或0.01;三是所选指标的均数≥3.5,即≥总分(5分)的70%。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计算,得出各级指标统计参数(见表1)及其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1 第2轮专家调查各级指标统计参数结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round of expert surveys

(续表1)

表2 第2轮专家调查各级指标一致性检验结果Table 2 Consistency test results of indicators at all levels in the second round of expert survey

第2 轮专家调查结果显示,一、二、三级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25,在一致性方面,一级指标一致性系数为0.911,二级指标一致性系数为0.873,三级指标一致性系数为0.814,且一、二、三级指标P 值均<0.05,说明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评价认可较高,也说明了由经验筛选建立的指标体系,在经过二轮专家问卷调查后,所选指标均得到了专家高度认可。

第5 步,再次修正指标。因为第2 轮专家调查对指标的一致认可度高,故不再做修正。

第6步,确认正式指标,赋予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一是建立评价模型;二是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三是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求出每层要素权重值,进行一致性检验;四是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2.2 权重值计算过程

2.2.1 各指标单项权重值计算

利用“体育深度教学标准指标体系专家赋权值调查表”开展第3 轮专家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 份,回收6 份,回收率100%;问卷数据填写全部合理有效且通过一致性检验,有效问卷率100%。问卷数据的整理与计算,采用EXCEL 软件进行处理。表3 所示是其中一位专家判断矩阵的数据,以其为例,对二级指标“时间管理”(B9)的5个三级指标(C27、C28、C29、C30、C31)的权重进行计算。

表3 某专家“时间管理(B9)”的三级指标(C27~C31)判断矩阵打分表Table 3 The scoring table of the three-level index(C27~C31)judgment matrix of an expert“time management(B9)”

第1 步,计算每行元素的乘积和乘积的n 次方根,求得Wi。

得 到 向量W=(W1,W2,W3,W4,W5)T=(0.231 1,0.201 2,0.175 1,0.161 5,0.231 1)为对应的判断矩阵特征向量。

第3步,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再求最大特征根近似值λmax:

因为n=5,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对应RI=1.12,

根据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他各级各类指标的权重。

2.2.2 指标体系综合权重值计算

在收集6 位专家的权重数据后,以几何平均数的方法求出各层级、各指标的平均权重值,得出各级指标相对上一级指标的权重值(见表4)。

3 体育深度教学指标体系构成释义及评价获取途径

3.1 体育深度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共同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6]。确定合理、准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7]。

3.1.1 目标确定

目标确定主要围绕课程标准,新课标准要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围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相应成为体育深度教学教学目标确定的主要依据。目标确定指标包括:(1)凸显体育运动技能、知识意义层面。是指体育教师教学目标确定的出发点,要结合体育学科特色,凸显出对于运动技能、知识主体的意义层面的追求,而非止于符号层面。(2)围绕课标、教材、学情综合全面。教师应该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综合全面确定教学目标,以尽可能地做到符合规范和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教案查看+课堂观察记录。

表4 体育深度教学标准指标体系综合权重表Table 4 Comprehensive weight table of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depth of sports teaching standard

(续表4)

3.1.2 目标叙写

教学目标叙写是把学科课程目标具体化、情景化、操作化的过程,它体现出了教师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责任。目标叙写指标包括:(1)学习知识点明确。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来看,学生发展表现为认知、情感和运动技能发展[8]。体育深度教学要实现学生对意义知识的掌握,需要符号知识上产生迁移,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迁移水平也就成为了必要条件。教学目标中有关于迁移水平、知识意义层面知识点的明确,也就成为了体育深度教学目标叙写的要点之一。(2)学习方法明晰。体育深度教学目标的叙写,强调对于符号知识的超越、迁移,从而走向意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或构建与生活意义的联系,因而需要明晰相应的学习方法。此两项指标的获得途径为:教案查看+课堂观察记录。

3.1.3 目标达成

目标达成是指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体育深度教学目标,主张寻求对符号知识的超越,意义知识的实现,并非是体育技能、知识的简单掌握,而是要关照到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提升,以及与生活关联。目标达成指标包括:(1)注重体育情感、学科思想、价值观等意义知识。体育深度教学是追求意义知识,它包括学生的体育情感,即是否热爱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拼搏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等;也包括体育学科思想,即体育运动技能与知识如何而来、怎么发展变化等;还包括体育价值观,即如何看待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体育对人体、人类的贡献等。是否实现了这些意义层面的知识,是深度教学目标达成所需注重的方面。(2)注重体育技能、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在生活中能够开展和运用体育运动锻炼和愉悦身心。从体育深度教学的特点来看,它同样注重对于体育运动技能、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这不仅包括运用体育技能、知识的能力,也注重与生活实际结合和正确看待、解释生活中体育现象的能力。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教案查看+课堂观察记录。

3.2 体育深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教学科目及其知识体系的范围。体育教学内容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内容包含各种体育知识,主要有知识性内容、技能型内容、素质型内容、操作性内容等[9]。

