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式护理模式对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切口愈合的影响

2021-04-09 07:5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道手术室

范 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 100050)

胃肠道手术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术式已经较为成熟,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手术创伤所引发的切口感染情况仍旧需要临床给予重视,切口感染会影响切口的愈合,出现切口疝等诸多不良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等[1-2],同时术后患者较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成为当前临床胃肠道手术护理的重点与要点。但当前的临床手术室护理运用中过于僵化,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存在切口感染、炎性肠粘连、腹腔脓肿等潜在发生风险[3-5]。预见式护理是近年运用于临床中的有效护理模式,通过强化手术室无菌观念、规范手术用品以及术前访视等各项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式护理干预模式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及切口愈合的影响,为制定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68例,均经病理学及相关检查均确诊为胃肠道病变且符合手术相关指征;无意识障碍,无语言沟通障碍,逻辑思维清晰;年龄≤70岁。排除合并较重的心肝肾功能病变或者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有认知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者;恶性肿瘤者;手术治疗失败转其他疗法者;护理依从性极差者。所有入组者对研究内容均了解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学要求。依据随机数字表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胃肠道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均接受手术室基础性护理措施,具体实施步骤及方法:术前常规对患者进行手术知识宣教,包括手术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手卫生标准及流程进行操作,为患者做好常规消毒处理,在手术中要严格按照术式要求进行操作等。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手术室预见性护理模式干预。

1.2.2.1心理疏导 术前积极对患者进行访视,并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为患者开导与安抚,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并给予患者积极乐观的引导,帮助树立正确面对手术的信念。

1.2.2.2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2 d主动对患者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碘伏(1∶500)沐浴,备皮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中利器刮伤患者的皮肤,可以酌情使用电动剃毛器、脱毛膏等工具除去体毛。

1.2.2.3积极预防感染 遵循医嘱合理使用广谱类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等。强化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理念,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定期进行严格考察,组织有力的监管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程、工作方案与内容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检查,改传统刷手法为洁肤柔洗手液清洗,对外科的洗手流程予以规范,尽量规避医源性切口感染,对手术室环境予以完善并确保室内湿度维持在60%左右,温度保持在25 ℃,使用2 000 mg/L与5 000 mg/L的消毒氯与碘消毒剂对地面进行消毒,合理布局手术室,确保合理的手术范围,区分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对于连台手术,在间歇期需要进行空气自净化处理,处理时间30min,进一步确保手术室空气质量。

1.2.2.4规范手术用品 对于手术器械,均需使用高温高压蒸汽予以灭菌处理,对于不耐高温、不耐潮等器械,则可以选用低温等离子予以消毒,强化管理及使用一次性无菌手术用品,并做好定期检查。

1.2.2.5术中护理 对手术室护理的操作进行规范处理,术中需要保护术区皮肤,减少细菌残留在皮肤毛囊上的概率,术中需要做好保暖,尽量避免低体温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确保患者静脉畅通并备好急救药物等。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主要包括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腹胀情况(选用腹胀评分测评术后腹胀状况,总分值为5分,分值愈高表示腹胀情况愈加严重)。②采用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主要包括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功能,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愈高表示生活质量愈好。③切口愈合的评估。甲级愈合:愈合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乙级愈合:切口可见积液、血肿但无化脓情况;丙级愈合:切口愈合迟缓且出现化脓情况,需引流。④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炎性肠粘连等。⑤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调查分析表进行测评,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2 结 果

2.12组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2.22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胃肠道手术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2.32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甲级切口愈合率为7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例(%)

2.4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胃肠道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5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胃肠道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胃肠道手术在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且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较高,最高可达24.80%[6-7]。胃肠道术后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可能会对愈合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切口裂开、炎性肠粘连以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诸多并发症的发生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另外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麻痹,这一状态会对排气、排便产生影响,出现腹胀等诸多状况,这也成为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尽快促进患者的恢复,必须高度重视切口感染这一危险因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关研究证实,手术切口感染与有关手术器械、手术环境、自身状态等均有一定关系[8-9]。也有研究认为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手术室的整体环境、手术医师、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空气质量以及手术器械等有着较大的关系[10-12]。因此想要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就需要予以更加科学、优化的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强力干预。

本研究实验组的预见式护理模式是基于上述因素设计,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基础干预措施,预见式手术室护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切口甲级愈合率,并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炎性肠粘连以及切口裂开等的发生率。提示通过术前访视、心理疏导、备皮、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区域消毒、手术室环境干预、手术室温度、湿度的控制等预见式护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概率,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最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道手术室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