3.2.1 内容选择

内容选择是指体育教师选择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内容选择指标包括:(1)能够考虑实情,对教材合理超越。体育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方面依托于教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自主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考虑学生、教学内容等实情,合理地选择基于教材的内容,可以进行超越,也可以适当地改编或者增减教材内容等,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与生活关联具有体验性。体育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具有与生活关联性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在生活中用得上,具有对生活的帮助作用。体验性是指与生活实际关联的教学内容要可以使学生体验,而不是纸上谈兵。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问卷调查。

3.2.2 内容设计

内容设计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设计,使其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领会和掌握。内容设计指标包括:(1)教学内容有机重组。体育深度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生活性、综合性,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摒弃忠于教材、教学用书的刻板取向,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教学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重组。(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技能、体能基础。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还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技能、体能基础,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技能、体能基础相符合,或者是新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已有的技能、体能基础产生良好的衔接。(3)教学内容总量适中。教学内容总量适中是指教学内容从数量上适中。教学内容过多,容易使学生“消化不了”;内容过少,容易造成学生“吃不饱”,达不到体育课对学生强身健体、技能增长、身心愉悦的目的。所以,教学内容的总量应进行合理控制,保持适中。(4)教学内容包含体能。教学内容包含体能,是指在教学内容中含有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即耐力、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方面的专门内容或练习,也可以是“课课练”等形式。(5)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或具有新颖性。体育深度教学内容应该让大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或符合学生的爱好,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所帮助;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投入到练习中。(6)内容融入通识体育文化。通识体育文化一般是指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或者具体项目的体育文化。体育深度教学融入通识体育文化,能够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涵,增强体育课程的文化性。(7)内容融入地方体育文化或现象。地方体育文化或现象,是指所在地区的特色体育文化或现象,如民族体育文化、地方优势体育项目文化等。此7 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问卷调查。

3.2.3 内容呈示

内容呈示是指体育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在学生面前的直观呈现与演示,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等为形式。内容呈示指标包括:(1)讲解示范围绕内容并且正确。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呈示中,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进行内容的呈示,这要求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应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展开,并且讲解和示范要正确,以传递给学生准确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讲解示范结合学生基础。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对于技能较低者综合运用举例、打比方、比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并结合分解示范进行呈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技能较高者,可以结合专业术语、完整示范等进行内容呈示。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问卷调查。

3.3 深度教学组织

体育深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师生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共同展开的教学行为过程。

3.3.1 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方法运用指标包括:(1)注重学生自学方法。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学的价值,才可以真正地做到自学,或者不用教师的监督也可以主动投入学习中。自学是人的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也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通过设置相应的自学方法,如质疑法等帮助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运用相宜教法、模式。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利用体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考虑到体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不同外部教学条件等运用相宜教学方法、模式,组织教学活动[10]。(3)注重器材、场地的合理、多样运用。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离不开教学器材、场地的运用,为了组织教学教授学生运动技能、知识,教师需要借助器材、场地。在此过程中班级人数、同时上课班级数等,对于体育教师运动器材、场地的能力提出了考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多样运用。此3 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问卷调查。

3.3.2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造设计,教学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氛围。“境”指代教学环境,比如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教师的教学技能、责任心等。体育教学中,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情境创设指标包括:(1)师生关系和谐。美国学者Birch等人研究发现,亲密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学业成就的支持[11]。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师生互动和交往性,这期间师生关系的和谐成为了教学交往、对话、反馈的前提,也是学生将学习效果最大化的保障条件之一。(2)生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是教学情境创设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愉悦的生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增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体育深度教学中,生生关系通常表现在学生合作练习、讨论,或者小组竞赛配合。(3)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体育教学情境需要教师的积极创设,这包括体育教师借助数字教育资源、多媒体、挂图、实物、卡片等,将体育技能、知识与学生认知特点、已有技能、体能、现实生活等建立联结,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也包括体育教师适时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变化,助推或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4)师生共建课堂制度并维护遵守。教师与学生能够共同建立课堂制度,双方能力积极维护和遵守,目的是构建课堂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5)师生共建班级“精神”营造课堂文化。师生利用“口号”“吉祥物”等形式,共同创建班级“精神”,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6)情境创设结合实际。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内容等实际情况,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中发生的情况,如学生提问、错误或正确动作、比赛现象等随机调整情境。此6 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问卷调查。

3.3.3 时间管理

体育深度教学中课堂时间的管理是指师生在课堂中对于各种课堂活动引发的教学时间的安排情况。时间管理指标包括:(1)教师讲解时间。教师讲解时间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中(一节或一个单元)中,教师教授内容进行的讲授时间占单位时间的比值。(2)教师示范时间。在单位教学时间中,教师教授内容进行的示范时间占单位时间的比值。(3)学生技能练习时间。在单位教学时间中,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的练习时间占单位时间的比值。(4)学生体能练习时间。在单位教学时间中,学生开展参与体能练习的时间占单位时间的比值。(5)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间。在单位教学时间中,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用的时间占单位时间的比值。此5 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

3.4 深度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表现及其所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定。体育深度教学的目的是对于体育运动技能知识意义层面的追求,因此评价也应该体现出对于意义知识的偏重,并且不该以一种评价方式或方法、一个评价主体去评价。

3.4.1 信息反馈

美国学者埃里克·詹森研究指出,启发人体大脑最好的或创纪录的方式,就是你和其他同学提供的直接的、引人瞩目的信息反馈。认知科学和教学心理学中,加强信息反馈已得到了认可,其中积极反馈效果居中,而整体负面反馈效果最无效[12]。体育深度教学信息反馈主要是指对学生在体育运动技能知识的学习中进行的动作或行为体验、完成练习、比赛表现等过程中进行的反馈。信息反馈指标包括:(1)课堂反馈及时有效。课堂反馈及时,是指体育课堂中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准确、全面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运动技术正确与否、比赛表现情况等,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或者是表现进步、突出的地方。课堂反馈有效,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进行改进或提高。(2)课堂反馈积极正向。课堂反馈积极正向主要是指教师运用的反馈策略为正反馈,即积极的、表扬的,提供给学生积极正向的反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反馈、提高学习效果;杜绝使用负反馈,即消极的、批评的反馈带给学生情绪、体验方面的不良感受。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问卷调查。

3.4.2 评价内容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体育学习的进步表现在各个方面。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在体育技能知识、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做出评价。这就要考虑到评价内容有效与否以及全面与否。评价内容指标包括:(1)评价内容有效是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能够有效反映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进行学生表现评价。例如,教学内容为球类知识,应该选择球类技能指标进行学生评价,而非选择体能指标进行评价。(2)评价内容全面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全面评价学生表现。评价全面要尽可能做到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性别、兴趣、身体条件、运动基础,也要考虑符合学生的背景条件。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如体育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行评价。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

3.4.3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选择主要是注重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合理性或科学性。体育深度教学的评价要注意体现出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与生活意义产生联系,同时对学生积极向上和发展进步有所激励。评价方式指标包括:(1)量化、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量化和质性评价是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学生的评价能够带来相应的益处。量化评价方法能够给予学生直观的感知,明晰成绩的高低,但是也存在相应不足。例如,对于学生的体育道德、健康行为等难以评价,而质性评价在此方面则具有优势。因此,应根据实际尽可能做到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2)过程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尚未结束,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的评价,以为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并帮助后续开展改进或提高。总结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体育深度教学中若采用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结果“一锤定音”,容易忽视学生的过程表现、学习态度,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期终考试的临时重视,或者是“考什么练什么”现象的出现。因此,应做好两者的结合评价。(3)评价主体多元。评价主体多元是指在体育深度教学中摈弃以体育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做法,吸收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多元评价主体能够从不同视角、场合表现给予学生更为全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观察能力、生活中应用体育知识的能力。此3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问卷调查。

3.5 体育深度教学反思

体育深度教学反思是指体育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对自我的教学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进行的批判性考查[13]。

3.5.1 目标反思

目标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思。目标反思指标包括:(1)反思教学目标适用性。反思教学目标的适用性是指教师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情况,反思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反思教学目标是否以课程总目标为指导,适用学生发展的需要;反思是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基础。(2)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性。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性是指教师根据整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反思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实现了教学开展前制定的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目标,目的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调整或改进。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教案查看。

3.5.2 内容反思

内容反思顾名思义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内容反思指标包括:(1)反思教学内容适宜性。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等,同时反思其与学生学情、背景、基础是否适宜,反思能够按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知识的增长,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进程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还有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生活具有联系,以及是否与其他运动技能、知识有联系等。(2)反思教学内容超越性。反思教学内容的超越性主要是指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基础和教材体系,进行了合理超越,同时积极融入了体育文化。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教案查看。

3.5.3 学法反思

学法反思是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学法反思指标包括:(1)反思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这是指教师对于在教学中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反思,是否设计了供学生探究、合作的自学环节,环节是否有效、学生学法有无产生效果等。(2)反思学生体育情感体验。这是指对教学组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方面的反思,使学生体会到了体育精神、情感与否,学生面对挫折、失败时的正确认知等。此两项指标获取途径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问卷调查。

4 结语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应有所转变,需要超越传统浅层教学,走向体育深度教学。体育深度教学在要求教师对运动技能进行合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思维方式、价值判断也要予以理解、关怀、认同,所以说体育深度教学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教学方式。围绕体育深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方面构建的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使得体育深度教学评价变得具体、清晰,对体育深度教学的开展、实施有一定帮助。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研究只是对体育深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真正的实现仍需要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去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内容技能
高级技能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